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皇帝的闲情——当职业皇帝乾隆遇到职业的收藏皇帝张振宇时
文:仲敬干(美术评论家) 2010-04-06 14:59:54发表评论(3) 新浪微博 更多

    在2009年12月19日,浙江“西泠”艺术品秋拍,“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中。乾隆爷的一本书法册页《济源盘谷考证》(66开,1769年作),在经过买家的几轮争夺之后,最终以高标的落槌。通常在“拍场”上,出现超出“标的”的大价位时,往往会有掌声祝贺。然而在今天,“花落”之时,竟然全场无声了。“拍场”无声,我以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乾隆帝本身书法造诣的肯定,因受限于自身的知识面,而产生不好意思;二是对买家志在必得的豪情和眼光的肯定,只在心中默默然。而怀有这种豪情和眼光的,就是在收藏圈子里,有当代张伯驹之称的收藏家张振宇先生。

    不过我对张先生的评介是:收藏皇帝。原因是他有极高的才情和眼光;对艺术的热情和执着;敏感的专业知识和洞察力。还有张先生曾对我说:“好的艺术应该保留在国内,等我的美术馆建好后,馆藏的艺术品应是尽有别人没有的艺术精品”。

    原来他是为“好的”艺术品有个好的归宿,而进行抢救性收藏的,所以他的收藏是只进不出的。对于这种收藏家的做派,我以为,才是收藏本意和境界。
在大致知道张先生收藏的目的之后,我们再来简要说一下“弘历”的人文背景,和这位职业皇帝的“闲情逸致”吧。

    事实上,在中国的所有职业当中,皇帝——算是比较好的一个职业,而乾隆则又是非常“另类”的一个皇帝。几千年来,在这个行业里头,能把这一行“整”得十分潇洒自如、有声有色的,我想是当属乾隆爷无疑了。

    据已知资讯:“大清高宗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皇子颙琰,自己则成为太上皇。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他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乾隆一生喜文喜诗,诗作数以万计,又精通擅长武术。主要施政特点是宽猛相济。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乾隆皇帝弘历天资聪颖,性格刚强,勤奋好学,几十年如一日,因而不仅能善理国政,指挥征战,并且学识渊博,武艺高超,诗、文、书、画、语言兼长,著作等身,这一切又为他勤理国政,创造‘文治武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乾隆有很高的语言资赋,通晓满、汉、蒙、维、藏及安多(藏语的四川西北部方言)等多种语言文字的语言学者”。

    “乾隆非常喜欢书法和绘画,造诣较高,长期书写画画不倦,内而北京皇宫,外而名山古迹,所到之处,无不握笔题字,墨迹之多,在中国的这一职位中,无出其右;他可算是题字遍天下、流传千百年的书法家”。


 
乾隆《济源盘谷考证》局部

    “乾隆在内政方面创举不多,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最为乾隆自己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十全武功’,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实际上,对历史影响较大的只有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

    “除了‘十全武功’外,乾隆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上的作为了。乾隆本人是个热心的文艺爱好者和倡导者。据说他本人做诗达四万余首。所游玩之名胜古迹,常亲题诗于上。他也是一个藏书家,他任职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形象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三礼义疏》、《皇朝通志》、《八旗通志》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库全书》的编撰,共收入古书3457部,共79070卷,装订成36275册,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为名,禅位于十五皇子颙琰,即清‘仁宗’,又号嘉庆帝;而自称为太上皇,仍然继续执政,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去世为止”。

    这个乾隆爷啊!不仅仅是皇帝的本职工作做得好,且在皇帝任上的八小时之外,玩收藏;在收藏之外,自己也勤学不辍。书法宗赵孟俯,圆润秀美,兼作山水、花卉,亦作佛像等。对于我们,乾隆大概可以这样说:纵情瀚海墨事,收藏涉猎广泛。在由他任名誉主编的《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囊括了历代书法名画;并且还十分爱在自己的藏品上题词留诗,风雅情势,当仁不让。

    文中开头提到乾隆皇帝的书法册页《济源盘谷考证》,被收藏皇帝张振宇以高标的收入了囊中。那么这又事一本什么样的册页哩?张先生为什么又有志在必得的决心哩?记得张先生曾在成功竞得后对我说:“阿甘,我为‘乾隆爷’的这本册页,准备了一大把资金啊!现在看来,这是多年来没出现过的‘大漏’,算是被我捡着了”。

    已被张振宇先生收藏的《济源盘谷考证》,是弘历58岁时写就的,可谓正值心智、学识、阅历的顶峰时期。《济源盘谷考证》全文391个汉字,行书大字,每个字体约6寸许;是乾隆书法中少见的鸿篇巨制。字,自然好的了得,文章的内容也是少见的一篇美文。其乾隆帝的人文态度,治学理念等思想,在“考证”中都有所表述。

    弘历在文中究竟“考证”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读完这篇《济源盘谷考证》再说吧:


 
极具帝王之气的《济源盘谷考证》如行云流水

    “读书所以明理修身制事也。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余以为在渊明则可,在他人则不可。彼其高尚避世,理有所不必明,身有所不屑修,事有所不足制,故可耳。若予之读书,凡涉疑,必求解其疑,而后已。此或有合于韩昌黎解惑之说乎。昌黎之送李愿归盘谷也,其事本在济源。只以盘山亦有盘谷,而太行山,实为天下之脊。西南发昆仑,东北走辽海。盘山亦在太行之阳也。故予向居田盘,每假借用之。而昌黎诗中所云,燕川方口又雅合田盘之境,然无以证其实,终属疑似,且不知济源之果有盘谷否也?因命豫抚阿思哈亲至其地访焉。至则若谷、若寺、若李愿之居,若韩愈之文刻于石者,一一详绘以进。于是憬然悟曰:盘谷实在济源而不在田盘。予向之假借,用之者误也。岂惟于误,蒋溥等之揖《盘山志》,二、三其说,而未归一。是者非不明于学,则有所面从,亦误也。夫古人事迹,亦何系于今时,而有如适所云者。则予不惟憬然悟,而且惕然惧矣。予故曰:陶渊明之不求甚解,在彼则可,他人则不可;而在为人君者益不可。因书其事,命于济源田盘磨崖两泐之。”

    “乾隆己丑仲夏月中澣,御制并书”。

    这就是《济源盘谷考证》的全文。因是“考证”,必先有误了。所以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的。唐代大诗人韩愈在《送李愿归盘山谷序》中,由李源的归隐之地是河北的盘山,还是河南济源的盘谷。实际上,这都没关系。因为韩愈已经在文中交待了是“太行之阳”的盘谷。问题是出在早年乾隆对地理位置的“不求甚解”上,当时没有“整”明白“盘山”和“盘谷”是浑身“不搭界”的两个地方。所以多年后,算是“整”清楚了,再来作文“考证”,是这么因事作文的。


 
厚重,而潇洒的乾隆《济源盘谷考证》册页墨宝

    乾隆帝的这篇“考证”可谓有理有据,对自己的谬误,勇于承担;对别人的批评也不庇护,并告诫左右“陶渊明之不求甚解,在彼则可,他人则不可,而在为人君者益不可”的道理,十分感人。

    而《济源盘谷考证》在经历240多年后的今天,让它遇到了另外一行的“皇帝”;艺术品的收藏皇帝:张振宇先生。当下即以高标的将其揽入囊中。从此《济源盘谷考证》完成了它的漂泊史。至于《济源盘谷考证》之所以值得张先生备足一大笔资金,我想不外乎这么几点理由:

    弘历本身之魅力其一也;《济源盘谷考证》书写之魅力其二也;“考证”之文美其三也。

    至于弘历本身的魅力,我想这大家都是知道的,在清朝267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共诞生了十位皇帝。在这十位皇帝里,让大家“耳熟能详”“引以为荣”的,大概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了。“康”是指康熙,“乾”就是乾隆了。这个乾隆“文治武功”的治国理念,历来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乾隆还是长寿的皇帝,在位60年,治国平天下,样样好把式。缘于乾隆这些向好的正义性因素,以及乾隆在民间的传奇经历,加上平凡人的美好愿望,所以乾隆皇帝的“只言片字”,都会在民间竞相争胜。据我所知,在“拍场”上凡是乾隆的“作品”鲜有流标的。而收藏家要买的,就是在其“作品”“外引内联”下的大好景致中,讨个好口彩吧。所以后来的“道光”和“慈禧”的“作品”永远卖不过乾隆,甚至是频频“流拍”,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乾隆不做皇帝,单就做他的“爱新觉罗•弘历”,也一定是个很出色的艺术家。他和前南唐后主李煜不同,李煜的文学才华也是皇帝中的佼佼者,但是李煜做事优柔寡断,缺少当皇帝的雄才大略。所以,后人常说李煜当皇帝不行,末流而已,然填词却是一流的大家。而同为皇帝的弘历就不一样了“文治武功”,表现在其治国、治军、治学上,那种“气魄”、“胆略”、“威风”,处处大手笔,真若“烹小鲜”耳。这就是乾隆本身所具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而生发出来的,永不言败的王者魅力。

    而作为收藏家的张振宇先生,在收藏界“摸打滚爬”了几十年,他不会不考虑作者的“生平事迹”而胡乱“下单”的,更不会无缘无故去争抢一件连“作者”、“作品”出处,都“整”不明白的作品。所以,这又是“收藏皇帝”张振宇的王者气魄了。

    二是《济源盘谷考证》之书法魅力。《济源盘谷考证》通篇391个汉字,行书在66开的大册页上,字大如掌。布局整齐,挥洒自如;字与字之间连断不滞,过渡平隐有序,不慌不忙;用笔取势,墨厚意重;字里行间,无不透射出帝王的霸气来;尤其是在墨迹的凝集处,所流露出来浩然正气,直贯长虹,决不是一般俗人,所能为之的。
当然了,张先生不单单是个收藏家,其书法艺术也是独领风骚,自然风光耳。缘于此,以“同行”的眼光看书法,自然是要比别人“略胜几筹”了。前文说了,《济源盘谷考证》是乾隆58岁时写的。66开的大册页,132折。乾隆一气呵成,整体如行云流水,畅然下笔,直视无碍;是乾隆一生中仅有的书法巨著。作为一个收藏家,知道收藏的魅力重在唯一,能收藏到如此重要的作品,从收藏的角度说,那是重点工程中的重要成果。难怪张先生在现场竞得后,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呼唤知己,共享此刻。

    从《济源盘谷考证》的篇章来看,也是十分耐读的一篇美文。乾隆在文中,真心诚意将自己的“考证”心得记录下来。叙事说理,娓娓道来;摆事实,不张扬;凭考证,论因由。所以他开篇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读书所以明理修身制事也。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余以为在渊明则可,在他人则不可。彼其高尚避世,理有所不必明,身有所不屑修,事有所不足制,故可耳”。意思说:读书对于陶渊明来讲,可以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糊里糊涂”的没多大关系;因为他归隐避世,不“出山”了,所以“理不明”,“身不修”,“事不做”;或不安常理“出牌”,甚至于“行为不端”,都不要去计较他了。而是别人则不行,所以乾隆接着说:“若予之读书,凡涉疑,必求解其疑,而后已”。乾隆这句话又让我想起,后来民国时胡适之说过的:“读书在不疑处,有疑;用人在有疑处,不疑。”看来凡人读书,不求甚解是不可以的。因而乾隆接着就批评了几个“不求甚解”的部下:“蒋溥等之揖《盘山志》,二、三其说,而未归一。是者非不明于学,则有所面从,亦误也……。予故曰:陶渊明之不求甚解,在彼则可,他人则不可;而在为人君者益不可。因书其事,命于济源田盘磨崖两泐之。”

    蒋溥等几个人编著的《盘山志》,“啰里啰嗦”说了那么多,没一句是说到点子上,要害处的;我想不是他几位不懂,而是在顾及我的面子吧!但是做学问是不可以的。所以我说陶渊明读书之不求甚解,在渊明是可以的,他人则不行,而我作为皇上则更不可。现在就将我的“盘谷考证”,分别在“济源”和“盘山”两地山上泐石,以证视听吧。据说乾隆的《济源盘谷考证》全文,至今还在两处的山上。
《济源盘谷考证》的感人之处是,乾隆作为皇上,在治学上并不听之任之,而是在不疑处,有疑。经过派员到现场调研,一一核实之后,最终是弄清了自己在地理位置的误差。

    《济源盘谷考证》字斟句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耻下问,只求甚解的求知作风,至今还有现实意义。这也是张振宇先生一举三得的大收获。皇帝的闲情,却不是皇帝的闲事。乾隆能一字一版,勘误差错,其情十分可敬!然而,这个“闲情”在经历了240年后的今天,却依然如故。

    缘分使然,让它遇到了收藏皇帝张振宇。皇帝的“闲情”才有了新传。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张振宇,买得值啦!

仲敬干草就于
2010年1月5日上海冬夜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3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