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波 (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 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执行副主任)
最近,收藏界和拍卖界对上海艺术品拍卖呈现的疲软趋势表示了某些担忧,媒体也发表了有关评论。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现象,重新提升上海的拍卖事业,值得深入探讨。
笔者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呈现了更快的发展,大批资金流向这个领域,呈现了盛世收藏的景象。现在上海艺术品拍卖落后了,其实也正常,因为拍卖本身就是最激烈的竞争方式,有竞争总有先后。比如1990年代拍卖业初期,是上海领先,北京跟进;后来进入相持阶段;现在北京大大超过。但相信经过努力,上海也可以再度赶上。当然,前提是自己要深刻反思落后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落后的原因不在资源配置方面。上海有资质的拍卖行并不少,如朵云轩、敬华、崇源、工美、国拍、上拍、东方、泓盛、道明、天衡、嘉泰、城隍庙、信仁、富邦,等等。其次,上海的艺术品拍卖也不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全国都认可1993年6月上海朵云轩的首拍敲响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槌,轰动海内外。1994年的拍绩更好,全部250余件拍品均来自民间,成交率已达85%。1990年代,在业界,朵云轩、嘉德、瀚海三家是平起平坐的。后来上海又创办了敬华公司。敬华的首拍、二拍也极为轰动,尤其是它的瓷杂拍卖,开辟了新的市场,弥补了上海市场的短板。其中2000年秋拍《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拍卖至968万元,在全国领先。上海拍卖业被北京大大超出,那是后来的事。
分析其中的原因也是综合性的。一是与上海拍卖行改革滞后有关。以朵云轩、敬华为例,至今是纯而又纯的国有企业。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白热化的拍卖业,用这种体制来应对竞争,表现为经营手段落后,管理体制落后,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而北京优胜的拍卖行,大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元投资加上员工持股,就先进多了。二是很多公司没有长远发展战略,甚至承包给私人,满足于有利润,迈小步。在市场急剧扩容的时候,很容易被赢家通吃。三是大多数公司在吸引高端人才和建设专业队伍方面存在欠缺。四是上海还缺少对这一行业强有力的支持。
面对上海拍卖界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信心,看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按照国际艺术品拍卖发展的规律,中国区内香港、北京、上海应该同时担当起拍卖中心的职能。从佳士得、苏富比的全球战略来分析,早期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中心是伦敦、纽约。1980年代初开辟东亚市场,香港成为苏富比、佳士得的亚洲区总部。1990年代转向内地,上海、北京是最有条件的中心市场。所以,两家跨国公司最初的代表处都设在上海,最早的拍卖预展也在这里举办。
根据国际的经验,上海具有成为艺术品拍卖中心的条件。一是有经济基础。二是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地理位置、交通优势。三是丰富的艺术品存量——这点上海是最有优势的。南宋以后,文化中心南迁至江浙两省及周边,形成了江南的文化艺术,南宋元明清时期的书画流派,几乎都源于这一地区,一直到海上画派的出现。这里曾经承接西方艺术的登陆,群星灿烂,流派纷呈,艺术品存量丰富。民国时期,上海成为经济中心,收藏之风盛行,大量的古董、书画在此沉淀。四是人才队伍基础,上海在民国时期就是全国艺术品中心,不乏鉴定和经营的专业人才。五是拍卖事业需要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上海也完全具备。
上海目前与香港、北京有差距,但还有条件成为艺术品的拍卖中心,成为收藏的重镇。对此,上海的业界人士应该增强信心,重振雄风。相信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上海在这方面可以迎头赶上,再创辉煌。现在,很多专家、艺术家对此都抱有热切的期待。
评论:祝君波有优势,是专家,上海要关心支持,搭建平台再创辉煌。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