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文化财经
黄奇帆:重庆没有刻意搞什么新政和模式
重庆日报 作者:任锐 商宇 何清平 2011-04-29 12:18:0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本报记者 任锐 商宇 何清平

   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昨天,市长黄奇帆接受港澳主要媒体高层集体采访,着重介绍了重庆的开放、改革、民生导向发展战略等大家关注的问题,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参加集体采访活动。

黄奇帆:很高兴和港澳媒体朋友见面,我先介绍重庆最近几年的开放、改革和民生导向发展战略推进三方面的情况。

一在开放方面。

最近3年,重庆着力推进开放高地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重庆利用外资约1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了63亿美元。这3年,是世界金融危机的3年,是各种外资投资萎缩的3年,恰恰在这个时候,重庆实现“弯道超车”,每年利用外资增长率在50%以上,3年实际外资到位数涨了5倍,增长率3年保持全国第一。去年利用外资总额在内陆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中名列第一。

其中,近3年,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中,约有40%-50%在重庆,重庆的台资投资在大陆31个省区市中的排序,由2007年的20位跃升到去年的第4位,仅次于几个沿海发达省市,标志着重庆开放度在提高。

“走出去”方面。去年,重庆企业完成包括在澳大利亚、巴西、英国等的6个海外投资项目,投资额达50多亿美元。中国去年海外投资总量约500亿美元,其中400亿美元是中央企业干的,“地方部队”全部加起来100多亿美元,重庆就达50亿美元,这方面,地处内陆的重庆走在了开放的前沿。

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009年重庆进出口量达80亿美元,去年涨50%多,达124亿美元,今年预计会增长100%以上,达250亿甚至300亿美元。我们计划,明年过500亿美元,到2015年超过1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有进有出,代表一个地区和世界的融合度。地处内陆的重庆要补上开放这一课,特别是作为直辖市,重庆需要通过开放高地的建设提高内陆地区的开放度,形成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这些年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做得比较好。

过去10多年,沿海地区实现加工贸易1.2万亿美元,其中最出彩的成果就是形成了1亿多台笔记本电脑加工基地。重庆在这两年里,正在形成“3+6+200”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惠普、宏碁、华硕等品牌商将在重庆下单1.2亿台笔记本电脑,相当于沿海过去10多年形成的全部生产力,这些单子吸引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代工商集聚重庆,其中的奥秘就是重庆创新了加工贸易模式,对沿海“两头在外”的传统加工模式进行垂直整合,实现80%零部件本地造。一年多时间已经有200家零部件企业进驻重庆,预计到今年底60%的零部件将实现本地化,明年底实现80%本地化。

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预计销售值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工业。与此同时,重庆瞄准平板、3G手机的制造,打造中国电子产品高端基地,同时这也带动重庆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带来了国际化、进出口等各方面的指标变化。

在开放方面,内陆第一批两个保税(港)区落在重庆,同时国家又批准了两江新区,相当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一样的新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形成的效果非常明显。

二在改革方面。

这几年我们推动了社会和经济深层次的制度化改革。有许多问题靠投资解决,有许多问题靠行政协调解决,但是也有很多问题是体制机制产生的。凡是大面积、长周期存在的问题,一定和制度安排有关,就要动用改革、创新的头脑,从制度上进行调整。这个意义上讲,最近几年,重庆在经济社会体系中也做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国企改革、金融系统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三权”制度改革等,我重点介绍户籍制度改革和公租房建设。

重庆是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有2000多万农民,每年约800万农民外出打工,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一年到头在城里工作,即使同一个岗位,却与城市职工享受不同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标准甚至子女在城里接受教育都不同。因此,除非把农民工改成城市户籍,否则就难以实现同等待遇。这种事只说漂亮话没用,要从制度安排上到位。重庆现在的政策是,凡是重庆的农民工,在主城工作5年以上,县城3年以上,乡镇1年以上的,就可自愿转为城市居民,一旦转为城市居民,养老、医疗、教育等五个保障一步到位。

要申明的是,转户与土地不挂钩。即使是外地农民工在重庆打工,也可以在重庆转户。因此,有效的工作,就是农民工转户的唯一条件。目前重庆转户已满8个月,已转户190万人,预计今年底,约有300万农民工转户。如此大规模的转户,总体风平浪静,说明符合农民的利益,符合社会的实际。好处有三方面,一是维护了农民工群体的权利;二是统筹城乡,促进了城市化;三是提高了农村的劳动生产力。因此,总的来说,我觉得户籍制度改革还是很成功的,我们很有信心把这件事推进下去。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花费成本,市政府很慎重地推进这件事,去年启动之前做了系统的顶层设计,我们测算过,一个人的成本至少10万元,如果300万人就是3000亿元。涉及到三个板块:一是有1000多亿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关。农民工转户之后待遇和城市职工一样,企业在15年要多支付1000多亿,每年就是80亿,重庆整个工业销售和商贸销售值已达1.6万亿,增加了80亿成本,可以负担。二是政府和社会要承担八九百亿,作为300万人在城里工作需要配备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支出。实际上,这个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已经潜移默化地适应了常驻在城市的农民工的需求。三是农民的土地总有些需要转移,也将会涉及上千亿。但这不需要政府出,而是通过市场周转,谁接盘谁出钱。如果没有市场就可能剥夺农民财产,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并通过土地交易所帮助农民盘活农村宅基地。

住房制度改革方面,我们去年一年建设了1300多万平方米公租房,三年计划建成400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部分建成转租给老百姓,今年还将开工建1300多万平方米公租房,到明后年实现转租。大体上满足中低收入居民20平方米/人,可以解决200万人居住,另外100多万人口居住在保障安置房内。我们设想,重庆如果有1000多万人,有600多万人由商品房市场配置,300多万人属保障房公租房配置,这就是我们“双轨制”的住房配置体系。

另一方面,大家会关心,公租房配置给谁。大体上为三种人服务:一是为农民工服务。大量农民工转户进城,带家人到城里居住,可以住公租房。二是为新生代大学生服务。三是为家庭住房面积人均15平方米以下的城市原住民服务。在具体的操作中,工资收入不是敏感系数,关键是身份,只要是农民工、大学生、人均15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都可以住。公租房租金的基本定价原则是不超过中低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1/6,每平方米每月租金10元左右,大于银行利息,可基本平衡银行贷款。

三是民生导向发展战略的推进方面。

去年6月,重庆市委全会作出《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预计3年内要投入3000多亿元完成“十大民生工程”。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缩小“区域、贫富、城乡”“三大差距”,我们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哪怕经济发展了,但“三大差距”还是在扩大的话,就是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增长方式使“三大差距”不断扩大,现在看来不符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我们在这方面系统推进,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改变分配方式,从一次、二次、三次分配上下功夫;二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保障措施、城乡经济要素的一体化,这个很重要;三是让人人都有人生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在衣、食、住、行、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八件大事上大体均衡。

总之,我们在缩小“三大差距”上形成了系统的措施,并形成了一整套考核体系。重庆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轨,“三大差距”就应该年年有收缩,这样一个城市才会真正有幸福的感觉。

香港卫视:近年来,重庆推出一系列新政,形成“重庆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各界人士关注,请您谈一下“重庆模式”对中国经济社会有哪些影响?

黄奇帆:熙来书记和我都认为,我们在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刻意搞什么新政,也没有搞什么模式,我们只有一个宗旨,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遇上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面临不少长周期存在的问题,这里面就有制度安排的问题,刚才说的户籍改革,就是解决制度问题。造成农民工年年返城和不公平待遇,就是制度安排问题。这些涉及制度的问题,遇上了,就不能绕道走,要打攻坚战,要有顶层设计,考虑周到了,一步一步来推进解决。如果我们做成功了,其他地方也许会效仿。

比如我们提出“双轨制”的住房制度改革,建设公租房,市委常委会讨论4次,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六七次,市长专题会讨论了十几次,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一旦成型后,就果断、坚决地推进,现在来看很成功,制度设计符合重庆实际。如果这个制度设计对全国有借鉴意义,全国可能将此作为典型来推开,现在国家已经在各地全面推开了。对我们来说,初衷是解决重庆遇到的实际问题。因为中国很大,各地情况都不同,做事不能“一刀切”,重庆成功的做法外地不一定适合,各地都应结合实际,在符合中央政策和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