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青铜器介绍:
一、饪食器和礼器类:
- 大克鼎,鼎历来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旌攻记绩的礼器,周代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 大奚方鼎,在商周时期,鼎不仅是实用品,也是奴隶主贵族身份和权势的象征。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等级越高,数目越多,反之则少。
- 厚卓大方鼎,腹呈长方形,双立耳、折沿、柱足渐细。腹、足铭铸有饕餮兽面纹,整器造型给人以厚重之美感,巍巍矗立,气魄不凡。
- 虢季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形状似鼎而空足,为侈口,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相当于今天的碗,一般以鬲二、四器与列鼎三、五组合。
- 方甗,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中部有一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也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成套出现。
- 阳燧,据《周礼·秋官》中记载:“有人掌以天燧,取火于日。”阳燧呈圆形凹面铜镜式样,古人用以聚集日光取火。作为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物,其代表了古代当时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
二、盛食器和礼器类:
- 虢季簋,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同时也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与鼎等器物一样,都有标志奴隶主身份高低的作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
- 虢季簠,是礼仪活动时盛放黍、稷、稻、梁的青铜礼器。流行于西周末春秋初。它的形状以几何为主,盖和器形状相同,上下对称,合起来为一体,分开为两个器皿,使用时极为方便。
- 兽叔盨,与盛肉类的鼎相配,专用于置放稷、稻、梁等饭食。它的出现,反映了古人重食器、讲究器型变异的风气。有了食物就可能万年无疆,子子孙孙们可以永远使用。
三、盛酒器和水器类:
注:古人讲究[无酒不成礼],酒是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活动的必备之物,同时也是礼器,是权利与身份的象征。水器本身也系礼器,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神、祭祖、宴前饭后要进行严格的洗盥之礼。
- 虢季铜圆壶,流行于商至汉代。
- 龙纹盉,流行于商代至战国,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
- 莲体方壶,流行于商至汉代。
四、盛酒器和礼器:
- 大、小爵杯,流行于西周时期,前部有流,后部设尾,流处竖菌形双柱,腹部外表面装饰兽面铭纹,铸造工艺精致,造型流畅优美。爵杯既是古代饮酒器皿,同时也作为我国最早的青铜礼器,是拥有者权利与身份的象征。
- 方尊,流行于西周时期。
- 铜方彝,流行于西周时期,长方形酒器。带盖、直口,四壁作弧线状,腹鼓出,圈足,盖及器身的四角与中部各有一条凸起的扉棱相对,盖正脊中间立一钮,呈四面坡屋顶样式,通体铭纹丰富,并以夔纹为主题纹饰,精美绝伦。
- 癸殳古方尊,流行于西周时期,是癸殳古所铸的奉养礼器(注:癸殳为一个字),方体,圆口,折肩。颈饰兽面纹组成的仰叶纹,下围以鸟纹,肩饰龙纹,四隅置有曲折角型的象首,腹饰大兽面纹,细雷纹刻划精细而劲利,整器造型极为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