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历史是怎样的(图)
选自:万瑞祥翡翠俱乐部 2009-11-18 14:10:2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历史是怎样的(图)

翡翠雕万寿结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历史是怎样的(图)

慈禧手上戴的翡翠手镯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历史是怎样的(图)

清代仕女图

  清代以前的翡翠实物无从见到,原因是数量太少,在历史文献中也鲜有记载。现在收藏市场上能见到的最早的翡翠制品是清中期以后的制品,有乾隆的御用扳指儿(翠质一般),有慈禧的翡翠发簪、翡翠手镯(据传是慈禧戴过的),有王公大臣戴过的翡翠朝珠(已改成翡翠珠链)。

  在东陵的崇陵中,埋葬着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这座陵墓建于1909—1915年,在墓中有大量的翡翠陪葬品,有翡翠手串、翡翠扳指儿、翡翠万寿结、平安扣等花件。

  清代时,翡翠主要在北京、苏州、扬州等地加工,被做成各种翡翠制品。最好的玉料用来做朝珠、扳指儿、翎管、龙钩、别子、上好的手镯、戒指,这些都是卖给达官显贵和他们的家眷;差一点儿的料则做成钩搭子、烟杵、烟碟、翠发簪、白杆手镯,这样平民百姓也买得起了。

  翡翠有着最广泛的收藏者,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喜爱。1926年开始进珠宝店学徒的翡翠老行家牛秉钺师傅说:“那时达官显宦可以花三万两万买个翠扳指儿,贵族妇女可以花三千两千买到翠镯子,商店老板可以花三百二百买条翠表杠,小家碧玉可以花三十二十买对翠耳坠,乡村农民可以花三元两元买只翠烟嘴。皆因翡翠制品可以适应各个阶层,以至我国社会上的收藏量相当大,认识翡翠的人也非常多。”那时北京是翡翠加工、销售的中心,有上千家的加工作坊,有上千家的珠宝店,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师傅都汇集在北京。

  1949年以后,珠宝消费市场渐渐消失。1956年公私合营,大批的工场、珠宝店合并,很多师傅回了老家。大陆内销的翡翠市场基本上减小到为零,但这种对翡翠的挚爱在东南亚一带仍然被延续着,很多东南亚、中国香港、波斯湾人到内地都要买些翡翠带走。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东南亚几个国家的经济起飞,对翡翠的需要量一下子增大了很多,尤其是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人骨子里对翠玉的爱使很多台湾人大量购买收藏翡翠。但翡翠的来源是有限的,这种供求不平衡使翡翠的价格一夜之间上涨了很多倍。在翡翠原产地,原来随意堆在矿边废弃不要的翡翠原料一下具有了价值,进而开始论斤高价销售,这些料几年后就被卖光,买料人也只好见玉就买,即使有毛病也不嫌弃,买到总比买不到好。当时香港的很多工场要夜以继日地赶工,常常是第二天一开门就卖光。

  据当过北京首饰进出口公司翡翠科科长的王瑞民先生讲,80年代广交会上,很多香港玉商未开门时就早早等在门口,一开门大家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翡翠柜台,如果不小心摔一跤或是腿脚不够灵便,那将要失去一笔大买卖,损失很多钱。何以至此?原来当时国内没有翡翠市场,政府只收购不销售,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后,在外宾专购的商店中销售,或经外贸出口国外。广交会上的翡翠柜台就是国内外贸企业的摊位,谁能第一个冲到摊位,谁就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清末、民国时期的高档好翠,到香港转手就能大赚特赚,所以人人努力、个个当先。当年香港很多做翡翠的商人发了大财,由小商贩变成了大老板。与此同时,吾辈再也无缘欣赏到国内外贸公司手中数量惊人的好翠了。失去了大量的珍品翡翠,也为国家换来了外汇支援国家建设,得失之间也很难判断了。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迅速,短短十年时间,国内人对翡翠也越来越痴迷了。记得1995年嘉德公司举行国内第一场珠宝首饰拍卖时,很多来看预展的人从未见过翡翠;而现在很多买翠的人都知道看色、看种、看做工。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想拥有翡翠,造成了需求量一下成倍增涨。

  新一轮的翡翠收藏热潮即将开始,其基础是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多行家都确信这次热潮将远远超过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翡翠热。也许十数年后,国内的收藏家能以原先价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的价格将流失的翡翠珍品买回(就像现在古玩字画市场的文物回流一样),我们还能有缘得见那些珍品。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