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隆的正滨鱼港,停泊着一艘名为“民间美术号”的船只。它曾被用来捕鱼,退役后在巴蜀文化基金会执行长贾裕祖的精心经营下,成了名副其实的一个年画展览馆。
祖籍四川,五十岁上下的贾裕祖当过兵,做过水手和船长,看起来黑壮的外表,透出一股军人加渔夫的豪爽,却似乎让人找不到艺术家的气质。但他在谈吐中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年画如数家珍般的了解,使记者很快纠正了对他的看法。
实际上,贾裕祖不仅是台湾汇集年画最多的收藏家之一,也是研究和鉴赏年画的权威人物之一。至今已收藏了二万多幅传统年画。
其中有几十幅就陈列在重二百八十吨,长三十六米,宽六米二的“民间美术号”上,当记者去参观时,老贾指着船上的两幅画说,这里面画的一个是秦琼,一个是尉迟恭,他们都是门神,也是传统年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这是我从四川老家收得的,你看秦琼,因为他是汉人,所以是白面的,原本也没有胡须,尉迟恭则是胡人,满脸大胡子,当年四川的民间艺术家为了让两人看起来比较对称,在创作时就为秦琼加上了三撇胡子”。解说完,贾裕祖接着向记者讲述了传说中秦琼、尉迟恭如何为唐太宗“站岗放哨”,驱鬼除魔,因而成为门神的故事。并概述了年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史。
贾裕祖说,年画是中国古老和最重要的岁时美术,它的产地几乎遍及全中国,每个地区又因为文化的差异和材质的不同而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你看大陆西南地区年画中的人物,总是挺着个大肚子,这与当地的人较多凸腹有关,带有当地的特点”。他举了个例子。
当年的贾裕祖并没有专门的学过美术,对年画也一无所知。他坦言,开始收集年画时是为了做生意,因为有不少日本人到台湾来买年画。后来才产生了兴趣,转而将其视为珍贵文物进行收藏。此后,他就很少再进行买卖。
为了精通年画,贾裕祖不但到台湾的艺校拜师苦学,而且足迹遍及大陆的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四川绵竹等盛产年画的地区。“只要知道有好的年画,我都会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到大陆收藏家的家里去磨,直到他们原意割爱为止”。贾裕祖说。
如今,效法台北故宫博物院,贾裕祖每隔一段时间就将“民间美术号”的年画更换一次,以便这些藏品能让更多的人参观。
贾裕祖的收藏中,也有一部分是台湾的年画。他说,不论大陆和台湾的年画其实都是同出一源,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必刻意强调本土和台湾,也无法进行区隔,最重要的是要将其发扬光大。
“届时大陆游客来了,这里也应是一个好去处”。这是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