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岁的张宗宪祖籍苏州,出生于上海,其祖父张揖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古董商,在外滩开设“聚珍斋”,专门经营古玩。时至今日,张宗宪先生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中国艺术品藏家及古董商之一。
张宗宪
张宗宪曾收藏的张大千《荷花》
2007年11月30日,首届北京·中国国际文物博览会组委会邀请了中国瓷器和近现代书画收藏大家张宗宪前来北京座谈。张宗宪不仅是一位在中国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声誉极高的大家,也是第一个迈入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一生中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还推广了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市场的拓展,为香港市场创造了一个个高潮,是全球举足轻重的中国艺术品藏家之一。
从纨绔子弟到收藏大家
张宗宪的故事,听来总有一股传奇似的江湖豪气。只不过他的豪气不是年少轻狂,而是恃着“才”和“财”的底气而迸生出来的。这个1929年出生于旧上海古董珠宝商家庭的三少爷,年少时也可以像一般纨绔子弟一样出没十里洋场、败光部分家产;而20岁时却只身闯荡香港,想干出一番事业。初到香港,张宗宪并未继承家业从事古董生意,而是经营服装。直到1951年才正式开设自己的古董店,店名为“永元行”。开始开设古玩店是很艰难的。上世纪40年代末,北京的旧王孙、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纷纷避居香港,香港顿时成了中国文物流通的重镇。庆幸的是,北方来了一个梁雪庄(三爷),梁三爷对他颇为赏识。于是,张宗宪就硬着头皮向梁三爷借了十两金子,当时十两金子约合2700港元。
孤注一掷的张宗宪,立刻与在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接上线,汇去3000港元,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发来一批旧工艺品。也就是这批货,成就了年轻的张宗宪。这批货旗开得胜,很快就卖出去80%,收款1万港元,还清了梁三爷的借款。这就是张宗宪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
“天价”买卖乐在其中
张宗宪对于中国文物情有独钟,而他对于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所做出的奉献可以说是巨大的。
1993年上海朵云轩的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让参与者印象深刻,张宗宪手持一号牌亮相拍场,第一号拍品是丰子恺的《一轮红日东方涌》,起拍价为2万元,因为是首拍,内地买家出价都很慎重,不过几百几千地往上加,而张宗宪一开口就上万地加,最后将此画一路顶到11.5万元,创下当时丰子恺作品的最高价。
1994年,中国嘉德举办第一场拍卖会,第一号拍品是吴熙曾的《渔乐图》,底价7000元。手持一号牌的张宗宪站起来说:“今天是嘉德的首拍,我出1.8万元,一拍就发!”场面顿时活跃,张宗宪相继加价,2.8万元、3.8万元,直至加到8.8万元,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上台敲响第一槌,张宗宪博得头彩;1994年,北京翰海首拍,张宗宪又是手持一号牌,一口气拿出1600万元,吃下全场拍卖会成交额3200万元的50%。作为声名远播的收藏家,张宗宪动辄斥资几百万购买心仪的佳作,总是给外界一种叱咤风云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