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可不战而胜,却自废武功整个国美帝国的发展,长期以来依赖于黄光裕个人的光环。
公司上市后,本应从“帝国制”逐渐过渡到“共和制”,但黄光裕对于家族团队的严格把控,直到公司上市后,也未尝有丝毫松懈。从他入狱前高管层充斥着“自己人”就可见一斑。
但是,黄光裕陷入被动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当年为了更高效地掌控国美,把一些本属于股东会的权力“下放”到董事会。后来当他锒铛入狱,贝恩成功进入董事会导致黄失去对董事会的控制时,他才发现董事会的权限已经太大了。
更引人深思的是,对于黄光裕来说,这仗本可不战而自胜,但因其缺乏相应制度,最终还是输了。
其实,按照西方国家多年发展完善的游戏规则,管理者(陈)很难与创业者(黄)进行对抗:律师在起草公司章程或协议时,总会加入创始人保护条款,无论创业股东的股权有多少,都要占据董事会的多数席位。
是的,不一定最终要走到“股权论输赢”的道路上来,但奈何黄光裕没有这样的“尚方宝剑”——百度李彦宏股权不高,但有一个特别表决权;新浪曹国伟团队股权比例也不过18%,但是设计了一个“毒丸”计划,任何人想超过18%都会很不划算。但“自废武功”的黄光裕,失去了不战而胜的机会。
与其说忘了写成制度,不如说长期“人治”导致黄光裕对于自己掌控国美自信过头,却忘了一个“帝国制”下的皇帝闯进“共和制”下的议会时,如果没有特权撑腰,将会多么尴尬。…[详细]
2.战争动员能力差、实战水平低首先是不会拉票。黄光裕找了些“不着四六”的投资掮客来帮忙,看看这些人:神秘女富商、神秘中间人、某资本和某证券的商人、印尼煤老板……这些人第一发动能力有限,第二不守信用,不但帮不了忙,还帮倒忙。像神秘女富商在媒体前“倒打一耙”,甚至还有些拉票的中间人竟然临场投奔了陈晓阵营。
其次是不懂外宣。黄氏家族在整个事件中竟然完全没有人站出来对公众讲话,而是被动地等媒体进行推广。结果却被不时爆出,黄方悄悄的与人进行秘密谈判,给人的感觉不够正当光明,本就是家族上阵,这样更增加外界对与黄家合作的不信任感。…[详细]
更可笑的是,黄家连最基本的程序都不懂得,连连错过最佳战机。到9月12日,陈晓拜访机构投资者接近收官,可黄家代表还没开始与机构投资者的实质接触!“他们甚至连机构投资者的门在哪儿可能都找不到。”
总体而言,除了黄光裕不时发出的,或“民族主义”或“打情感牌”的公开信之外,黄方的攻势主要集中在对陈晓进行口水化的“道德批判”,不仅不上路,招数也太过陈旧。实战水平之差,已然无以复加。
3.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奈何人心尽失无奈出走的妹夫:黄光裕的小妹夫张志铭,曾经成功掌舵国美,建造了国美成功的基础。但黄光裕不仅不厚待,反而与张志铭结下了心结。以至于张单飞,自己创业。张本当是最好的救火队员,但不肯回来相助。而黄的小妹黄燕虹,亦只是一种道义支持的姿态出现。又怎能苛求她全力投入国美的事当中呢?…[详细]
集体反戈的高管团队:在黄光裕掌权期间,国美高管团队不仅没有任何股权期权,甚至连薪水也不比同行标准高,也难怪当陈晓宣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后,5大高管集体反戈,“谁对我们好,我们就支持谁”。
不再上当的股东:在黄将国美运作上市之后,充分体会到了资本的力量,不断套现,持股比例从75%下降至34%,套现上百亿。而诸位股东们由于黄光裕的一再套现而深受其害,最终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