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真迹在哪里?
文:仲敬干(美术评论家) 2010-05-10 17:25:28发表评论(4) 新浪微博 更多

    这里说的真迹,自然是艺术品方面的真假问题。其实,这么多年来,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件“东西”是的真的吗?这个人的名气怎么样?等等,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事实上,就其呈现出来的意境、品相、器形、图式、工艺等艺术语境的表述上,我认为,所谓“真迹”到目前为止,有几件是能说得清楚的;然正因为“不”清楚,方显现出其无穷的艺术魅力来。如:《兰亭序》《清明上河图》《宋微宗写生图》《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瓶等,都一直就有“真”与“仿”的不确定性。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人们去欣赏它、把玩它,《兰亭序》的书法之美;《清明上河图》的民情之美;《宋微宗写生图》的精妙之美;《鬼谷子下山》瓶的意境之美等,无不让我们在物象之外,真切的感受到其艺术形式、风格上刚柔相济的法外之趣来。“趣味”二字,从艺术层面上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

    那么“真迹”在哪呢?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理一理“真迹”的蛛丝。在寻找“真迹”艺术品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弄清几个问题:一是“真迹”的真实性;二是“真迹”的真面目;三是“真迹”的真情意。买、卖艺术品,我认为最好不要相信什么专家;艺术品方面的专家,用网络语言来说,大都是不称职的“砖渣”。还记得前些年,北京艺术品方面收藏、鉴定界的不少权威人士,一不小心把400多幅石鲁的仿品,看成了真迹,又是题跋、又是写序,其中有二个专家,激动得喘不出气来,几乎是“背过”去了。从这件事情中,在下得出了三个结论:专家不专,一也;仿品一流,二也;意趣(或者说意境)无真假,三也。为什么会出现专家 “背过气”的情况,就是所谓的专家并没有弄清楚艺术品的特殊性,而乱下结论。我个人以为,艺术品的特殊就在可塑、可造上;而专家研究在书本、风格上;这怎么能不出事呢?所以我说,在艺术品领域中“无”专家耳(君不见:从专家那里闹出来的笑话已不少了?)。
 
    但是,那些谋生于其它领域的专家,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就有这么一位朋友,他是做茶叶生意的,一日他向我展示了他在这方聪目明面的特别之处来。在他不再现场的情况下,我准备了十杯泡好的茶水,让他一一品过之后,说出它们的出处、年代、特色、泡法、水性等饮茶小识。实际上,他不但准确无误地说出了“龙井”、“白茶”、“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祁门红”、“大红袍”、“铁观音……”等,连带的把“茶们”长于“明前明后”(清明)的生性特点等属性,都一一的给点破出来。然而在我看来,他只是用嘴唇象征性地吮了一下,就十分自信的地报出了茶、水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样的举动才是专家的风范,所以,我认为专家就是专家,是某个方面专业、专项、专长的专员,含糊其辞的不是专家;是专业人员的,就某种事项,事态的来龙去脉,应对答如流,大声的说出来: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那种模棱两可的话,或顾左右而言他,那不是专家的所为,那应是外交家的做派。
 
    “茶博士”是这样子的,据说在烟、酒界,都有一些像样子的专家在把持产品的质量、结构等仪器代替不了的工作。他们在浅尝辄止中,均可报出产品的烟气量、或酒精度数、何种配料等技术参数,然后一锤定音啊!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庖丁解牛级的专家。

    由他们,想想艺术界专家们的所作所为,那真是要笑掉大牙的。艺术品鉴赏专家们的那些话听起来,不单单只是天马行空,而且弹性强,空间大;但细想起也都是十分幼稚的,就好比无照经营的小贩儿。试举一位专家在鉴定作品的话说吧:“这不是陆老的画(陆俨少),我敢肯定。陆老嘛,我是认识的、了解的。他的树,据我所识,不是这样子皴的;云、水也都不对,整件作品可谓无力、无形;布局也较松散,可以说,仿造者只学得陆老作品的皮毛啊!”。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专家大人的话吧!他说认识并了解陆老的,并进一步说“皴”法和“云水”之技都不对。那么,什么又叫无力、无形呢?所以这里的“弹性”和“空间”,相当宽裕。

    藏家听他这么一说,马上不高兴起来了,本来想请他给核个价的,结果弄成了一文不值。还好当年陆老与这幅作品有张照片在,否则专家的话,就把这幅陆老转型时的重要作品,给整没了!亏他还了解、认识陆老的,否则又不知能把作品说成啥样子了。

    还有一例:还是艺术品的界鉴定专家,把仿程十发先生的一幅作品,直接给打了包票,当时发老还健在。发老乐呵呵的说:“比老朽画得好!”还依稀记得,当年专家对仿发老作品的评介:“这是大开门的,精品;三平尺,几十万啦!藏藏好啊!你看,一开笔就有气势,形神兼有,用色到位;特别是这一笔用得好,把少数民族的小姑娘画活了,可以说这一笔,是整幅作品的点睛之笔啊!”想当年,从发老家回来,再回想起发老的话,笑得我都“背过”去了。

    那么真正的真迹在何处呢?我认为,收藏家在对一幅作品感兴趣的时候,就应注意自己思想方面的活动情况:即,一是作品的风格,二是由作品的内容而生发出来的意境,给你带来了某种满足和愉悦,甚至是精神上的轻松之感;三是作品确实值得你去买,不把它收买回来,魂牵梦萦的在心里就是不踏实。这时我建议立即出手,错不到哪里去的,因为毕竟是你魂牵梦萦过的东西嘛!

    正是的“美人往往风月处,最是君子断肠时”。其实大凡美丽的、美妙的、美艳的东西,总是让人揪心的。

    记得虎年一到,相关虎画就热闹起来了。首先出场的是齐白石老人一幅虎画题材作品的拍卖;这边厢还没开拍,那边厢真真假假的争论就先开幕了。说是真迹的,列举出了一二三的理由来;说是赝品的,举一反三,把白石老人的,所有虎画作品的题材都列举了出来,从题跋到布局;从形式到用色,笔笔相对,以视正听。可是最后呢,谁也没想到估价只是百万元的作品,结果是堂堂正正的,如芝麻开花一样,一直被收藏家追拍到了3000多万元人民币。这又如何是好呢?持赝品说的那位,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声音出现过。到是买进虎画作品的收藏家,说了一句大实话。他说:“这幅作品,是不是白石老人的,已不重要了;我以为,争论的东西才有价值。就这幅作品来说,双方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忽视了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作品的形式之美。白石老人应当说是公认的一代艺术大家,然而动物题材少之又少,尤其是虎画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的;在这种情况下,依他的个性,不可能‘随波逐流’的画一幅应酬了事;所以老人要构思,要重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虎形虎态,于是这幅以‘虎背熊腰’为主要特征的虎图便应运而生了。这幅作品妙就妙在不画虎视眈眈正面,只以虎背示人,便也让人觉得虎踞龙盘时的虎威虎啸的威严来的。就这凭这一点,便不是一般俗人而能为之的,我要不是把它举回来,那要后悔终生的。其实呢,我就是喜欢它,没有理由。” 

    张振宇,大收藏家。他在接受雅昌的视频采访时说到过一则趣闻,他曾在“拍行”看到一件非常好的傅抱石《湘夫人》,然而朋友说这幅“不好”,于是张先生放弃了;第二次又让张先生在“拍行”碰到“湘夫人”,张先生觉得与“湘夫人”有缘,便毫不犹豫的以高于前次价格的倍数把它收入自己的“蜜牢”里(收藏家宝库的名号)。

    张先生说:“对于自己看好的东西,不要‘听信’朋友的意见(指特定时期),至于‘湘夫人’第一次我相信了朋友,让我与之失之交臂,这次可谓失而复得,我不会再让它出来了。这件作品出版了多少次,连傅先生的画册都收入了,而且都是正规的出版物;再说了,‘二湘’本身也是艺术价值极高的,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精品力作。”

    那么,请问诸位:真迹在哪儿呢?“兰亭”“清明……”是真迹么?“宋微宗……”“鬼谷子……”是真迹么?然而,我的答案是,事在人为,公道自在人心啊!。如是。阿甘2010年5月6日终稿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4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