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投资理财
余秋雨演讲《文物收藏的哲理思考》(摘要)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 www.artsfans.com 2016-06-22 11:10:5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2016上海文化与收藏论坛现场

 

余秋雨先生 著名学者

 

 

曾担任上海市咨询策划顾问、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获鲁迅文学奖、台湾白玉兰奖等。著有散文集《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等,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 、《我等不了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等。

 

 

余秋雨《文物收藏的哲理思考》演讲摘要


   我和好多收藏家接触,经常会出现一个情景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就是你了解过很多器物、价格和市场情报,但不太了解文物收藏这件事,它最宏观的意义在哪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第一个是文物的“神秘”力量,第二个是收藏的悲壮形成;第三个文物收藏的历史困境,第四个文化收藏的文化提醒。

第一个问题,文物有一种我们都想象不到的神秘力量。收藏界应该认识我们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个鼻祖叫老子。因为司马迁说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的史官,老子是中国第一个著名的档案馆馆长、图书馆馆长。老子的收藏室里收藏什么东西,我们都不清楚。但他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收藏是老子不知道的,比老子还要早1000年出现了一个叫甲骨的收藏。老子离我们2500年,收藏的甲骨文约在3500年之前。大家知不知道在20世纪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是谁?这个第一人他的身份是什么?他是什么时候死的?这几个问题串在一起,我们突然变得非常的专注,他的名字叫王懿荣,是京师团练大臣。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的时候,他投井自杀了。那天是1900年8月16日,但是就是这个人发现了甲骨文。因为在不久前,当八国联军开始占领天津的时候,莫高窟的藏经洞也发现了,一个发现了伟大的商朝,一个发现了伟大的唐朝。此时中国文明已经太长了,应该差不多结束了,这时两个伟大的文明通过收藏的方式突然发现了,这个时候中国人突然精神一振。一个临死的巨人,奄奄一息躺在地上,他突然听到自己童年时代和壮年时代的歌声,一听他就兴奋了,这就是当年的中国。一个是唐代、一个是商代的,这两个都是通过文物来提醒,这就是收藏的力量。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发现者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天他死了,第一个发现者死了。那么他的甲骨交给谁了?交给了他的好朋友也是他的亲家、《老残游记》的作家刘锷。但是刘锷很快被人家诬陷,流放新疆脑溢血死了。后来甲骨文研究者最大的是王国维,不久写出了《先公先王考》,他用甲骨文重新验证司马迁的《史记》,但是他最后也自杀而死。这个伟大的文物由于它的力量太大了,它的出现会带来一些发现人员的不利。比如金字塔,他发现的时候有23个考古学家去世了。在甲骨文的发现上,第一个发现者死了,第二个发现者也死了,研究程度最高的人也死了。所以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因为太伟大带来了一些伤害,而发现对于民族来说是及其重要的。所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文物有的时候有伟大的力量,第二这个伟大的力量会在特定的时间出来。

第二点就是收藏的悲壮形成。因为文物的重要,慢慢开始出现收藏家了。在中国又常兵荒马乱,所以就出现了一些悲壮的形成。我讲两个悲壮的形成。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文物收藏多么重要,可能成为这个民族文化界第一大事。北宋和南宋交集的时候,北宋当时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就是文物。宋朝的文物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多,因为金人把开封所有文物都拿走了,所以宋朝能不能延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它是不是拥有足够多的文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宋朝的文物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多,华夏文明几千年,集成文物的时候是宋代。这个时候有很多有良知的文化人,为了收藏、为了朝廷而南逃,在奔波过程当中尽管丢失了大量文物,还是把收藏家的良心守护住了。有很多这样的人,因为他俩语言文化很高,都是大文学家,影响留下来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国破家亡的时候是收藏悲壮的形成。另一个悲壮的形成,就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故宫文物需要保留下来,以表示我们民族的命运还没有灭亡。很惊讶的是这么艰难的行程当中,日本的飞机轰炸,就没有伤及我们的文物,还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相信在每一次战争的过程当中,很多文化人他首先想到的是文物保护,这个有的时候比一般的都重要。

    下面我简单讲一下文物收藏的历史困境。文物收藏那么重要,但是它在我们中国历史上遇到了困境。这点我们在座的比我们前人有幸的多,虽然他们手上有很好的文物,但是他们的困境是我们没法想象的。一个是客观困境,社会造成的困境,一个是主观的困境是人文的观念造成的。客观上的困境是我们非常重视文字功能,轻视了实物证据。这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我们的文字出现了那么多的大家,有文字的描述,有文字的说明多么重要。所以一般说更重视文字功能的发挥,而不重视对实物证据的发掘。我们人类往前走毫无疑问需要文字,文字需要有大家出现,这是了不起的,但是它有一个掩盖作用,这个掩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明显,就是不太重视实物和实证。第二个,历史上尽管中国从来不侵略遥远的国土,但是内战非常多。在战火频频当中,我们的文物损失实在是太大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文字的繁衍对实物有掩盖,还有就是兵荒马乱对实物有损伤。主观证据是这样的,是儒家思维方式鄙视收藏,认为收藏玩物丧志。我们看到很多大学者没什么收藏,他认为这是玩物丧志,和这个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中国的世人蔑视工匠精神。这个是在主观意义上,一个是玩物丧志,一个是对工匠精神蔑视。中国的器物也不留工匠的姓名。这个就造成了中国在文物收藏上的困境。现在我们终于到了比较健全的时代,我们可以对困境在理论上予以破除。我们要明确的讲,文物的实物证据价值,它对于历史的见证,对于人文各种生态的展示,有时候远远超过文字。一山一世界,这是佛教里面讲的。你看上去这个东西不起眼,但是这个实物里面掩藏了大量的全息信号。

   还有我们可以从文物里面非常准确地看到文明流通的证据。因为我们过去朝廷史学家对其它文物不了解,一讲到其它文物的时候,他们讲的很简单或者态度很排斥。但是文物出来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文物可以说明很多文字无法说明的东西。历史越来越证明这点。还有文物还可以充分体现我们祖先所达到的审美等级,最高的审美等级只能靠文物来体现,而不是靠几个漂亮的形容词,达到多少高峰都没有用。我们不要文字替代实物,这点我们都明白。然后我们不要嘲笑“玩物丧志”,我们不要轻视工匠精神。这样的话我们会读到一本活生生的历史。这是古代史学家们都读不到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文物收藏的历史困境,严格讲起来其实是中国历史的困境。   

最后一个问题是文物收藏的文化提醒。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在做文物鉴赏解读。这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积极意义。但是我们收藏界过于重视真假而忽视了艺术高低,在节目里真假是我们判断的第一要素,但是对于高低没有很好的评判。有时候我们收藏专家确实不是非常好的历史学家不是很好的文化史学家。第二过于重视枝节不重视文脉。第三个就是过于强调市场而不注意公共。中国古人对朝廷忠,对家庭孝,他不了解朝廷和家庭之间还有辽阔的公共空间。这辽阔的公共空间是需要我们着力、需要我们传播的,需要我们有博物馆、图书馆做大量努力的。所以我们在文物收藏的过程中,可以努力向公共空间推进。有的自己搞博物馆,有的捐献博物馆,有的通过非常好的拍卖活动可以推介宣传。我们专家要紧紧把握好文脉,使得那些公共产品慢慢变成公共意识。这里我要给我们收藏家讲一句话,最贵重的公共产品如文物收藏,严格来讲不应该属于你个人。你花了很多价钱买了,其实严格讲起来它是无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运作,让它传播开来。不要把文物变成私有化,或者完全遗传给下一代,这个是很困难的。

    文脉流失和公共遗失,这两点是我给中国文化收藏者的建议,我们可以考虑一些中国文化的脉络。中国文脉绝大多数都是民间主义,不是官方主义。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受到文脉的灌输。否则的话我们收藏的大潮有可能会走偏,我非常希望今天来的人为我们收藏做一点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前面的演讲提过了,中国的文明往前走的过程当中要经过很多台阶,是由文物收藏铺垫的。我希望在新的收藏当中,文物收藏还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推荐关注:

 

www.artsfans.com 网站母亲节、文化节、艺术节。


爱的传播,真诚的公益。有奖征稿,公益发布、公益展示。www.artsfans.com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平台的--绿色文化学--当代文化学

 

 

2016年(全球)中国网络艺术博览会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 中国当代艺术馆 www.artsfans.com

 

 2016年艺品特卖-01--中国艺术品收藏网购物中心--藏家乐--艺术粉丝

 

 

 

关注艺品特卖。www.artsfans.com

 

艺术粉丝(www.artsfans.com)征集收购名家字画。

 

 艺路精彩文化对话:《文化对话孟泽盛》

 

  [心]内核动力无限的网站,欢迎等待您的关注;请您不要错过参与的好时机。

  [心][蜡烛][礼物]孟泽盛文化传播网络作品,

 

  

   当代文化学因时代发展会拓展当代的内涵。研究当代文化学对人类和自然的生存、进化、进步、发展有意义。

 

 

论文化(认知文化 构建当代文化)

 

关键词:仁爱,道德,仁政,大同,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


关键词:--道义--当代-竞合--融合--包容。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专稿 作者:孟泽盛 2010-04-12 10:27:57

 

 

 中国未来强国的基础.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