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雨图》
点击查看大图
作 者: 傅抱石
尺 寸: 168.3 x 84.5 cm
编 号: 0029
作品介绍:
傅抱石
《江山风雨图》
1945年
纸本
168.3厘米 x 84.5 厘米
纸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 藏
款识:己酉秋八月下浣新瑜,抱石写于重庆西部。金刚坡下心斋。
印章:傅(朱文)、抱石私印(白文)、往往醉后(朱文)、踪迹大化(朱文)
这幅画以巴山夜雨比喻时局的动荡,以山的坚固寄意祖国的安稳。居于重庆六年间,巴山夜雨是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此画创作时,正是日本向中国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中央刚刚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的时期。画家取材西南,但心系中华大地;巍然耸立的巴蜀山峡,象征着面对风雨岿然不动的五岳,象征着在战争和灾难中屹立不倒的民族精神。这幅画既展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又表达了画家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对民族殷切的关怀。“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滂沱大雨下,山峡秀美俊丽。两三只江帆点缀在画面一角,颇具诗意。山林的描绘随性潇洒,可见“乱麻破笔”的“抱石皴”法已进入成熟期。山石边缘用笔紧而重,里面松而淡,既可体现笔墨,又可体现结构。为保留山体结构,他运用上实下虚、上浓下淡的手法。近处的山画家用笔肯定、轮廓清晰;远处的山用笔随意、轮廓模糊,既表现了雨景,又在用笔上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山体的排铺前后错落,色彩清新雅致,山涧白瀑与瓢泼雨墨交映成趣。画家对于大雨的描绘也十分传神,飞白自然而恰到好处,雨景如临眼前。雨中的树木藤蔓舒展飘摇,十分动人。
撰稿:黄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