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中的拉斐尔名作《永恒与天使》
今年是利玛窦辞世整整400周年。日前,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合作推出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对利玛窦这位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人物的介绍,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和意大利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辉煌。意方精选了包括拉斐尔、提香等大师佳作在内的72件展品,体现了十六、十七世纪文艺复兴思潮后欧洲的新成就、新风尚。中方精选的62件展品则通过服饰、文人书画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时代风貌。据悉,展览将持续到3月20日。
“畸人”奇事
作为一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第一位把西方近代文明介绍到中国的西方人,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认真钻研中国典籍的西方人。他巧妙借助儒家文化,一方面开启了东西方文明的接触,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利玛窦1552年生于意大利的一个望族之家,从小天资聪颖,有着过目不忘的学习本领,25岁时,他开始了以传教为目的的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征,从此永远离别家乡。利玛窦沿着达·伽马开辟的航线,乘风破浪前往印度,开始了他的远东传教之旅,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到印度的果阿,利玛窦在海上漂泊了半年之久,其间多少船只葬身海底,他却奇迹般地到达彼岸。5年后,利玛窦进入中国的澳门,从此,他把后半生交给了中国,他的行程路线贯穿中国南北,甚至经历了牢狱之苦,最终辞世于北京。该展览的设计别具特色,基本上按照利玛窦走过的路线安排陈列空间。利玛窦从欧洲到亚洲的海上艰苦之旅用一个铺着木板的狭窄空间表示,配着波涛滚滚的声音,能让观众身临其境般体会利玛窦遭遇的种种困难。在中国,利玛窦终于因为万历皇帝突然对他所进献的自鸣钟等西洋奇物感兴趣,被召进京。
利玛窦熟通中文,勤于著述。据说他在中国近30年中所写的中文著作有20多种,其中有科学译著,还有关于宗教、哲学、伦理等各方面的文章。利玛窦晚年在写给罗马神父高斯塔的信中说:“在我用中文撰写的书籍中,最受中国人欢迎、影响最大的当推出版不久的《畸人十篇》。”《畸人十篇》是对话体著作,利玛窦自诩“畸人”。
他带来了科学仪器与写实油画
此次展览不只是对一个人物的介绍,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展示。十四至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和第一次科学革命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利玛窦正是在这个时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为第一位把近代西方科技与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的欧洲人。他带来了三棱镜、日晷等西洋物品和《万国舆图》,传播了数学、天文和地理知识,为明代的中国开启了一扇科学之窗。更为可贵的是利玛窦不仅热情地介绍西方文化,而且与他的前辈马可·波罗一样,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并虚心学习,他是第一个能够阅读《尚书》、《周易》等中国经典因而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
作为一位大学者,利玛窦的勤奋与渊博值得我们敬佩。为了引起关注从而便于传教,他饱学各种知识,给中国带来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及艺术成果,让明朝士人看到了精密器械与写实油画。此次展览展出了代表16世纪左右欧洲科技水平的星盘、圆规、经纬仪、约分仪、水力锯、挖泥船等,涉及天文、地理、测绘、机械等诸多领域。大部分展品制作精良、小巧细致,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足以令观众在惊叹之余了解利玛窦介绍到中国的科学用具之原状。提香、拉斐尔、卡拉瓦乔等大师原创的油画作品则用于表现16世纪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这些作品会让大家感受到,当时中国的画家们,在第一次看到西方以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油画时,所体会到的复杂感受。事实上,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以观察光影为主的写实主义绘画,开始一点点地渗透进中国的水墨画。从文化艺术的角度,他堪称是最早的策展人,只不过他展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具体的艺术作品,而是一个充满着全新概念的西方世界。
而利玛窦访问的明朝当时正处于理学思想和士人文化占主导的状态,同时也有着璀璨夺目的物质财富。青花瓷、金银器、玉摆件和水墨画体现出中国晚明高超的工艺水准以及从皇室贵族到普通文人都推崇的哲学理念。这些物件代表了利玛窦所体会到的中国文明,也曾让他心有所思,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