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当代艺术中心著称的宋庄在6月23日发生了两件大事:先因一位特殊的客人的到来令这一天显得意义特别;后又因一位特殊的主人策划了一次不同凡响的当代艺术展,使本来就特殊的一天变得意义更加重大。这位特殊的客人虽已98岁高龄,却常称自己尚未半百;治学以楚辞名世,却文史哲无所不通,他是享誉文坛的国学大师、人称燕叟莎翁的文怀沙。另一位特殊的主人,目前就居住在宋庄,他成功地推出了很多一线的艺术家,被誉为当代艺术的“教父”,他是著名的美术批评家栗宪庭,艺术家们亲切地称之为老栗。沙翁和老栗一客一主,一传统一当代,在宋庄的“会晤”,是历史的机缘?
上午,当笔者来到宋庄东区艺术中心的时候,门外已是车多人满。在一阵阵鞭炮声中,红色的地毯殷勤地把我们接到了大院。进入院中才发现沙翁已经风采依旧地站在话筒前,“我是作为一个艺术的开拓者来到宋庄,用真心拥抱现实……”老人激昂的声音在院中回荡,令听者兴奋不已。简短的开场发言之后,大家随着沙翁进入美术馆的一楼正厅参观。这里展出了他的21幅书法作品,幅幅精品,字字飘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老先生写的“正清和”。在这三个字旁边辅有这样的说明: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贵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原来,这么简单的三个字构成了一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与沙翁融甲骨、金文、楚简、古篆隶为一炉的字体风格交相辉映,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统一,令人感佩!也许,只有如此厚重、不拘一格的字体,才能承载那样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只有那样丰富的文化内涵,才配得上那样厚重、不拘一格的字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据说,沙翁每天都要反复默诵这几个字之后才能成眠。一个真正的书法家,绝不是简简单单地掌握一些笔墨技巧,只有将传统文化烂熟于心、如数家珍的人,才能写出文化、写出品位。书法虽然是莎翁文化艺术活动的一个次要方面,却达到如此高的境界,恰是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年轻有力的心灵在支撑吧!站在一幅幅墨宝面前抬头仰望凝视,仿佛读到了一位耄耋老人返璞归真的诗情。二楼和三楼分别是冯今松和蓝犁的水墨画,他们的作品,既采用传统的笔墨,又将西方的现代艺术观念吸收过来,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蓝犁的代表作《黑丫》,笔墨大胆,画面既简洁又丰富,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给观者以深远的遐想空间。这种创新,可否认为是一种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文怀沙
这一天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两位分别代表传统与当代的人物之间似乎也在不经意间形成对话。下午,在离东区艺术中心百余米的宋庄美术馆,馆长老栗第一次在这里举办了当代艺术展,并命名为《生活在宋庄》。进入美术馆的大厅,先被其展览规模震撼。没有任何仪式,只有了不起的视觉冲击。这次展览按老栗的话说,是一个对居住在宋庄艺术家的田野调查,展览有装置,有雕塑,有绘画,其中大部分的绘画作品从写实主义出发,融合观念、意象、超现实主义因素,并带有表现主义手法。在一楼西侧天井中,大型不锈钢雕塑作品“嬉皮笑脸的人”令人印象深刻,这张笑脸本是岳敏君的语言符号。
这次展览并没有评比,也不仅是为了推出几位艺术家,老栗的观念是,宋庄美术馆对艺术采取“了解、多元、宽容”的态度,提供给观众一个调查表方式的展览。
在宋庄的两大美术馆,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多元共存的艺术格局和对待艺术的包容姿态。在中国美术史中,关于传统与当代的争论由来已久,可是今天,一天之内的两次艺术实践已经促成并证实了传统与当代的和谐共融。宋庄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心,不仅在当代艺术领域做得有声有色,而且饱含虔诚地接受和学习传统艺术;而在学习传统艺术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其自身的发展和当代性的创新。宋庄的包容,来自整个大的文化气候,也来自“文化造镇”这一理念的实施,来自这一理念下人们自身思想观念的改进。“文化造镇”是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于2004年提出的,其核心就是要促进艺术的多元发展,形成一个包容的艺术氛围。如今艺术的多元格局在宋庄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且空前繁荣,蔚为壮观。
提起传统与当代的界限问题,老栗说:“在我眼里,传统就是可以被传承的活的系统。有美学观系统的叫统,有革新精神的叫传,所以传统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正在东区艺术中心展出的冯今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这个传统的承接。冯先生的画构图大多饱满,画面大结构多隐含着现代抽象画的因素,这也可以看到他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吸收,其实,这些变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画观念系统,与现代、当代艺术的对话。文化与文化之间更多的是误读,是各取所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话。我理解的对话,不是一个派别和另一个派别的对话,不是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对话,而是两种文化在碰撞中通过一个艺术家的内心在对话,只有内心的对话,艺术的变化或创造才有真正的可能。”
作别宋庄,不经意间留恋地回头张望,猛然发现,那灰色的建筑与红色的建筑在这同一片天宇下,是那样醒目地共存并置,这不恰是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