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要有境界
玩收藏还要有境界。举一个例子,就是把假的当真的买,有的刚入行的不太自信,也找人咨询,就把假的当真的了。有一年东北一个朋友介绍一个收藏家跟我见面,说他们家收藏很厉害,有好几个仓库。我一听觉得不怎么靠谱,我说多少钱,他说花了几千万。有一次说我们在前门饭店见,为什么?拉了两车过来,租了会议室。我一听就说坏了,没有办法,就带着搞瓷器、珠宝、字画的(鉴定师)去了。进去大家看完以后都不说话,可是这个人极聪明,说坏了,他们都不说话,都看你,估计这个事儿不太好办。最后他坦白讲,他说齐白石那个画都是几十万买来的。
现在的艺术品市场上,诚实交易非常重要。我们有两种交易方式,一种是春秋大型拍卖,一种是小型拍卖,现在小型拍卖已经变成中型了,一次1.5亿左右。那时候一次也就一两千万。有一次一个普通的市民到我们小拍那儿去,问他们家里有张假画卖不卖。说假画不卖,他说这个东西不是现代画的,是以前的。我一看说这个假画不错。说卖多少钱?他说四五千元就可以。他走了以后我怎么看觉得怎么不对,这怎么是假的呢?我们内部后来一致意见说肯定是真的,而且是故宫流出来的东西。找了几位专家背对背考证,说这个是什么东西,后来去承德避暑山庄,再后来就没了。我说我得找他,4000元不行的。我们找到他,说我们经过很认真的判断说这个东西是真的,说高兴了,就改底价,说你怎么也得标个10万到20万,最后反复谈,说4万元,顶多标4万元,3%的拍出手续费,说这不好,为这个调整到大拍去,为了怕大家忽略,排到图录的封底。最后在1998年卖到133万,估价是30万元。
从此这个人就满世界说艺术品市场还是有好人的,他替你去做宣传,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抵御了很多诱惑,一听说他是着急想卖钱,说要不然你告诉他不要拍了,现在就给你5万元、10万元,我说不行,人家如此信任你,你怎么能坑别人?我这是举一个例子,目前情况下,拍卖也好,画廊也好,经营的环境有比较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所有从业人员注意自律,同时参与市场的人也要多一根弦。
■收藏有阶梯也有策略
其实收藏还是有一个阶梯的。以前老一辈收藏家为中国收藏品回归做了很多事情,中国艺术品发展到今天,吸引了很多海外艺术品和收藏品回到中国来,到博物馆。
收藏的策略,按我们讲,不同的人,不同的实力应该有不同的收藏策略。这是2007年拍卖的仇英很重要的《赤壁图》,最后成交8000万人民币,这是当前中国唯一一个单价超过8000万的作品(编注:当年的市场情况)。
对很有实力,也有判断力的人,我建议他们在明确收藏方向和领域之后可以参加高起点精品展览,不用慢慢走台阶。第二种是自己的资金实力、自己的眼光,我雇不起顾问,只能和周围的朋友一起做,他们是边干边学,边学边进步,边进步边淘汰,这部分人现在基本上是主力。这部分人有卖也有买,但卖是处置,买是追求,目的还是不同的。
第三类人是更大众化的人群,我把他们归类为艺术品爱好者,他们买一个房子四壁空空怎么办?我到哪儿买几张画吧,这是多次交易吗?不是,就明确告诉你就买5张,客厅买一个、卧室买一个等等。但大家要想,中国成长的房地产市场,等于是艺术品消费和装饰的很重要的支撑。量很大,这当中有10%的人转换到收藏。
最后一种是见“利”忘义的人,就是赚钱就卖,有便宜我就买,纯粹做生意的人。就是这样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当事人应该会有自己的判断。
■收藏要留神藏品来历
最后说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我举这个例子是比较典型的,是《毛主席去安源》,之所以有名是卖了6万元,打官司很多年,最后当事人头发都白了,不过作者胜诉了,所以,我们在做艺术品收藏的时候要注意法律问题。对国家禁止交易的文物艺术品大家不要去交易,比如出土物、出水物,用政府的话讲这就是高压线,会电死人的。第二类属于国家馆藏的,没有推出系列的东西不要去碰。这在中国的情况少一点,他宁可积压一部分也不可能流出来,是怕误会,比如这个东西是通过别的渠道进入这个市场。
在国外情况不一样,前年美国波士顿艺术馆专门把中国瓷器和古籍善本委托在中国卖,这对政府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这是国有馆藏的艺术品。
还有赃物,比如这张张大千的画都说好得不得了,能卖300万,你说卖50万就收手。如果你排除它赝品的因素或者其他的状态,那很可能会被追究为销赃,作为政府追究来讲你很难回避这个责任。
最后是权属争议要防止,当你不知道这个事儿你可以说不知道,我是善意取得。但法律上讲你应该知道这就比较麻烦了,比如这张画上写着中国美术馆藏,如果有一个章在旁边的话,或者首都钢铁公司藏等等,原来国有企业的,怎么出来的呢?你脑子里就要画一个问号。这是提醒大家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要严肃对待鉴定问题。这是很大的问题,不是今天讲的范围,我提醒一下。今天的鉴定问题面临很强有力的挑战,一是断代问题,二是造假手段不断翻新,使我们的鉴定家面临非常大的困惑,三是瑕疵担保如何认定,目前我们的法律框架下还是一个比较不清晰的状态。当事人一旦和直接的案子有利益冲突的话,自己的看法就不是唯一的认定标准,而是重要的参考。拍卖企业在拍卖规则约定、交易规则约束上如果写清楚瑕疵担保条款的话,就要慎重对待鉴定问题。包括前面大家说的,艺术品鉴定谁说了算,最后的结果好像谁说了都不算。法院不判真假,只判程序对不对。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