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松风图》
“宫廷画家李唐画了一幅《万壑松风图》,描绘的就是万岁山建成后巨岩重岗,云雾缭绕的景象。李唐喜欢用一种他自己发明的新笔法来画岩石,被称为“斧劈皴”,这使得这张画更具阳刚气质。岩石下有一曲流动的泉水,在画面上流淌了几个世纪,800多年的风尘让白色的绢帛变成了古铜色。松树干部的赭石颜色和松针的绿色都暗淡了。画面的落款隐密地写在主峰左侧的一剑远峰之中。”
《早春图》
“这是一幅北宋杰出的风景巨作。作者郭熙是宋神宗时期的宫廷画师。郭熙认为山水是有生命的。
在这张画里,他并没有像前辈范宽那样将山画的雄浑大气,而是让整个画面充满轻松的戏剧式风格。据宋代邓椿《画继》记载,宋神宗对郭熙的画十分喜爱,甚至专门腾出一座宫殿用以悬挂他的作品。从画中作者的签名可以看出,画家完成这幅画的时间是1072年,这正是画家在宋神宗身边享受皇恩的幸福时光。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没能持续多久。神宗死后,旧党势力被继任的哲宗皇帝重新启用,以郭熙为代表的新派山水画也随即遭受劫运。一次,邓椿的父亲进入宫中,发现擦桌案的抹布竟然是被撤换下来的郭熙作品。随小心地向朝廷请求得到这批退下来的画,没想到,第二天便得到了恩准。或许,当年将要被改做抹布的那一批画中就有这幅《早春图》。
有趣的是,这幅画上还有当时大文豪苏轼的一首题诗:
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
此时的苏轼还正值意气风发之时,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的命运即将这张变得和这张画作一样画坎坷。”
《溪山行旅图》
这是一幅高2米6.3,宽1米3.3的巨大挂轴。是一千年前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画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的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十分生动。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间飞泻而下,隐没在云烟缥缈的深渊中。一队商旅行进在摩天巨岩与深邃林莽间。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却将山峰高不可攀的气势烘托得极其生动自然。
当年徐悲鸿在北京故宫看到了这幅画,不禁赞叹道:“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
画的題跋是一代文人领袖明朝董其昌的亲笔。几百年间,这一直是人们确认这幅画的主要依据。
——纪录片《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