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昂首挺胸充满英雄气质,或色彩鲜丽洋溢民族风情,或风霜满脸勾起历史的叹息……昨日在南京爱涛艺术中心开幕的《正气歌——马肇立辟邪画展》,将一千五百年前南朝遗存的大量石刻辟邪,放大到人们的面前。而画展主人马肇立,不顾艰辛追寻辟邪遗迹的故事,也让到场者钦佩不已。
女画家马肇立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年前马肇立去南京博物院参观“拯救六朝石刻”图片展,当即被这种状如狮子的有翼神兽辟邪所震撼。退休后的她不知不觉地踏上了寻宝之旅,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辟邪专题绘画创作之路。找书籍、查资料、读历史,增加了许多知识;探访、拍照、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辟邪是石兽的总称,连残缺不全者,共有47尊。南京的3米多高的大辟邪是王侯墓前石刻,有19尊,句容有两尊。而规制最高的帝陵前是一对麒麟,头上有双角、独角之分,双角者还称为天禄。南京只有3处帝陵: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和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共6尊石兽。丹阳是齐、梁二朝的帝陵,共11处,20尊麒麟,其中有著名的梁武帝萧衍的修陵。2年来她画了不下百幅辟邪画作。
在寻宝的过程中,她不止一次喟叹于辟邪的命运。它们中大多数如今仍生活在被人们遗忘的荒野杂草丛生中,生活在水深的泥潭中,生活在垃圾堆旁……一位老教师告诉她,童年,他曾用肖秀墓碑上的字作字帖用,而今却只字无存。麒麟铺的刘裕陵是南朝第一陵,本应当“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今却虎落平阳,灰头土脸。萧正立、萧宏的大辟邪淹在水中,甚至被当成了“钓鱼台”。丹阳齐武帝景安陵的一只麒麟风化得如同恐龙,陵口的高达4米的最大一对麒麟遮蔽在房屋背后,垃圾堆旁,还成为被人攀爬的运动器械……她痛感“集中保护才是最有力的保护,并应当为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她创作了《呐喊》和《正气歌》等充满激情的作品。并用笔墨在纸上来一个集中,让所有的辟邪聚首在20米的长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