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珍藏的字画等文物易虫蛀、发霉,可让博物馆“托管”,在保留物主所有权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能够赏玩和研究文物,展现文物价值。昨日,记者从顺德博物馆获悉,该馆将尝试免费托管文物的新方法。顺德博物馆馆长凌建表示,这种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
无偿捐赠困境重重
今年1月,顺德启动民间文物捐赠活动,为顺德2009年落成的新博物馆提供馆藏文物。顺德博物馆馆长凌建介绍,设址西山庙内的顺德博物馆成立20年,是顺德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但博物馆地处老城区,公共设施相对缺乏,给广大市民参观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进一步提高顺德文化、文物的全民保护意识,顺德区委、区政府决定投资1.9亿元,在新城区兴建顺德博物馆,该馆已经奠基,将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馆很大,但我们的文物却不多。”凌建介绍,顺德博物馆的文物仅5000多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才85件,没有国家一级文物,且馆藏的文物以明代以来顺德籍文人书画作品居多。“一个文物流落在民间与其在博物馆展出、用于研究,作用完全不同。”凌建说,顺德区有关部门开展民间文物捐赠活动,但捐赠者寥寥,共收到民间捐赠文物40多件。“在市场经济下,不少市民觉得手中持有的古玩可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不会轻易无偿捐给政府。”
文物持证“入住”博物馆
“为了补充馆藏的不足,也为了使更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得到保护,目前我们正在制定一种文物托管的新办法。”凌建说,对于经过鉴定达到入藏条件的民间文物,博物馆可以提供免费保管,并拥有展览和研究的权利,但文物所有权仍归私人。凌建表示,这种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
“放在家中保存,字画等一些文物就容易产生虫蛀、发霉的现象。同时,文物流落在民间,人们只能在小范围内赏玩和研究,这也不利于文物的价值体现。”凌建说,通过推行文物托管办法,把更多收藏家的“古玩”吸引到博物馆来,不仅保存的条件大为改善,还可以让公众来参观、欣赏,专家也能够对他们进行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文物的社会价值就明显增大。
馆方将与托管方明确责权利
凌建介绍,民间珍贵文物经过鉴定达到入藏条件后,博物馆将对其进行拍照、编号后办理一个“身份证”,持证进入库房。之后,博物馆将与托管方签订托管协议,明确托管方式和双方有关权利。
“如果藏品在展厅,托管人可随时来看;如果藏品在馆藏室,托管人来看可以与博物馆预约;如果托管人要领回文物,也可与博物馆预约。”凌建描述说。
“我们新博物馆的文物库房是按照国家一流标准来建设的,确保市民拿来的宝贝都会得到最好的保护。”凌建说,库房将安装有完善的安防系统、恒温系统、空气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部分珍贵藏品还将按照一级安全防范措施来保护,库房周围也有专人进行24小时值班看管,确保所有文物万无一失。
“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新的尝试,提升市民文物保护的热情,促进文化的传承。”凌建说。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