您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艺术品收藏网>>展览>>文化源动力库 www.artsfans.com>>展出作品

孟忠厚


点击查看大图
作      者: 文化源动力库
尺      寸:
编      号: 00002
作品介绍:

 

孟忠厚

 

孟子后裔南方始祖孟忠厚


   据史料记载,孟忠厚是孟子的四十七代孙,在北宋灭亡时,孟忠厚是宋哲宗孟皇后的侄子,随宋高宗赵构南迁,子孙定居在江南,所以,人们称他为孟子后裔南方始祖。

  孟忠厚一生最大的政绩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生在靖康二年的事情,孟忠厚接受孟太后的诏令,从开封到商丘册立康王康王赵构为帝;另一方面是发生在南宋成立后的事情,孟忠厚先后担任绍兴、南京、平江等地知府,后来又奉宋高宗赵构之命,以宰相的身份到金国迎接宋徽宗的灵柩。

  孟忠厚的一生,清正廉洁,不恋权势,他一生平平谈谈,但基本上没有碰到大灾大难,是南宋时期的享受了众多的荣华富贵,而又得到多数人赞扬的好官。

  显赫的家族


  孟忠厚,字仁仲,开封人,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183年),卒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3年),享年八十一岁。孟忠厚的家族在北宋时期比较显赫。孟忠厚的五世祖、高祖孟元,在宋仁宗时期担任马军都虞侯、眉州防御使,死后赠太尉,追封魏王;四世祖、曾祖孟公随,在宋神宗时期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死后赠太师,追封晋王;祖父孟在,在宋哲宗时期任安武军观察留后,死后赠太师、追封韩王;父亲孟彦弼,担任开封司录,中散大夫,封咸宁郡王,后来又改封豫章郡(今属南昌)王、吴兴郡(今属浙江省湖州市)王。

  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孟忠厚九岁时,孟忠厚的姑妈孟相,被选为宋哲宗的皇后,朝廷对孟忠厚一家人进行册封。孟忠厚的祖父孟在,原是“阁门祗侯”的小官,被提升为崇仪使、荣州刺史(“阁门祗侯”的官位没有上品级,荣州刺史是五品级的官了);孟忠厚的祖母,被封为华原郡君王氏,赏赐钱、银、绢各一千。不久,朝廷第二次对孟忠厚一家进行封赏:孟皇后的曾祖父孟元,被追封为温国公;曾祖母、赠舒国夫人苑氏,改为蔡国夫人;祖父孟随被赠检校太傅、安化军节度使,又改淮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同;祖母张氏已死,赠为潭国夫人,改为随国太夫人;另一个祖母刘氏,改为潞国夫人;父亲孟在原担任荣州刺史、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公事,加封轻骑都尉,食邑五百户,母亲荣国夫人王氏,追封为庆国夫人。

  孟忠厚家族被官方列为孟子的后裔


  从北宋神宗以来,朝廷还没有把一个家族列入为孟子的后裔。主要原因是战国至北宋,孟子的地位并不高,谁是孟子的后代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关心。宋神宗以后,孟子的地位不断地上升,谁是孟子的后裔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随着孟忠厚一家地位的提高,孟忠厚是否是孟子的后裔?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五月,宰相苏颂在《立孟皇后册文》一文中写到:“……马军都虞侯、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孙女,衣冠望族,邹鲁华胄,流光储祉,钟粹邦嫒,有徽柔之质,不待母师之诲,有安正之美,宜配坤极之尊。……”

  “衣冠望族,邹鲁华胄,流光储祉,钟粹邦嫒”应该解释为:“衣冠”指居于首位,“邹、鲁”指春秋战国的诸侯邹国、鲁国的国名,“华”指尊贵的意思,“胄”指帝王或者是贵族的后代,“祉”指幸福,“钟”指集聚, “粹”指精华, “邦”指地区或地方,“嫒”指美女。

  全文的意思是:马军都虞侯、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她是最有名望的家族的后裔,是鲁国帝王和邹国贵族的后代。他们祖宗的光芒远射,留给了她无限的幸福,孟皇后集聚了祖宗的精华,成了当今的美女。她有柔顺的气质,甚至不需要老师的指教;她有庄严文静、品德端正的品质,所以到了坤卦的极点,成为当今皇上的皇后。

  这段文字是记载孟忠厚为孟子后裔早期资料,是宋朝史书上首次关于孟子后裔的记载,也是唯一一次北宋史料上涉及孟子后裔的记载。

  苏颂认为:孟忠厚一家是最有名望的家族,是鲁国帝王和邹国贵族的后代。鲁国帝王自然是周公,邹国贵族,自然是指孟子。这一大堆的美名,目标即指孟皇后是周公、孟子的后代。

  苏颂是哲宗时期的宰相,又是当时学术上最有权威的人物,是可以值得信任的学者。据《宋史.苏颂传.第三百四十卷》认为:“(苏颂)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尤明典故。…朝廷有所制作,必就而正焉。”

  苏颂撰写的《立皇后册文》一文向社会公开后,孟皇后、孟忠厚是孟子的后裔,在北宋早期基本上得到了朝廷和社会的确认。

  战乱时代的艰难生活


  孟忠厚的五世祖孟元原来生活在洺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一带,随着孟元官职的上升,特别是担任马军都虞侯等显职以后,他的家族也从洺州迁居到北宋首府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孟忠厚从小在汴州长大,少年时生活安逸。天有不测风云,绍圣三年九月乙卯(公元1096年10月30日),孟皇后被宋哲宗废除,在瑶华宫的道观中贬做女道士。这对孟忠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门第骤然冷落,当时的亲朋好友突然之间也变成了路人。幸亏宋哲宗和孟皇后之间旧情未断,偶然还想起孟皇后。有时候宋哲宗还说:“孟皇后的被废是宰相章惇使我失误的。”宋哲宗心中认为:废孟皇后是无奈之举。因此,宋哲宗对孟皇后的家族并没有十分迫害,孟忠厚这个时候依然得到宋哲宗的照顾,孟忠厚的爷爷孟在继续担任荣州刺史、提举崇福宫等官职。

  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初,孟忠厚的第一任妻子、建邺人御史中丞王祖卿的女儿,不幸病死,留下三个儿子,德璘、德懋、德载。幼子德载,还刚出生,需要有人照顾,孟忠厚十分无奈,只好继娶妻子。

  政和四年九月,孟忠厚又娶了妻子,新娘当时只有十九岁,华阳人,是宋神宗宰相王珪的孙女,父亲王仲嶷。孟忠厚的第二任妻子王氏,是宰相名门之后,但并没有宰相孙女的官家气派,十分贤慧。孟忠厚十分爱好读书,尤其喜欢研究法律方面的书籍,他把家中的大小事情全都交给妻子,王夫人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孟忠厚前妻生的幼子孟德载,刚刚出生不久,王夫人视若亲生,十分呵护,被周围邻居传为美谈。

  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至1126年),朝廷安排孟忠厚出任将作少监(将作监是宋朝制造军器的部门,少监是副职,官级相当于六品)。当时的孟忠厚,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全靠王氏治家有方。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孟忠厚担任海州县知县兼卫尉卿。这一年,正是宋、金大决战的时期。战争给无数平民百姓带来了莫大的灾难,孟忠厚虽然是官宦之家,但无法避免战争对他家庭的影响,此时的家庭经济已经十分困难。夫人王氏的娘家家庭富裕,嫁妆也多,夫人把嫁过来的嫁妆几乎全变买了,头上也是一钗不留,这样才勉强度日。

  宋、金战争期间,宋军节节败退,不久全军溃败。宋朝军队战败后,金军就把汴州城包围了。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孟忠厚的姑妈孟皇后,当时居住在皇宫中的瑶华宫,近日瑶华宫起火烧毁了,她只好居住在延宁宫,不料延宁宫又起火烧毁了。战争年代,皇帝和官员自身性命难保,哪里有人会来管废除的孟皇后的生活呢?孟皇后只好放弃了皇后的架子,只身徒步来到相国寺的附近,到侄子孟忠厚家里求援了。孟忠厚和其父亲孟彦弼十分难过,立即把自己居住的大房屋让给孟皇后居住,而自己却居住在一个狭窄的小房屋,孟皇后的生活就这样暂时安置了。

  孟皇后居住在孟忠厚的家,算是回到了亲人的身边。自从十六岁离开了父母,孟皇后一直与亲人远离,皇帝又很早地抛弃了她。一直以来,她没有享受家庭的温暖。自从到了孟忠厚的家里后,看到孟忠厚的家并不富裕,但家庭人员和睦相处,尤其是孟忠厚的妻子华阳王氏,对待前妻所生的儿子视若亲生,孟皇后十分感动。后来,孟皇后执政南宋大权后,孟忠厚的妻子华阳王氏连续五次被朝廷封赏。

  靖康元年(公元1026年)十一月,金军攻克宋朝首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二年(公元1027年)三月七日,金军册立张邦昌为皇帝,国号“楚”。

  张邦昌的政权是金国的傀儡政府,张邦昌是没有掌握军权的文官,在朝廷中没有号召力。张邦昌有个亲信元好问,他知道张邦昌政府不能维持长久,他设法找到孟忠厚的家里,要求孟皇后垂帘听政。孟忠厚十分担心地说:“现在的金军还在汴州城,金军过来把孟太后抓走这么办?”元好问只好说:“等到金军撤退后,我一定要孟太后垂帘听政,接替张邦昌执政。”元好问走后,孟忠厚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孟皇后还不应该出来,否则十分危险,孟忠厚在关键时候救了孟皇后。靖康元年(公元1026年)四月一日,金军将领粘罕押解宋徽宗、宋钦宗和在汴州所有的皇室家族成员,包括几乎是所有的后宫皇后及后妃,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仪仗文物,向北回归金国首都。孟皇后是被废弃的皇后,在后宫中没有位号,又生活在民间,居住在孟忠厚的家里,因此幸免于难,没有被金军抓走。

  金军走后,吕好问对张邦昌说:“主公你真的想当皇帝?”张邦昌吃惊地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吕好问说:“您是金兵册立的皇帝,人们为什么不反对,是因为害怕金兵的凶狠。现在金兵撤退了,您能坐稳这个皇位吗?现在应当迎接元祐皇后,让元祐孟皇后垂帘听政。这样,也许能保护得了您自己。”张邦昌认为吕好问说得对,派人到孟忠厚的家里请出了孟皇后,尊孟皇后为“宋皇后”。(详见“南宋创立者孟皇后”)

  孟皇后垂帘听政之前,就派孟忠厚到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劝说赵构当皇帝,孟忠厚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担任了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此时的孟皇后已经老了,人们也不再称呼她为皇后了,而是尊称她为太后了。但是,在战争年代,没有宋朝皇帝封她为太后,按照级别,孟皇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后。

  在孟太后、孟忠厚等人的努力下,赵构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正式接位,重新建立了宋王朝,历史上称为“南宋”。参与册立赵构为皇帝,孟忠厚在关键时期为南宋王朝立下了大功。

  “显谟阁侍制”引来的风波


赵构称帝后,对他的手下官员进行封赏。孟忠厚在赵构称帝前,曾经受到孟太后的使命,劝说他做大宋皇帝,属有功人员,赵构称帝后于是封孟忠厚为显谟阁侍制。

  显谟阁侍制是国子监下面的一个文官。国子监是宋朝最高的教育机构,担任显谟阁侍制的官员是特别有学问的人。赵构皇帝认为孟忠厚有才华,特意让孟忠厚担任如此重要的文官。

  在宋代,显谟阁侍制的职务,一般是考取进士后,又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名誉,才能任职。孟忠厚是孟太后的弟弟,属于外戚,没有经过正式考试,就得到了这个官名,按理是不允许的。再说,宋代对外戚任职有严格的限制,即不允许担任实际上的职务,只能担任虚职(即名义上担任节度使、太尉等职务,而实际上一点权利也没有,只是坐享俸禄而已)。宋朝自从太祖赵匡胤立国以来,还没有一个外戚委任为显谟阁侍制。这次赵构皇帝破例提拨孟忠厚,自然是违背了宋朝的祖制,这引起了一些文人的不满。

  首先反对的是右谏议大夫卫肤敏。卫肤敏是浙江嘉兴人,是北宋时期的探花,这位科场学子自然对孟忠厚的平地提拔,表现了不满。卫肤敏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宋朝历代以来,都没有一个外戚封显谟阁学士的文官,孟忠厚封这样的文官,违背了宋朝祖宗的制度。”

进士刘珏也出来反对,宋高宗拒绝了两人的要求。刘珏干脆不来上朝了,躺在床上生起病来。

接着,卫肤敏也不来上朝了。宰相翰林学士朱胜非提出:“陛下刚刚接班,就有谏臣辞职,这样做影响不好。”

  中书舍人汪藻出来帮刘珏说话了,他说:“孟太后是有大功于天下的人,有大功的人是不会计较个人恩怨的。孟忠厚担任显谟阁学士的职务,显然违反了宋代祖宗的规定,也影响了孟太后的名誉。有大功的人应该是大义灭亲的,不能给亲属以较高的职务。因此陛下应该撤换孟忠厚的职务,还给考上进士的学者一个公道。”

  中书侍郎张殻也说:“陛下所有政事都按照祖宗的规范办事,只有孟忠厚的事情没有按照祖宗的规范,现在谏官在家已经几个月了,这样有伤公道,我认为十分可惜。”

  宰相黄潜善、知枢密院事汪伯彦也提出:“孟忠厚应该担任武职,不应担任文官。”黄潜善提出的武职,实际上是安排孟忠厚担任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虚职,是一个挂上武职牌子而没有指挥权的武官。

宋高宗赵构坚持说:“孟忠厚确实有才华,他担任一个文官不算过份。”

黄潜善说:“孟忠厚真的有才华,为什么学术界没有传说。”

  刘珏说:“孟忠厚简直是目不识丁的人。”刘珏说这话,可能是对孟忠厚并不了解,或者是气话。其实孟忠厚是一个学识广博的才子。

宋高宗赵构说:“这件事情我看还是让孟忠厚自己决定吧!”

  消息传到孟太后这里,孟太后立即让孟忠厚担任武职。孟忠厚不贪权势,愿意让位,宋高宗只好下诏,命令孟忠厚担任常德军节度使。

  此时的孟忠厚名义上虽是节度使,实际上并不能指挥士兵,是一名挂虚职的武官,真正的权力是专门购买皇族内部的日常用品。其实孟忠厚的文官职务也是虚职,但宋朝有重文不重武的传统,所以孟忠厚任文职容易受到朝廷官员的攻击,任武职就不会受到攻击了。

 

 

 

 

  孟子后裔南方始祖孟忠厚


  孟忠厚随孟太后南迁到越州


  建炎二年(公元1127年)八月,做了皇帝的赵构也颇有一番兴复中原的大志,他派遣孟太后率领后妃到达后方杭州,而自己率军准备同金军作战。一路上,孟忠厚照顾孟太后的日常生活,护送孟皇后到达杭州。

  孟太后到达杭州后不久,赵构军队被金军战败,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赵构到达了杭州。同年三月,宋宫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政变头目苗傅、刘正彦把皇帝赵构囚禁了,册立赵构的儿子赵敷为皇帝,并由孟太后垂帘听政。苗傅为了拉拢孟太后,特意给孟忠厚家里很多的赐赏,但遭到孟忠厚的拒绝。孟忠厚还向朝廷要求,减少朝廷对他家的封赏,以此表示与政变军队有强烈的对抗情绪。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苗傅发动的军事政变平息后,朝廷对有功人员进行奖赏。大臣们认为,孟太后功劳巨大,应该得到奖赏。副宰相赵鼎对宰相张浚说:“太后平息政变,其功很大,应该奖赏太后的家族。”于是,张浚向赵构上奏,朝廷提升孟忠厚为宁远军节度使.以此作为对孟忠厚的奖励。

  建炎三年四月,孟忠厚陪同孟太后到建康(今南京),接着到南昌,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八月,孟忠厚到达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不久孟忠厚的母亲病逝,孟忠厚离职守孝。

范焘诬陷孟忠厚、孟太后


  建炎四年九月,孟忠厚的卫士、宣教郎范焘,受到孟忠厚的派遣,到附近城乡采购一些家庭必须日用品。可是,范焘以孟忠厚的名义骚扰州县,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范焘回来后,被孟忠厚训斥了一顿。孟忠厚还对范焘进行了处罚,说:“范焘担任卫士不称职,不能对他进行奖赏。”范焘心中不愉快,由此产生了对孟忠厚的不满,他要报复。

范焘回到朝中,立即向赵构上奏,诬陷孟忠厚与孟太后共同私养宋钦宗的儿子,并把他贮藏在暗室中。

  宋高宗赵构说:“朕同孟太后,是母子之间的关系。母子之间,还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范焘诬陷太后,岂有此理?立即送御史台治他的罪。”

宰相范宗尹说:“陛下如果坦然不疑,那么还不如不送御史台算了。”

赵构说:“之所以要送御史台,是因为要让天下人民知道,他是诬谤孟太后而犯罪的。”

  赵构又说:“宋英宗和他的母亲慈圣太后、宋哲宗和他的祖母宣仁太后,都是被他人挑拨离间,导致他们母子之间互相疑谤,牵连了二个朝代。所以朕不得不惩治。”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二月,宣教郎范焘除名,降为潮州编管,罪名是诬陷孟忠厚和孟太后。

宋高宗对孟忠厚和家人的恩赐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三月,孟忠厚的母亲病死,宋高宗赵构下诏:“由于孟忠厚的母亲李氏病死后,大家都十分悲伤。朝廷决定给孟忠厚的母亲、福国夫人李氏特赠为二国夫人。”

  几天后,孟忠厚的姑妈、一代贤后孟太后也病死了,孟忠厚十分伤心,向朝廷上奏,要求穿上双重的丧服,为母亲和姑妈孟太后同时守孝三年,朝廷同意了。

  绍兴元年六月,宁远军节度使孟忠厚,给母亲和孟太后守孝时,穿着双重的丧服.由于孟忠厚对孟太后附祭于祖庙立下功劳,朝廷恩赐孟忠厚为镇潼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三月,在北宋徽宗时期的奸臣朱勔留下的平江南园,在南宋时已经没收为官方的财产。宋高宗赵构下诏,把平江南园赐给孟忠厚家居住。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四月,孟太后出土安葬的日子到了。朝廷下诏,孟太后同姓亲属迁秩二级,不同姓亲属迁秩一级。提升镇潼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孟忠厚为信安郡王。诏书上讲:“载考济阳之始,王虽由元舅。顾如隆佑之盛烈,特鲜近亲蔽自朕心,用作尔祉。”大意是:从济阳王开始,封王的爵位只能选择皇帝的嫡亲舅舅。但考虑到孟太后的功劳巨大,所以选择近亲孟忠厚封为王爵,表达我内心深处对孟太后的孝心,祝愿孟太后的家属幸福。

  同月,信安郡王孟忠厚为礼仪使,受令到温州制造孟太后的神像。宋高宗赵构亲自送他到皇宫南门外,宰相率领朝廷百官送孟忠厚到城门外。制造神像的规模巨大,朝廷给钱万枚,参加的官员有二百四十多人,银元二千四百余两。

  绍兴三年七月,信安郡王孟忠厚上奏:“近期孟太后的谥号从‘昭慈献烈皇后’,改为‘昭慈圣献皇后’,体现了朝廷对她的尊崇。但是她二次皇后被废,又二次恢复为皇后,这其中的原因至今没有辨明,曾经有人怀疑是皇帝的意思。昨天,我听到了学者黄策上书给我,专门对这件事进行评论。黄策在平江,替朝廷拆买奸臣蔡京的财产时,发现了蔡京的日记。里面记载有太上皇帝(指宋徽宗)为孟太后平反的事迹。其中详细叙述了孟太后废黜的全过程,有太上皇帝吩咐蔡京为孟太后平反的全部记录。从《日记》中可以看到,孟太后被废不是宋徽宗的真实意思。昨天我已经拿到了《蔡京日记》的真本,希望把它保存在史馆,以此安慰孟太后的在天之灵。”朝廷批准了他的请示。

  绍兴三年九月,信安郡王孟忠厚,奉旨到温州大庙,把孟太后的谥册从“昭慈献烈”改为“昭慈圣献”,但不改神主牌位。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十月,朝廷下诏:信安郡王孟忠厚到泰宁寺,迎奉孟太后的神像,移居到局势平稳、又方便于祭祀的州郡安置。这时,孟忠厚按照宋朝的制度,乞求他的门客曹云为登仕郎。宋高宗赵构说:“昭慈圣献孟皇后,过去在瑶华宫三十多年,应该得到恩泽封官的亲人有八十多人,但昭慈圣献孟皇后没有提出这个要求。现在孟忠厚受到昭慈孟皇后的训导,从来不以私事干涉朝廷。但他想到的是他的部下门客,第一次向朝廷提出要求。既然有制度规定,那么就应该给孟忠厚的门客为登仕郎。”

赵构又说:“我曾经看到汉朝、唐朝的历史,外戚乱政很严重。我们宋朝母后的贤惠,汉朝、唐朝简直是不可比较。”

宰相沈与求说:“皇上目光深远,昭慈圣献孟皇后神灵得到再安,对社稷来说其功巨大。”

  赵构说:“前期孟忠厚应该得到恩泽,但由于战争的原因没有给予。等到空闲下来的时候,赐给孟忠厚一部份的农田,以此安慰昭慈圣献孟皇后的在天之灵。”

绍兴五年二月,南宋朝廷赐给孟忠厚两浙的农田三十顷。

孟忠厚破例提升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八月,宋高宗赵构下诏。孟忠厚为德庆军节度使。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八月,孟忠厚担任镇潼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镇江知府。

  孟忠厚担任镇江知府,是孟忠厚本人提出要求,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按照宋代制度,在外戚中,官至节度使和担任宰相虚职的人,没有资格担任一个州的州长,而孟忠厚是首例。

  孟忠厚与秦桧是亲戚。孟忠厚妻子是宋神宗宰相王珪四子王仲嶷的孙女,王珪的第三子王仲山的女儿,嫁给了秦桧为妻子。凭借这层关系,秦桧与孟忠厚是亲戚。但秦桧与孟忠厚不和,此时秦桧当上了宰相,对孟忠厚进行了诬害。

宋高宗赵构出于对昭慈圣献孟皇后的思念,对孟忠厚特别照顾,所以对孟忠厚破例提升。

  孟忠厚担任镇江知府二个月后,给事中刘一止出来讲话了,他说:“在宋代皇后的家族里面,孟忠厚这样学识渊博的人,确实不可多得,应当说孟忠厚担任镇江知府完全称职。但是,宋朝从建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外戚担任地方知府的先例,孟忠厚做知府,开了先例,后来比孟忠厚水平低下的人,也要当地方官,怎么办?”于是朝廷下诏:“孟忠厚是昭慈圣献孟皇后的近亲,本人水平也很高,所以才允许他担任地方长官,后来的人不能拿孟忠厚作比较,向朝廷要官。”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四月,镇江府知府孟忠厚,调任到明州(今浙江宁波)担任知府。

绍兴十年六月,明州知府孟忠厚,又改任为醴泉观使。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镇潼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孟忠厚,改任为婺州知府。不久,又改任为绍兴知府,并兼管昭慈圣献孟皇后的陵墓。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七月,绍兴知府、信安郡王孟忠厚封为少保。

孟忠厚受命出使金国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四月,南宋与金国达成协议,南宋割地赔款,金国把宋高宗的父亲、宋徽宗赵佶的尸体运回南宋。过去,存放皇帝尸体的棺材称为梓宫。少保、绍兴知府、信安郡王孟忠厚被派遣为迎送梓宫礼仪使,保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

孟忠厚向朝廷要求,派遣一位懂得礼仪的学者陪同他办事,朝廷派遣太常丞吴棫一同前往。

几天后,太常丞吴棫被罢官。

  吴棫是孟忠厚的妹夫,贫穷无依,投靠孟忠厚。朝廷中有人造谣,吴棫与孟忠厚在一起的时候,有非常自私的行为,听信了奸人的言论,有损害南宋中兴的行为。朝廷免了吴棫的官,撤消了做礼仪的公职。

  为了显示迎接梓宫仪式的隆重,南宋朝廷提升孟忠厚为枢密使。枢密使是当时管理军事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正常的情况下,孟忠厚是外戚,无论如何也不能担任这个职务的。但是,迎接梓宫是把宋微宗的尸体运回到南宋。宋徽宗是皇帝赵构的父亲,接送他的尸体必须具备最高级别的官员,宰相以上的职务才有资格运送,但是当朝宰相秦桧害怕到金国可能被扣押,因此朝廷破例提升孟忠厚为宰相一级的官职,派他到金国。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七月二十,孟忠厚到达金国首都,金国中书侍郎刘筈、金国礼部侍郎完颜宗表负责接见了他,随之用隆重的宴会招待了孟忠厚。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十月,孟忠厚迎回了宋徽宗的梓宫,参知政事王次翁接到了宋高宗赵构的生母,他们分别到达杭州。

宋高宗赵构对出使金国的有功人员分别进行了奖赏,其中孟忠厚提升为直秘阁(直秘阁是皇家图书馆的馆长)。

孟忠厚回到朝廷后,原任枢密使张俊被卸职,降为镇洮、宁武、奉宁军节度使,又封为清河郡王。

当初张俊开始和秦桧商量,削弱军人的军权,同时还杀了掌握军中实权的岳飞。

  岳飞死后,张俊依然掌握军队,朝廷对他不放心,怕他拥兵自重。这次孟忠厚从金国回来后,南宋朝廷有了张俊和孟忠厚二个枢密使,秦桧以此为借口,暗示张俊辞职,朝中又有人提出了张俊的缺点。张俊知道后,明白他在朝中站不下去了,提出了辞职,立即得到朝廷批准。

 

 

 

 

孟忠厚降职后又免职


  从金国回来后,孟忠厚刚刚回到朝中,被罢免了枢密使的职务,降职为少傅、镇潼军节度使、福州知府。

  主要原因是孟忠厚从金国回来,有大臣提意见,认为宋朝的制度有规定,外戚不可以执掌军事大权,接着,宋高宗下达了这个命令。

  降职后的孟忠厚,来到了福州。到任不久,正巧福州一带大乱。福建海盗以朱明为首,累年作乱,整个福州全境都遭到破坏。孟忠厚的身边没有多少人马,根本对付不了朱明等人的叛乱。南宋朝廷把观文殿大学士、江南东路制置大使、建康知府叶梦得的职务与孟忠厚的职务对调,由叶梦得担任福州知府,率军从建康到福建,镇压海盗朱明的叛乱,孟忠厚接替叶梦得的职务后,到建康(今南京)担任知府。

  绍兴十四年(公元1145年)四月,少傅、镇潼军节度使、江南东路制置大使、行宫留守、信安郡王、建康知府孟忠厚,请求朝拜宋徽宗的陵墓—永佑陵,南宋朝廷批准了。孟忠厚朝拜永佑陵后,将要上朝汇报。

   在回到朝廷的路上,孟忠厚碰到了好朋友王銍,孟忠厚想到了自己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为人正直,不拍马屁,因此遭到了宰相秦桧的忌妒,秦桧很有可能攻击他,但是秦桧一时找不到攻击他的理由,秦桧有可能说在文字上寻找缺点进行攻击,因此他有点担心。

  孟忠厚对王銍说:“我和秦桧,虽然都是宰相王珪的孙女婿,但秦桧每次都对我疑心,想找借口把我从朝中排挤掉。今天我上朝,如何讲话?使秦桧找不到攻击的理由。”

王銍举例说:“元祐时代,姚麟担任蔡州节度使,曾经提出免除提举学事一官,朝廷同意了。”

孟忠厚认为王銍说得对。上朝的时候,按照姚麟说的那样,向朝廷提出了辞去提举秘书省的职务,朝廷批准了。

   朝廷又下令,在外面担任职务的武臣,不能在朝廷担任挂靠职务。

  绍兴十四年(公元1145年)五月,少傅、江南东路制置大使、行宫留守、信安郡王、建康知府孟忠厚,调任为绍兴知府,同时,原任绍兴知府楼调到建康担任建康知府。

绍兴十四年(公元1145年)七月,少傅、信安郡王、绍兴知府孟忠厚被免除了知府的职务。

  原因是孟忠厚到绍兴担任知府后,恰巧碰上朝廷大赦加恩,孟忠厚的妹夫、左承事郎吴棫写了一篇文章,代表孟忠厚表示感谢,文章中出现了“本无时才,出为世用”的语句。

御史中丞詹大方认为:“讲这样的话是有点看不起朝廷的意思,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作为。”

  宋高宗赵构让大臣分析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孟忠厚知道后,十分害怕,上疏为自己辩护。结果,孟忠厚被免除了绍兴知府的等所有职务。

宰相秦桧又派人调查,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孟忠厚的妹夫吴棫撰写,干脆同时罢免了吴棫的职务。

吴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音韵学家,由于写了一句毫不惊奇的语句,结果被终身免除了职务。

  虽然孟忠厚小心翼翼,但还是防不胜防,由于文字内容上的过失,被秦桧等人找到了攻击的靶子,抓到了把炳。从此以后,孟忠厚对官场的黑暗更有一番了解,对名义的追求显得十分冷谈了,在家过上清闲日子。

但是,对孟忠厚的打击也是接二连三,家里也出现了重大的变故。

  绍兴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公元1146年12月26日),孟忠厚的三子孟载,由于在抗击金军的战斗中和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受伤,伤势复发,不幸病死。孟忠厚和他的妻子王氏十分伤心,对人说:“我的儿子孟载为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死后他的子孙一定有出息。”

  绍兴十九年(公元1150年)五月,孟忠厚的第二任妻子 秦国夫人王氏病死,享年五十四。王氏为孟忠厚生了四个儿子,一后迷信佛教。她的病死,对孟忠厚的打击很大。

  孟忠厚免除了职务、失去了爱妻,又失去了爱子,但并没有打垮孟忠厚,他依然十分坚强,清正廉洁,好学不倦,受到了朝廷的好评。不久,孟忠厚又被南宋朝廷起用了。

秦桧死后,孟忠厚重新起用


  孟忠厚免除了职务后,回到了家里,到也休闲,安心地在家搞起学问来了。他品行端正,好学不倦,受到了邻居的好评。

时间也过得飞快,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一月,宰相秦桧已经病死,主管政事的大臣是参知政事魏良臣。魏良臣十分看重孟忠厚的才华。

有一天,魏良臣对宋高宗赵构上奏:“孟忠厚在外戚家族里,称得上最优秀的‘贤者’。”

  赵构说:“上次徽宗的梓宫,必须由宰相护送,可是当时宰相秦桧怕死,就派孟忠厚出使金国。孟忠厚不怕死,以枢密使的身份,把太上皇的梓宫安全地送回来了。朕不打算起用外戚掌管军队和朝廷的一切事务,主要原因是万一他们有过失,处理重了对不起亲戚,不处理又不是依法行事,造成事情不好办。对于孟太后家的子弟,朕只打算给他爵禄罢了。”

魏良臣说:“陛下英明,这才是对待外戚的正确方法。”

不久,宋高宗赵构经过的思想斗争,决定还是起用孟忠厚。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一月,少傅、醴泉观使、信安郡王孟忠厚,以元老的身份给百宫押班。

  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正月,宁远军节度使、醴泉观使、信安郡王孟忠厚提升为少师、担任平江(今属江苏)知府。

  宋高宗赵构提升右朝请郎孟充为知大宗正,右宣义郎孟嵩为军器监主簿。二人都是孟忠厚的儿子。不久又册封孟忠厚已故妻子王氏为秦鲁国夫人。

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十月,保宁军节度使、信安郡王、平江知府孟忠厚,再次担任绍兴知府。

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正月,少师、保宁军节度使、信安郡王孟忠厚,升职为万寿观使、提举秘书省。

  孟忠厚到朝廷上朝时,宋高宗考虑到他年龄较大,特地关照,让孟忠厚站在大臣的后面。不久,又关照大臣,孟忠厚经过时,要对待宰相一样对待他。

孟忠厚致仕及病死


  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正月,少师、保宁军节度使、万寿观使、提举秘书省、信安郡王孟忠厚以太保致仕(“致仕”相当于退休的意思)。在宋朝,大官致仕一般要加一些虚职,表示对他在职期间功绩的肯定,南宋朝廷给孟忠厚加上太保的官衔。

宋高宗赵构为孟忠厚特地撰写了《孟忠厚加太保致仕》的诏书。文章对孟忠厚在职期间的政迹作了肯定,其中有“世胄”、“儒风”等词语,暗含孟忠厚是孟子的后代,说明宋代,孟忠厚是孟子的后代,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全文如下:

  “人臣尽瘁,咸荣解绂之归,国典崇姻,或重面槐之拜。眷惟耆哲,旧服迩联,既引疾以乞身,宜懋官而进律。具官某持身淑慎,迪德忱恂,业承世胄之华,躬习儒风之美蚤,飏休问预列贵游。考其素,则中外之备;更求于今,则亲贤之莫二。运筹而登邃幄,尝参宥密之谋;露冕以殿名藩,专尚中和之政。偃革有载櫜(櫜指收藏弓箭、铠甲的工具)之助,甜棠多勿剪之思。比怀绶以过都,使弢旌而留阙。奉内侍之香火,冀相亲于朝谒之间;领中秘之图书,使自佚于事;为之外不图,抱疾遂丐辞,荣谅恳请之由衷,宜眷私之从欲;王封锡胙久,兼戟纛之华,帝保陞班用,贲纮綖之宠。兹为异数。盖示隆恩。噫!野王之为三公,以行能之可,尚樊宏之观,四姓唯礼义之能,终往焉!垂车沿或勿药可。”(《海陵集·孟忠厚加太保致仕》宋,周麟之)

  孟忠厚退休在家后,身体越来越差。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八月十六日未时,少师、信安郡王、万寿观使、提举秘书省、保宁军节度使孟忠厚病死,享年八十一岁。

  南宋朝廷对孟忠厚进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朝廷派遣官吏梁绍祖主持葬礼。提升孟忠厚三个儿子(右朝请郎孟充、右宣义郎孟嵩、右承事郎孟雍)为直秘阁,孟忠厚的其它子孙都被提升一级官衔。又封孟忠厚的妾赵氏为恭人、符氏为安人。宋高宗赵构又下诏:提举秘书省这个官名只授予孟忠厚一个人,其它人不再授予,从此,提举秘书省的印章被收回顾礼部保存。

几天后,宋高宗赵构又下诏,赠孟忠厚为太傅。并派人撰写了《孟忠厚赠太傅》的文章,以示追悼。全文如下:

  “求勋戚于故家,有恻鉴亡之念;究哀荣于旧典,无加衮敛之文。爰锡赞书式光遗范,既以极始之眷遇,又将慰中外之怀思。具官某德盛而能谦位,高而率礼,温纯无沾,内全璞玉之资,俭约不渝,终守素丝之节,久以缙绅之重望,席兹将相之多仪,朕优宠戚藩,载稽后族。于此念昭慈之懿烈,岂惟宣永泰之休光。扶王室于艰难,功在十人之右;饬伤私门,以法度礼,行四姓之先。矧是近支,有如名杰以乂政,则为枢衡之旧;以偃藩则称岳牧之贤。近渴见于仪形,甫入趋于表著,人所望者,将庸建于上,公天实为之,不慭(愿意)遗于一老;未贲乘车之宠,已闻易箦之言。节旄既授于真王,黻冕更升于公傅。噫!富贵所以长守,由一眚之不闻,福禄至于永终,谅九原之无憾。诏幽甚宠,逝魄其歆可。”(《海陵集·孟忠厚赠太傅》宋,周麟之)

孟忠厚的子孙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


孟忠厚有七个儿子,他的后裔基本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南宋至今已经八百多年,现在孟忠厚的后代有上万人。

当时,孟忠厚把他的七个儿子安排在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后代也在当地定居了。其中:

长子孟德璘,担任敷文阁大学士,封定国公,定居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次子孟德懋,担任为睦州通判,与弟平寇有功,封忠顺保定侯,定居杭州望仙桥;

三子孟载,一名德戴,字仲博,宋护军使,镇诸暨以平方寇有功特旨授环卫上将军,封开国男赠太尉,定居在浙江诸暨;

四子孟充,担任中散大夫,定居在江苏无锡;

五子孟嵩,担任直秘阁,赠特进,定居在嘉兴清风泾;

六子孟雍,担任朝散郎,直秘阁,定居在江苏吴县;

七子孟崇,担任奉直大夫,衢州通判,定居在江苏吴县。

  孟忠厚的后裔在当地定居后,子孙就在当地繁衍。孟忠厚七子后裔分为信安七派,前三子称为信安越暨派,后四子称为信安吴南派。

孟忠厚子孙众多,被孟子后裔族人称为孟氏南方的族祖。

对孟忠厚的评价

  孟忠厚生活在宋朝和金军决战的时期。朝廷中矛盾纷争,大臣们互相指责,推诿事务。孟忠厚却能稳如泰山,在朝廷中平平稳稳地度过他的一生,可见孟忠厚的智慧超人。

  孟忠厚生活俭朴,为官清正,对侵害民众利益的手下人敢于指责,为此,还遭到了卫兵范焘的陷害,可见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对百姓爱民如子。

  南宋文人王十朋评价孟忠厚比较中肯,他说:“某官器粹璵璠,庆传珪组,袭亚圣大才之儒雅,光隆祐奕世之德勋。政迈龚、黄,作股肱于藩郡;望高阴、马,资肺腑于懿亲。”《梅溪集·孟郡王》。王十朋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信安郡王孟忠厚是国家的重要大臣,是春秋战国鲁国留给当今社会的宝贵玉器。鲁国宝贝在玉器丝带传送下,有幸得到留传。孟忠厚继承了亚圣孟子儒雅之大才,宏扬了孟太后时的辉煌成绩,政治成绩明显高于西汉名臣龚遂、黄霸二人,在郡王的封地中做了皇帝的股肱;声望明显超过了东汉时阴皇后、马皇后家族,对待皇上,以亲属的身份,全凭肺腑之心,忠贞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