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当事两方之外的“第三方”,才是真正的赢家作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机构投资者等,会在这类战争中,选择做一个战略平衡手的角色,其结果是制衡强者,帮助弱者,不能让任何一方过于强大。
从结果来看,黄光裕没有吃掉陈晓,陈晓也失去了手中最厉害的武器,说是打平,亦不为过。
和决战之前相比,其实双方都失去了一些东西,真正笑到最后的还是第三方。既击败了黄光裕王者归来念头,又将绳索套在陈晓脖子中,因为第三方可以随时联合黄光裕做掉陈晓。陈晓彻底成为一个勤奋的打工仔。而大股东黄光裕,手握三分之一的股份,却只能作壁上观,没有话事权,看似憋屈。
如果真的如第三方所愿,陈晓是一个听话勤快的打工仔,那么国美业绩好了,黄光裕的股权仍然会升值,一样赚钱;如果陈晓业绩不行,第三方股东,估计仍会联合黄光裕。
国美之战,并不是什么“意气之争”,归根结底,还是商业利益之争。…[详细]
更重要的,是公司制度的胜利不必空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入人心”,让我们从细节入手。
在“重选竺稼为非执行董事”这项动议中,赞成票达到了94%,这其中,占国美32%股份的黄家不可能投了“赞成”以外的选项。这就表明,黄光裕方面还是希望与贝恩资本保持良性关系的理性思维。
而在最终的投票中,独立股东中有83%是支持陈晓的,大多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往往比散户,更加比普通的网民更强调理性,更在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更懂得公司治理机制,更突出规则的力量而淡化道德的力量。可以说,国美之争中陈晓胜利的基础就是来自这份理性的力量。
整场战争,都在制度范围内法律范围内进行,合理精彩,毫无不当。没有真正的赢家和输家,也颇含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民主”之意。妥协,原本就是各方充分表达精心计算后的结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