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中秋,炎热的夏季即将离我们远去,也许过不多久,手边的扇子就会被收纳起来,待来年再用。
其实,对于古代文人来说,扇子并非只有夏天才用,明代扇画兴盛之后,扇子的使用季节也被大大拓展了。今天,我们从一些扇画的题款上,可以看出它们是隆冬时节所作,有很多甚至是在正月里。
赵之谦 《赠梅圃山水·篆书》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以古人的生活条件,无论是在我国北方的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环境中,还是在南方湿冷的书斋里,用夏天般的激情,精心创作本应在夏天才使用会的扇画,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是古代文人真的很闲,无聊到冬天就开始准备夏天的玩物?还是扇子在他们内心深处,具有别样的意味,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是一年之中最酷寒的时节?
王宠 《草书七言诗》
正是由于文人扇画的出现,使得扇子这个文化符号,具有了更多的内涵。我们在前几天的微信中曾经谈到,自汉代班婕妤以来,扇子被赋予了哀怨和悲情的意味,“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这种秋扇弃捐的伤怀,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直到清代的纳兰性德,还在《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然而,扇子对于真正的文人来说,却不是仅仅是风月之事这么简单,扇子的境况,代表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钱梅溪赠陈云伯《团扇》一诗中,有“用舍行藏要及时”之句。用舍行藏,也作“用行舍藏”,语出《论语·述而第七》:“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当为世所用时,则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所用时,则退而隐居起来。
朱耷 《行书李梦阳诗》
《孟子·尽心上》中,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与“用舍行藏”的核心思想颇为相似。这两句话的核心意思,说白了就是让读书人服从管理,不要给社会添堵,需要你的时候,就拿来使用,你要保证自己一定好用;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自己乖乖地在一旁待着,不要乱搞事情。
近代杜月笙“夜壶理论”所抨击的,正是自古以来文人的这样一种处世哲学。杜月笙不是读书人,与文人的三观不同,看待世事的角度也不一样。显而易见的是,“用行舍藏”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国古代文人的认同,否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不会成为传诵千年的名句。
傅抱石 《云山清话图》
当文人手中拿着一把扇子的时候,他心中所想的,往往不仅是徐来的清风,更有天下家国。《论语》中说,“士当以天下为己任”,一代又一代文人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国社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用行舍藏”的处世哲学,则为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今天,众多藏家喜爱扇画和成扇,不仅仅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更有对古代先贤事迹和风骨的敬慕。中国嘉德历年拍卖中,有不少精彩扇画上拍,请列位看官慢慢欣赏。
齐白石、章梫 《萝卜蚂蚱、行书》
吴湖帆、张海若 《深山访道·楷书唐钱<江行诗>》
齐白石、张大千 《红叶粉蝶、看山图》
上睿 《秋夜纳凉图》
王时敏 《仿米元晖山水》
齐白石 《林屋图》
李流芳 《扇面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