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有无必要“证券化”?
彭中天这样描述设想中的文物产权交易所的运作:“文物产权交易所能构建一个文物交易的合法平台,在保证文物产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给主动献出文物的老百姓一定的奖励,确保文物的来源,再对文物定价后进行产权分割,分成若干份,然后再把这些分割后的产权进行交易。就像买股票一样炒文物,获利的同时也能加深人们对文物的艺术欣赏兴趣。而且在交易过程中实现这些分割产权的升值,国家能够有收益。”
谢新胜则提出质疑:由于文物的惟一性、收藏性决定了难以反复流通,产权交易模式想通过吸收股票、期货、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势来进行文物交易恐怕难以实施。对于文物证券化必须考虑文物的特殊性,这需要进一步论证。
王昱东说:“文物产权交易所推动《文物法》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变。《文物法》的第一条规定了我国地上、地下和领海中的文物都是国家的,这一条就决定了整部《文物法》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但是不强调这一条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出土文物如果不是国家的,很可能被带到国外去。中国的《文物法》基本上只管住了博物馆和盗墓贼,对于文物市场的约束是一片空白。而法律一般都是滞后的,都是先有问题才颁布法律,除非秦始皇那样的天才,才能先颁布法律。”
关于藏宝的问题,王昱东认为把所有的文物集中到国字头的博物馆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相关的研究、展览和展示条件也未必尽善尽美。如果能够通过文物产权交易所,把更多老百姓吸引到爱艺术的行动中来,不管他是爱艺术本身还是爱艺术后面的钱,都是爱艺术,这样中国的艺术在国际上就会有地位。
“李逵斗李鬼”要使用高科技?
彭中天是江西人,为了研究文物产权交易制度下的保真工作,他曾多次到景德镇暗访,他发现,现在造假的“杂牌军”水平已经高得可怕。“一个博士带着几个硕士把造假当成项目攻关来做,从瓷器的重量、成色等方面与真品别无二致,早已把老鉴定专家闭门造车似的鉴别远远甩在身后了。”真假鉴定难免成为制度推行的一大难关,他认为,保真问题可以通过权威的中介机构来确认。“目前这方面也需要完善。文物鉴定的问题,我相信咱们有这么多的专家,除非都是伪专家,否则不可能说不出一个真假来。在专家少、市场大的现状下,集中市场、集中专家、集中鉴定尤为重要。另外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引进科学,文物造假这一块对于科技的应用高于了我们的文物鉴定,为什么我们不引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