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沉没成本:“职业画家”的门槛和壁垒
来源 :美术报 作者:刘晓丹 2009-09-04 10:31:2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所谓“职业”,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化”,则指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

  画家的职业化,在中国古已有之。汉代设立皇家机构“黄门暑”,用以专门供养宫廷画家;至于民间画工的出现,至晚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其实,在中国画家的三大业态中,除了业余作画的“文人画家”之外,宫廷画师和民间画工都应该归属“职业画家”之列。可以说,职业画家是中国绘画史的主体,也是画家的常态。

  不过,当代中国的“职业画家”却是一个很不寻常的群落。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艺术市场受到计划经济影响,本来已经职业化程度很高的画家,无法维持生计。他们或进入美术院系、画院,或进入文化馆、出版社、美术馆、美协等国家机构,领取单位工资,个体的独立画家几乎绝迹。但这些以绘画为公职的画家,却并不被称为“职业画家”。

  被称为“职业画家”的,是一些失去了正式职业的画家。

  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愈来愈多的画家被抛出公职、或者主动放弃进入公职的机会,成为失去单位依托的人。他们完全以个体身份谋生,成为当时很另类的“职业画家”。1990年代初期的圆明园画家村,是典型的“职业画家”聚居地,现在的市场大腕岳敏君,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1990年,岳敏君不顾父母反对,从华北石油教育学院辞去教职,告别尚为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体制,从此摆脱组织的控制,获得了“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什么时候画就什么时候画”的独立生存方式。

  就市场而言,独立生存的岳敏君无疑是成功的。

  经过若干年的游走和沉浮,如今岳敏君拥有的“江湖”地位,完全不是当年漂泊圆明园时敢于想象。截至2009年8月初,岳敏君作品拍卖总成交额达50789万元,其中成交价超过一千万元的12件,最贵的一件1993年作《轰轰》,于2008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以4814万元成交。

  岳敏君把他的成功归结为:“别人都还在体制内”。问题是,为什么别人当时不放弃体制,甚至至今仍然甘于忍受体制之内的束缚呢?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理智的画家,都要考虑自身行为的利益得失,多数人不愿意承担“沉没成本”的风险。放弃体制,虽然能够得到生存和工作空间的自由,但同时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失去固定的经济来源和公职提供的所有利益。20年前,“职业画家”们聚居圆明园的首要原因,其实是为了得到在大学食堂吃饭的便宜。即便在艺术市场发达的今天,以卖画为生仍然艰难。事实上,目前散居在各处的职业艺术家,只有少数可以通过作品生存,像岳敏君那样成功者百不足一。在大多数职业画家眼里,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是别人家的事”。

  显然,“沉没成本”阻止了许多画家走向市场而完全“职业化”。但“沉没成本”也如硬币,有它的另一面。经济学认为,如果某个产业的沉没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进入门槛”。例如能源、通讯、交通、房地产等行业,虽然超额回报巨大,但初始投入和退出成本同样高得惊人。高门槛形成的壁垒,往往使许多“准进入者”却步,在堪称“看谁输得起”的比拼中,只有“输得起者”才能胜出。

  令人望而生畏的“沉没成本”,恰恰给“职业画家”群体罩上了瑰丽的光环,也让“职业画家”多了不少悲壮色彩。

  秦末,郡雄并起、逐鹿中原。公元前207年,楚王项羽引兵渡漳河救巨鹿,下令兵士“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3年后,汉将韩信率兵攻赵,令万人背水列阵,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当今中国职业画家的气魄,与这二者的“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颇为相似。

  希望最终,付出了重大沉没成本的“职业画家”们,也同样战果丰厚。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