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奔走10年为名画讨说法 故宫被指"误改"<步辇图>
来源:华商报 2007-06-22 10:55:0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宁恩宝指着被“修复”过的《步辇图》,非常痛心 王智摄


 1959年版的《步辇图》


 1978年版的《步辇图》

    “是啊,我为什么要与故宫过不去?我不是要与故宫过不去。如果没有1959年印制的原图来比较,谁也不敢怀疑故宫的修复专家啊!”

    79岁的西安老画家宁恩宝开门见山,“十年了,我一定要把这些话说出来,要不然真相就会永远被埋没……”

    昨日,潇潇细雨,使西安连日燥热的空气凉爽了些,但宁恩宝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

    从1996年开始,他为一幅古画奔走了十年,这就是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深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本来与他八竿子打不着,但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宁恩宝为这幅古画开始了漫漫的“维权”路。用他的说法,《步辇图》遭遇了“刀斧之痛”,刀斧过后,一片狼藉。

    “太痛心了,他们动的是关键部位啊!”

    宁恩宝复印了1959年版的《步辇图》和1978年版的《步辇图》,摆在画案前,“你们看,高下立判啊!别说专家,随便一个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区别”。他说。

    “唐太宗手中的布袋哪里去了?宫女的手怎么变成了一段袖筒?唐太宗的右手怎么被抹掉了?看看,这算不算是破坏性修复?”宁恩宝一左一右地比较着两张图。

    宁恩宝1952年毕业于东北鲁艺,曾任教于西安美院,后调至陕西省美协,1989年从美协离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作画。就在广泛临摹经典名画之时,他发现了《步辇图》的蹊跷之处,“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同样一幅画,“1959年版”与“1978年版”中的“关键部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它表现的是全画的主题!”宁恩宝说,唐太宗手中的小布袋“人间蒸发”,宁恩宝为此查阅了大量资料。

    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加封他为右卫大将军,举行“临轩册命”仪式时的真实历史场面。按照当时尊贤礼士的典章制度,这位脱掉龙袍、改穿素衣、离开龙椅、来坐步辇的唐太宗,左手抓着长方盒子(可能内装一册轴文),右手心一个完整的小布袋。“注意了!唐太宗所拿的盒子和布袋,是这幅图最核心的主题,尤其是右手握着的那布袋,可以说是《步辇图》的命脉,是经典之作的魂,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

    从1998年起,宁恩宝开始提起笔来写文章,在一些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为这个消失掉的小袋子讨说法。向故宫,向美术界。也搅起过一些波澜,但未能撼动故宫这座深宅大院的平静。“这个问题弄不清楚的话,我死不瞑目!”79岁高龄的宁恩宝语气坚定。
 


《步辇图》(局部)

    故宫曾从侧面传出两次“答复”信息

    对于宁恩宝的大声质疑,故宫难道真能心平气和、稳如泰山吗?

    宁恩宝自己曾给故宫负责人写过信、寄过资料,没有人回复。

    宁恩宝首次“发炮”,是在1998年1月,刊在河南《寻根》杂志,同年底,西安美院院刊《西北美术》上刊发了宁恩宝的《对历代绘画藏品切不可滥施刀斧》时,曾有一段编者按,称“经本刊编辑部向有关人士求教得知,《步辇图》确被改绘,然事出有因。据说已被施刀斧,与史载不符。此番改绘,乃为还作品原貌……”

    对此,宁恩宝坚决不能同意——“修复,当然是应该遵循专业上的一套程序,使画面上的不完整之处完整起来,不清晰之处清晰起来,总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吧!这小布袋它有个造型呀,鱼符袋,宫女的手,指关节的分叉,总不能抹成一块平板吧!”

    故宫的第二次侧面回应是在2005年,当年6月,宁恩宝与来陕参加活动的故宫一位领导在大唐芙蓉园遇见,那位领导刚刚收到宁恩宝托人转交的有关资料。

    不久,宁恩宝所托的人让宁恩宝看了一封回信,故宫这位领导称,宁恩宝文中所指的唐太宗手里的白布袋“是一块绢剥落后露出的白色裱褙,修复者用一块同样大小的旧绢染色后补上;所说唐太宗身旁一侍女在修复时被抹去了手,那是印刷不清晰造成的,原画中的手依稀可见,没有任何改动”。又说“修复《步辇图》,是按照修复计划进行的,先后有11位专家在上面有签字”。

    后来,故宫领导的这位朋友一再称这是纯粹的私人信件,从宁恩宝处将信要了回去,宁恩宝表示理解:“毕竟这件事是多少个前任手里的事了,当年签字的专家可能还健在,他又能怎么表态?!”“但是,这样的解释,我当然不满意!”收到转来的这封信不久,宁恩宝发出了《致故宫的一封公开信》,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奔走。


《步辇图》(局部)

    “小白布袋”真那么重要?

    也许有很多人会问,唐太宗手里的小白布袋真的那么重要?“说这个小布袋重要,是因为它是全图的核心和眼睛,有了它,这幅图的主题就非常明确,是授官,而非许亲。”

    “为什么故宫的人对图的题记部分视而不见呢?”宁恩宝指着画面上北宋大学者章伯益的篆字《步辇图题记》问道,“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

    “拜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这个小白布袋里,也可能正是“右卫大将军”的印信。小白布袋(鱼符袋)是三品以上官员出入宫廷的身份标识,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碑文中,将皇帝“赐紫(绶)金(绶)鱼袋”录入碑文,以示荣宠。

    《故宫博物院历代绘画藏品选集》的《作品简介》中,则把“琅琊长公主外孙女”,说成是唐太宗把自己的外孙女许给赞普松赞干布,实际上是把长公主的外孙女许给禄东赞。后来,在勘误表上,赞普松赞干布改正为禄东赞,但禄东赞娶唐太宗外孙女一句并未更正,“拉郎配嘛!令人哭笑不得”。

    除了《资治通鉴》与《旧唐书》中的相关记载外,宁恩宝对画上的题记倒背如流。

    记者看到了文物出版社1959年的印刷件,当时总共印刷500本,半世纪过去,现今存世的还有多少?“我如果不站出来说,这段历史就会永远淹没,故宫所修复的这幅图,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没有人知道了。”

    宁恩宝手中的放大的修复前的《步辇图》摆在画案前,赫然在目。“每天看着它们,我的心才能好受一点,它们毕竟还没有被破坏。”“谁来拯救《步辇图》?”宁恩宝望着窗外,喃喃发问。“你觉得,故宫是不是应该公开澄清?”宁恩宝问记者。

    有必要提的是,故宫这位领导在信的结尾部分写道:“在此,我也向宁先生表示感谢,感谢他对国宝的关心。我们也一定不辜负国人的希望,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

    无论是老画家宁恩宝的十年奔走,还是故宫的三缄其口,相信,共通的有对故宫、对国宝、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关注与慎重,还有,那一份不舍的心情。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緻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缐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於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