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中国艺坛热门 当代艺术中的“丑态图像”
来源:文汇报 郭庆祥 2007-06-27 09:15:1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当代艺术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艺坛的大热门。虽然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讨论,但是,中国当代艺术近年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的“神勇”表现还是颇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本报近期先后发表了《当心商家操控当代艺术品价格》、《从拍卖狂飙看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景》、《当代艺术之老于事故》、《当代艺术品的钱谁赚去了?》等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争论,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今天,本刊发表著名收藏家——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郭庆祥的文章《当代艺术中的“丑态图像”,是“垃圾”还是商机?》,从一个收藏家的角度对当代艺术的某个侧面进行了直率而尖锐的评说。
    
    最近,有机会专程赴上海博物馆,参观了《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大展。
    
    美国是缺乏历史传统和文化沉淀的国家,从英国人在北美洲建立第一个殖民地至今也仅400年,我们纵览他们300年的艺术史,却发现,他们短暂而变化丰富的艺术发展,时刻联系着并体现着他们的社会变革——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崛起,历史的发展与艺术的变革相互渗透进行着。如果说19世纪前美国的艺术只是欧洲的“学徒”,那么经过“适应”到摆脱束缚、再到“革新”、再找到自身的发展轨迹后,美国的艺术终于逐步引领世界。
    
    究竟是什么能使后来的美国艺术大放异彩?我认为:正是因为美国人具有的适应与革新的创新精神,不断给美国艺术注入了活力,让艺术饱含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些展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自由、开放、多元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开拓、坚毅、冒险和自豪的国家文化个性。在这里,我又看到了所谓的“美国的精神”。
    
    从《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目前正炙手可热的中国当代艺术。
    
某些中国当代艺术的“丑态图像”无法体现时代的精神内核
    
    那么,现在某些嫁接了西方现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像是什么呢?有些是“傻”、“呆”、‘痴’的图像符号;有些带有“血腥”和“恐怖”、“暴力”、“色情”的元素。
    
    如有位当代艺术家,其作品价格在国际拍卖市场屡创新高。他的作品,以画大头“报名照”为特色。但是人物目光呆滞,表情服饰统一,充满着对社会的嘲讽。他所谓的创作,即制造一个概念,然后无限的复制。作品如放大了的照片画,并无艺术创造价值可言。又有一位当代艺术家,经常绘制的“绿狗”系列作品,作品充满着恶浊暴戾之气,图像缺乏人类对动物最起码的人性怜悯。还有某位当代艺术家的所谓的“桃花”系列,赤裸裸地表现男女苟合的淫荡恶心场面,心态极不健康。还有一批当代艺术家,以制作丑化中国政治人物的图像为乐,这些作品已完全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的底线,非常不负责任,缺少艺术创作的严肃性。
    
    这样的当代艺术能体现我们社会的变革吗?能体现中国的当代精神吗?我认为:这些应被称之为“文化垃圾”的当代艺术品,根本体现不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内核。
    
    有人说“丑也是美”。是的,艺术不仅仅只表现美,唯美也不能称之为艺术的全部。但是现在国内当代艺术中的某些“丑态图像”,却不能够化丑为美,进入到真正的美学层次。
    
    这些“丑态图像”,缺少真正的来自于艺术家自身真切的审美感受和人文关怀,只是迎合了某种西方不健康的猎奇的艺术趣味,因此,也就无法向欣赏者提供充分的艺术说服力,更无长远的收藏价值。这样的艺术品,是“文化垃圾”,而不是什么值得珍惜的商机。
    
“丑态图像”当代艺术品本是部分外国艺术品投资者炒作的筹码
    
    其实,这些所谓的“丑态图像”当代艺术品,最初是为部分外国艺术品投资者所发现和青睐的。这些外国艺术品投资者早在十多年前,就以猎奇的心态用今天不能想象的低价购买了这些作品,并且在数量集聚到相当规模后,便开始了商业市场化的运作,有策略地抛售这些作品。他们先通过各种方式在国外炒作这些作品,然后“引诱”国内的买家跟进,让这些国内买家“接盘”。而这些自以为聪敏的国内买家,也不进行冷静的判断,配合这些外国艺术品投资者的步伐,疯狂炒作,拉抬价格。有不少作品在短短数年里的涨幅之大,已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寻找能够反映中国主流价值的优秀当代艺术作品
    
    艺术总是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最可信赖的视觉文献。艺术图像也是人类精神发展史的形象记录。包括美国艺术在内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了艺术形式的革新与演变,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
    
    如果说中国在过去的特定时期产生过“假、大、空”绘画作品的教训,那么,今天的某些“丑态图像”当代艺术作品何尝不是另一种虚伪的艺术?在金钱和资本的操纵下,艺术怎么会对现实社会进行认真的关照和深刻的反思呢?
    
    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艺术应该成为世界的主流一脉,而不是世界文化的枝节末叶。虽然中国有着优秀的古代文化传统,但毕竟已经成为了过去,我们也不能一直拿着祖宗的东西止步不前。
    
    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还需从人类的审美理想入手,重整艺术创造的“审美逻辑”。当今世界的经济及生活方式极其相似,中外艺术家在思考艺术问题上也有许多相似性。中国当代也有许多真正的优秀艺术家,正积极探寻从本国的历史和现实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养分,结合时代特征而找到自身艺术的当代性。
    
    评判艺术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但艺术体现社会发展的创造力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开启人类未来心智,是永恒不变的。作为有良知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群体,决不应在“垃圾堆”里找寻商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充分反映中国主流价值的优秀当代艺术作品。这样的表现中国民族个性、民族自信心、反映主流价值的当代艺术作品,才能充分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艺术发展观,才真正值得收藏。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