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全球财经
世界经济仍在恶性循环
萨默斯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2012-10-23 10:40:3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英国《金融时报》11月22日刊文《世界经济仍在恶性循环》,文章认为,全球经济正处于困境,美国仍然面临跌落财政悬崖的危险,欧洲仍在蹒跚前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东京年会也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主要内容如下:

  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周在东京召开。如果说在这次会议之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困境中,那么如今我们很难相信全球经济已经一切顺利。事实上,除受到官方邀请的与会者以及希望巴结官员的金融界有钱人来到日本、对日本经济多少有些刺激之外,我们很难看出会议能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处。

  美国仍然面临跌落财政悬崖的危险;欧洲仍在蹒跚前行,试图用徒劳的方式阻止危机,根本拿不出令人信服的增长战略;而日本仍未摆脱停滞,要是经济增长率能由负转正,日本人就谢天谢地了。

  与此同时,几个金砖国家各有各的苦恼。一方面,这些国家受到腐败、金融失衡等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困扰,经济增长也受到连累。与此同时,人口条件的变化趋势也令人们对这些国家的长期前景产生质疑。

  在大多数工业化经济体中,最初的金融问题正在转变为结构性问题。据可靠估算,如果美国和欧盟一直保持1990至2007年之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比目前的水平高10%至15%,到2015年,其GDP将高出15%以上。当然,这个计算可能带有误导性,因为正是导致金融泡沫产生的那些因素推高了2007年全球GDP。然而,即便2007年的GDP被人为推高了5%,如今美国和欧盟的产出仍然比应有的水平低1万亿美元左右,分摊下来相当于每个家庭逾1.2万美元。

  有人会主张,国际经济合作进程正趋于失灵。有人会提出,大国和主要国际机构未能承担起领导的责任。有人会呼吁,国际经济架构需要改革。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国内政治的制约因素和当务之急确实会妨碍我们采取必要的行动。美国忙于2012年总统选举,政治陷入失灵。但与欧盟相比,美国国会有时候简直可算是高效决策的典型。在俄罗斯和中国,缺乏执政合法性的专制领导人在推动经济改革方面举步维艰,但在印度和巴西,民主选出的政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对政治和国际合作进程的担忧是合理的,但在任何国家,我们对政治的最好期待就是,它能够推动重大问题得到理性回应。如果无法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原因或解决方案上达成共识,那么,要求一个政治体系持续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就是没有道理的。糟糕的是,就目前的经济难题(特别是在各工业化经济体中)而言,情况相当大程度上就是如此。

  尽管人们都同意,就短期而言,必须加快经济增长,必须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就长期而言,必须控制债务增长,然而,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存在深刻分歧。所谓的“正统观点”认为,目前我们面临的大部分困难,都是公共和私人部门过度借贷造成的。这个观点强调控制债务的必要,看重实施可靠的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强调必须采取调整结构的长远举措,而非着眼于需求的短期举措,来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种“需求支撑观点”也认识到,控制债务增长和避免高通胀是必要的,但这个观点认为,应采取措施增加短期需求,从而快速启动经济增长,带动收入增长、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改善三者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近年来的国际经济讨论中,这两种观点轮流占据上风。在增长问题格外尖锐的时候,比如2009年春和现在,IMF和其他许多(但不是全部)货币与财政权威机构倾向于“需求支撑观点”。而一旦乌云开始消散,正统观点就会重新得势,人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财政收缩和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上面。

  无论你秉持哪种经济观点,这都是一种危险的循环。医生开抗生素时会告诫病人,即便病情很快好转,也一定要吃完整个疗程。否则不仅病情可能复发,更糟的是,还会导致更多病菌产生抗药性。经济政策也是一样。正统观点的支持者看重连贯性。经济观点偏重促进需求的人(比如我)担心的是,扩张性政策如果维持的时间过短,可能不仅不能快速启动增长,反而会损害政策本身的可信度,降低人们对政策的信心。

  本次东京年会可能没有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中期来看,IMF在会上提出的两点:维持需求的必要性、以及避免政策突然转向紧缩的重要性,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IMF在下一轮经济波动中能够维持它的观点不变的话。

  (作者: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查尔斯·W·艾略特大学教授(Charles W. Eliot University Professor)、前美国财长)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