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又到了丰收季节。《方世聪油画选》的问世,为申城艺坛秋色赋喜添浓浓一笔。
旅法探艺毕竟已有十六七个年头,收进油画选的作品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法兰西的艺术活力、卢浮宫的人文熏陶、塞纳河的文化辐射和阿尔卑斯山的视觉冲击。然而,细细体味,又让人惊喜地发现作品中有东西方艺术整合后的新的文化支点,有东西方艺术方法论融汇后的新的绘画语言,有东西方艺术思维冲撞后的新的思维落点,有东西方美学思考对话后的新的审美理念。在《多疑的杰尼娜》、《执着的维齐妮》、《葡萄牙姑娘》、《红发伊莎贝尔》、《玛丽亚》和《导演桑德琳娜》等作品中依然可以寻觅到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方世聪先生的坚实的造型能力、敏锐的色彩感觉和洒脱奔放的绘画风格,但在新的艺术坐标中展示的毕竟是新的艺术生命,似乎增添了文化热情、艺术浪漫、光色感受和结构理解。在《华夏魂》、《惠安仙姑》、《法国面纱》、《小乐乐》、《少年英雄》、《文萱夫人》、《游梦》、《金色的童年》、《精灵》、《花季》、《小雪》、《专注的安妮》、《丝睡衣》、《桌边》、《怀孕的女人最幸福》、《消逝的记忆》和《小依达》等作品中虽然不乏当年《金发夹》的典雅秀美、青春勃然、神采照人、自然坦诚,但在新的艺术探索中究终融入了新的艺术追求和人文情愫,似乎多了一些对美的呵护,对审美情趣的概括,对生命本质的揭示,对艺术哲学的解读。在《诗人希洛莫》、《灯光下》、《老井》、《朗菲纳医生和他的朋友们》与《夜宵》等作品中虽然不乏较高的立意、含蓄的笔触、开阔的胸怀和忘我的境界,但在新的艺术实践中显然编织了新的艺术经纬,似乎更易让人感受生活的激越与亢奋、人生的欢乐与跌宕、生命的深沉与力量、心灵的震撼与升华。
在这些作品所跨越的年华里,方世聪先生把踏上旅法之途视为加入赴法进行艺术探求的新生代,希冀接受艺术圣都的文化洗礼。他把在法兰西艺术热土上的绘画实践作为一种艺术实验,把绘画工作室设在巴黎郊外的由破旧工厂改造的“艺术家自治实验中心”,和几位艺术家一起把这些工作室冠名为“蜂房”,企盼像莫奈一样在巴黎发现新的光色,像毕加索一样在法兰西寻求立体创造,像康定斯基一样在那里萌发抽象概念,以“实验”为基调,以“蜂房”为基地,直逼新的艺术创造。他把“宇宙、人生、灵魂”等重大命题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寻觅时空一体、第一自然与人的生命体的第二自然的整体思索、人与自然的和谐、艺术实践与读书思考的结合、艺术技法创新与艺术方法论的统一,集点、线、面、色彩、节奏等造型因素而凝聚艺术创新,寻西方艺术屐痕而登堂入室,求华夏神韵的世界回声,显油画艺术的时代追求中的个性特征。于是,有了《阿尔卑斯春雪》的洁白与晶莹,有了《假日晌午》的祥和与闲逸,有了《张充仁先生从比利时毅然回国》的坚毅与豁达,有了《精灵》的亮丽与神奇……
世聪先生生于1941年处于艰难困苦中的上海,靠着母爱顽强生活,踏上艺术之路,所以他对于艺术之路格外执着,对于反映母爱的艺术主题特别倾情。世聪先生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因而他的艺术创新有传统绘画技法、方法与方法论的奠基。世聪先生有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和文化精神的养育,因此他的作品总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崇尚艺术精神,直入生命哲学。
上海市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2003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