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名家赝品不拍白不拍?艺术品鉴定上并无标准可依
来源:齐鲁晚报 张向阳 2009-05-26 09:27:4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林风眠作品的真伪问题成了最近收藏界关注的焦点。其实不止林风眠,近年来,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作品也是各大拍卖公司赝品出现的重灾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名家作品被仿制,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拍卖会。比如上海有专门做徐悲鸿赝品的人,傅抱石的赝品甚至有一个造假集团,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

    由于大拍卖公司的“金字”招牌,让不少买家觉得放心,于是,有些大公司的拍品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要说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奇怪,首先就是在艺术品鉴定上,并无标准可依。因为文物和艺术品鉴定多靠“眼力”,不同经验、见识的人,感觉的准确与否往往不同。鉴定手艺的传代,往往也是走“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靠的是“悟性”和几十年的苦功夫。这些因素都决定,对一件艺术品的作者、年代的具体判定很难有一个最后的“定论”。一个广为流传的例子是,有一幅国宝级名画,交给南北两位同为书画大家,又同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担任委员的专家鉴定,得出的真伪结论截然相反。同一件艺术品的身价一日数变,在鉴定者眼里,并不奇怪。

    如果仅是眼力的问题,倒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眼力”的主观差异作为借口滥用。有些拍卖公司收上来的拍品明明是假货,可在拍卖图录上不这样说,有个别人甚至与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串通一气,制假送假,知假收假,利润分成。一旦被发现,就可以用“眼力”问题开脱自己,反正这事都是主观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吗!你怎么知道我是故意的?

    更重要的是,即使东窗事发,对拍卖赝品者在法律上也难以处罚。拍卖法中就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该条款也就是目前拍卖行对买受者提出瑕疵请求权时最有力的抗辩。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发生的吴冠中假画案中,受买人花230万元从一家大拍卖公司买到假画,打官司要求退赔时,一审却被驳回。

    韩美林曾说,市场上流通的韩美林的画99%都是假的。最令他气愤的是:在他本人指证假画后,有些拍卖公司还坚持不将假画撤下。有一次,他不得不在预展会上怒不可遏地将冒充他名义的假画当众撕下,以示抗议。如此看来,拍假者明目张胆的嚣张似乎不难理解:不拍白不拍,拍了又能拿我怎样!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