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中国的石头疯了?上亿奇石引发的一股收藏热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09-02-25 10:06:5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收藏的估价1.2亿的奇石“雏鸡出壳”

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亿元奇石“岁月”

    古人曰:“石通天性”,中国是一个爱石之国,它源于远古,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明、清。翻开中华石文化的历史长卷,有上古神话中的女娲炼石补天、有先秦史的和氏璧之争、有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甚至到了“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的境地。中国石文化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奇石研究爱好者王科告诉记者,陕西境内流经的各系河流中,蕴藏着汉江石、泾河石、黑河石等丰富的奇石资源,它们经过亿万年间水流、泥沙的反复翻滚冲刷而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玩石”兴起后,陕西众多“石友”深入秦岭巴山、泾河、汉江岸边和沟壑水溪中挖掘新的陕西石品种。

    奇石是一种资源,如同宝石一样是国家的财富,也是极具升值潜力的一种收藏品,它具有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双重性价值,既是“石友”的有形资产,又能成为增值的无形资产。据他了解,陕西奇石价位不是很高,泾河石20-40厘米目前价位在千元之上,万元以下,一方13×12×20厘米的“王”字泾河石,出手价为1.3万元,一款石面神似仙女凌空飘舞,命名为“飘飘欲仙”的汉江石,出手价为20万元,足以说明它的魅力无穷。

    众所周之,奇石收藏是一项高雅、文明、时尚的艺术发现与审美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逐渐形成,奇石收藏队伍不断壮大。人们不仅从奇石收藏过程中得到兴奋与快乐,同时也看到并不断得到奇石收藏本身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升值空间。

    一位石友说,作为奇石来说,从古代到现代,它是一种文化,既是一种先进的群众文化,又是一种大众的通俗文化。从收藏角度来讲,档次也不一样,有钱人玩的是高档,以石养石,增值比较快;没钱人可以自己去河里岸边拣,陶冶情操。据他所知,陕西省观赏协会一位“石友”收藏的一块轮廓很像毛泽东同志,命名为“一代伟人”的黄河石,报价60万元。

    在奇石界较有名的“岁月”,这块奇石约为成人拳头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头发宛如真人,由三色玛瑙形成面容,黑色玛瑙形成五官,慈善安详与现代老妪形象巧合天成,要价竟高达1亿元;一块石面为一只色泽淡黄的毛茸茸小鸡伸头欲出,嗷嗷待哺的“雏鸡”奇石,报价也高达960万元。

    据记者了解,藏石、赏石、玩石的雅趣悄然流行,收藏品市场出现一股“石热”,目前陕西省奇石俱乐部达10家之多,个人石馆也近300家。那么,如此之多的石头,我们如何鉴赏呢?记者采访了陕西省观赏石协会理事王先生,他告诉记者,“奇石”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瑰宝”,石头的形神意蕴是由天然缔造而成,图形比较模糊,不可能有绝对清晰纹路,如果石面图案过于清晰,肯定是通过硫酸蚀上去的。奇石品相好,主要在于石面的字或图案处于正中,石质比较细腻润滑,如同上了一层彩釉。奇石的稀有性也是其本身极具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人类艺术的最高处也就是再现自然,而奇石之“奇”的根本性缘由是其“天然生成”,不可再生。(王媚)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