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寿终正寝的上海艺术品拍卖业
文:仲敬干(美术评论家) 2009-12-14 09:31:32发表评论(11) 新浪微博 更多

    我真的是不愿意写下这个题目的,但是,面对上海的艺术品拍卖现状,我已别无选择了;说几句气话,哈,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千万不要忘了,当艺术品拍卖,在华夏的大地上遍地开花的时候,上海是最先举行艺术品拍卖的有主见城市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成功举办过,后来一下子发展到了几十家艺术品拍卖行,按理说积累下来的经验、人脉、运作、程序结构等模式都应是终端级的。但是,现在看下来,上海已没有一家像样子的艺术品拍卖行了,仅有的几家“拍行”也大都在苟延残喘的过活。然而,我们再看看北京和周边的“拍行”又是多么的热烈。
 
    北京的艺术品拍卖行,据收藏家和艺术品投资者总结出来的有十大“拍行”,他们是:“嘉德”、“翰海”、“保利”、“匡时”、“中贸圣佳”、“荣宝”、“长风”、“华辰”、“诚轩”、“中鸿信”;周边的有“广州嘉德”和“广东保利”都是不错的“拍行”;再上来,有靠我们最近的浙江“西泠”,江苏“嘉恒”和“十竹斋”。说实话:当年上海在“举槌”艺拍那会儿,有的现在很牛的“拍行”,还不知艺术品,还能这么玩哩!

    玩的就是心跳,再看看他们一场拍下来的业绩吧:以2009秋季拍卖会为例,总成交额:北京保利157,888.80万元,中国嘉德153,243.23万元,北京诚轩21,889.12万元收槌,以及其他“拍行”都超过亿万元大关。而在上海,同样是秋拍,试问有几家过千万了?“拍上”几百万已是天文数字了,然而,这个天文数字连他们零头都还不到啊,同志们!。

    奇怪的是,在北京“拍行”创下收藏业绩的,也就是“收藏家”又大都数是上海的“老板”们。上海的老板,不在上海的“拍行”卖东西,而是千里迢迢到北京“拍行”去“拍”藏品,我看不单单是老板们“吃里扒外”的问题,而是上海的“拍行”有问题了。然而,问题出在哪?我分析下来不外乎这么几种吧:

    一是“小家子”气:即做事不大气,表现在图录印制不精美,不精良。感觉是随随便便找一家小印刷厂,马马虎虎了事。结果是,“拍品”普遍存在看不清楚,朦胧一遍,让藏家看不清“山水”、看不清“人物”!更别说工笔作品中的花鸟鱼虫了。给藏家的第一印象,直接就是一个“草搭班子”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法。试想,你们自己对自己“上拍”的艺术品,都是这个态度,可想而知,真正出钱收藏家的心头,自然是“拨凉拨凉”的!

    在“小家子”气的环节中,还存在着把卖图录,当作创收的手段。举一个例子:记得是在前年的一个“春拍”上,在上海的延安饭店,沪上一家的“拍行”如期预展了。预展时,恰好有南国的两位拥有几十亿资产的收藏家,在我处聊天。我本能的尽地主之宜,带他们去看拍品预展,在浏览的过中,他们到相中了几件拍品,随后我找到服务台,说明我是延安饭店,来两位朋友也是收藏家,想借两本图录先看一下。结果他们报出价格是150元一本。我的两位朋友听后,连声说:“阿甘,算了、算了”。其实,在他们之前,我的所有拍品图录,都是各大“拍行”以快件的形式直接送达到我手上的。而这家“拍行”竟然用这种方法来对待客户,是我和两位藏家没想到的。就这样,他们也很自然的就失去了两位“撞上门”的大客户。

    图录,录入的不过是即将上拍的拍品资料,一场拍卖过后,多半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如果一个“拍行”,连把这个也看得如此重要,那么这个“拍行”离关门倒闭就不远了。后来,这个“拍行”不知怎么样了,总之是三年来,不见有任何音讯。想必这就是“小家气”的代价。

    二是“拍品”不争气:缘于“小家气”的印象,自然就征集不到像样子的拍品。到头来只好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瞎凑合”,结果是,拍品不争气,自然也就没了人气;没人气,就没生气,所以上海的拍卖现场大都是“死气沉沉”的,几乎是“人迹罕至”了;与北京的拍卖现场座无虚席,人声鼎沸,“人满为患”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恶性循环啦!所以上海的艺术品拍卖,永远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拍”,永远不会召集到大客户,也永远只能是“小打小闹”的格局,这种格局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沪上拍行“相映成趣”。因为收藏,永远是“嫌贫爱富”的。这里的“嫌贫爱富”可作两解:“拍品”贫乏,一解也;本身意思,二解也。说到底,收藏,自古以来就是“富农”、“地主”们的玩意儿。

    我提到的拍品“不争气”、“贫乏”可能有人会不同意。我们上海的“朵云轩”可谓是百年老店啦!怎么可能存在拍品“不争气”、“贫乏”的现象呢?事实证明,就是那么回事。但是浙江的“西泠”,北京的“荣保”也都是百年有余啊!人家为什么就能“整得”如此生气哩。即使我们知道如今的“拍行”和“店铺”没多大关系,但是人家能把这个“招牌”利用得好!他们可以说没有玷污百年老店这个店誉,我以为。百年拍卖行也有啊:像“苏富比”、“佳士得”等在国外那是多得是。关键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做好一件事,在上海的“拍行”里,好像普遍存在目光短浅,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主义;心里想的是:能赚一点,不赔钱就阿弥陀佛了,至于“百年”“不百年”,管不了那么多了。

    三是宣传没底气:因为拍品“不争气”,用在宣传上自然就没底气了。目前,我们上海“拍行”决大多数,对“上拍”作品的宣传工作是这样做的:一是靠传统的人传人,即“近亲繁殖”;二是靠现代化的手机短消息群发,乱打瞎撞,抱着广众博收的心理。其实手机群发,是名副其实的“瞎‘呼’悠”、“乱‘呼’悠”。不相干的人收到了,觉得是莫明其妙,相干的人收到了,觉得他没被重视;还有一种则是临时雇用几个小工,沿街以发送小广告的形式对路人采取跟踪、追踪等贴身服务,活脱脱地,一如“跟屁虫”。一旦遭遇“城管”了,那个狼狈像就别提了。这几项宣传手段,也是目前是沪上“拍行”的常规做法。算下来,我是“受灾面积”最多的一位。问题是,这样瞎折腾,能把大客户“整”过来么?

    而北京的“拍行”则采取“走出去”、“接进来”、寄送图录等多种形式把客户永远放在致高的位置上。“走出去”是到世界各地去对拍品进行预展,做到平面媒体和立体传媒的相互深透,多头并举;“接进来”是将世界500强的“大企”高管接到北京来,入住五星级酒店,并承诺一切费用有“拍行”埋单,至于买不买本场拍品没关系,只要阁下到下场就行了;图录印刷十分考究,模式规范统一,拍品完美无瑕;并以一成不变的形式出现,以显示其专业和超强的品牌意识。这种对待自己拍品的宣传力度、眼光,怎能不是国际化的哩!

    想想这么大的上海,“大码头”啊!,竟然没有一家像样子的艺术品拍卖行,心中不免悲从中来。

    上海的艺术品拍卖业已寿终正寝了,无力回天;忽地“拍过”千万了,那也说明不了什么,顶多是回光反照吧!既然“正寝”了,那就好好的安息。阿门。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11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