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赏析
余秋雨(上海):感受文化的另一种“活法”
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 2010-11-07 18:46:1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摘要:

在宏观上,我们应该逐渐建立以下两方面的观念,为收藏文化开路——

  第一方面,必须高度评价文化的物态方式和感性存在,不要继续过度地迷恋文本记述和空洞概念。发现和收藏一批古代作品,其意义不下于撰写一部中国文化史;选择并收藏一批现代作品,其意义不下于发表大篇抽象的评论。只可惜,我们的文化永远是评论太多,作品太少,而物态的感性作品则更少。

  重视了文化的感性物态性质,随之而来,也就会重视文化的制作工艺和生态背景。这会使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加健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玉器的雕琢工艺,甚至包括书画的材质、颜料的成分等等,都是一个时代文明水平的准确体现。这些工艺,历来被看作是工匠们的低层劳作,几乎不见之于史册文档,但在我看来,却比书面文本更全面地反映了万家灯火、千家炊烟间的正常生态,应该成为文化的关注中心。

  第二方面,必须郑重面对文化的市场流通机制和私人守护方式,并把它们看作文化的重要存在状态。我们应该明白,当今天的收藏家们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件件古代作品进行价值评判的时候,并不仅仅是见钱眼开,实际是找到了社会民众亲近文化的直接方式,也找到了现代人接纳古代人的诚恳方式。我建议中国文人,即使不想从事收藏,也要关注一下收藏界的活动方式。这会使我们更真切地感受文化的另一种“活法”。

   选自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名家谈收藏文化篇(下)》P194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