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宁创作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拍出了1012万元。
“1300万、1400万……1800万”2009年6月,靳尚谊创作于1966年的巨幅油画《毛主席全身像》在广州嘉德夏季拍卖会上,经过九轮争夺,最终,这幅“红色题材”作品为华南地区2009年春夏拍卖会落下了最重的一槌——1800万,加上佣金共2016万元。这是多年来广东地区艺术品拍卖会难得一见、成交价如此之高的拍品,也是靳尚谊历年来作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一件,为今年上半年全国春拍油画拍品中成交第二高价。
何谓“红色收藏”
广义上的“红色收藏”是指对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遗存的收藏。
现在意义上的“红色收藏”通常是指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相关联的历史遗物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主要包括十大品种:一、毛主席像章;二、以毛泽东著作为主的红色藏书;三、“文革”瓷,特指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各地陶瓷厂生产的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如生活器具、毛泽东雕像、反映当时风貌的瓷版画等;四、红色经典油画;五、红宝书系列,特指《毛主席语录》等袖珍、简易的毛泽东著作选编本;六、新中国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首选“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松岭》、《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初版本、精美插图本;七、红色连环画;八、红色老照片;九、历年国庆专刊;十、抗日题材的连环画。(胡云涌/整理)
题材越“红”价格越高
1995年10月,创作于1967年的《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605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红色题材”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在2005年中国嘉德秋拍中,陈衍宁的“红色题材”作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2万元的价格成交,又一次刷新了中国油画在国内拍卖的最高纪录;2009年,上海泓盛春拍,尚扬为1977年建军50周年创作的《解放区的天》以280万元的价格成交。5月中旬的北京翰海,靳之林表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作品《南泥湾》以1344万元成交。6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开槌。第47号拍品、文革美术代表作——沈嘉蔚《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以795.2万元成交。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红色题材”一直在拍卖会创下新高,今年建国60周年更推高了“红色题材”的收藏热潮,可以预见在秋拍上也将是一大热门。中国嘉德油画部高级业务经理孟禄新说,“‘红色题材’作品今年上拍的情况不错,许多收藏家也趁这个机会把藏品拿出来拍卖,中国嘉德今年秋季拍卖藏品征集中,会侧重这个题材,预计会在秋拍中举办一个以建国60周年为主题的专场。”
“红色题材”收藏的高潮期是从前几年开始的,这一类题材艺术品价格一路上涨,引起了业内和收藏界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探究。广州嘉德艺术总监王野夫认为,“红色题材”艺术品,特别是“红色题材”的油画、宣传画、连环画绘制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当时社会状态的一种记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数量少,颇具升值空间。
民间罕有版权难定
“红色题材”作品作为一个时期的缩影,见证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王野夫认为,历史原因让这类作品通常都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大机构里,极少会藏在私人手里,因此也很少会出现在拍卖场上,“一旦出现,价格肯定不菲。那个年代创作一幅‘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一幅作品往往汇集了许多艺术家的心血,除了特定的表现技法外,当时的绘制颜料比较差,画布也比较粗糙,以至于这批东西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不多,不但稀缺而且这些作品往往都存在着版权问题。”
“文革”期间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都是署名集体创作,每一幅红色作品往往都是经多人之手创作,或是一人创作多人修改,存在着版权所属问题,刘春华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就署名为“北京院校同学集体创作、刘春华等执笔”,而这幅著名的“红色题材”就曾引起一段版权纠纷:1967年《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首度展出。1968年《人民画报》用彩色夹页首次发表了该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也以彩色单页形式公开发表。1969年该画被移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1980年刘春华持北京画院出具的该画系他个人创作的证明,经博物馆当时领导同意后将该画取走。1995年10月,该画由中国嘉德公开拍卖,建行广州市分行以605万元拍得该作品。1998年3月,中国革命博物馆起诉刘春华,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返还被非法处置、占有的《毛主席去安源》,2002年4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刘春华是该画唯一作者,享有著作权。但因该画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刘春华无权向博物馆索要,亦不应将该画作为个人所有财产委托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