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热点资讯
回归十年 领略香港收藏与拍卖市场(图)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7-07-02 09:33:5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76岁的宋先生收集钱币已经超过30个年头

 

 华绍栋作品

 华绍栋

华绍栋作品

 

“原创公仔”

 “香港回归纪念宝鼎”

  人民网·天津视窗7月1日电:无论从经济抑或文化角度来看,香港作为“东方之珠”所处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艺术品投资被看作是东南亚市场的风向标,而在收藏和拍卖领域,香港对于内地市场的发展也深具影响力。十年来,有人通过收藏不同时期的钱币了解香港,也有人在这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回归十年,香港魅力究竟何在?

  钱币见证香港历史

  76岁的宋先生收集钱币已经超过30个年头,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宋先生也特意将他这些年收藏的所有香港钱币作了系统分类——从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一部香港从割让到回归的完整历史。

  在这些“港币”中,年份最早的当数两枚香港割让英国后首次发行的钱币,一枚是1864年发行的“香港一文”,另一枚是两年后发行的“香港一千”,面值相等,均为一元的千分之一。该钱币只有衬衣纽扣大小,青铜制圆形方孔。“香港开埠之前属广东新安县管辖,当时的货币一直沿用银和墨西哥银币。”1863年香港政府以青铜首铸外圆内方,貌似清朝铜钱的一文硬币,一面铸有当时在位的英女王维多利亚徽号、年份及英文面值,另一面则铸有中文面值“香港一文”。1866年中文面值改称为“香港一千”,即一元的千分之一。“尽管只有一元钱的千分之一,但当时物价水平普遍偏低,两文钱就能解决一顿早餐了。”可惜当时港人并不认可新发行的货币,仍大量使用清政府发行的方孔铜钱,因而“香港一文”“香港一千”在流通数年后便销声匿迹——正因为此,这两种钱币由于发行时间短、流通量较小在如今成为稀见币,目前在香港本地一枚的价值已在千元之上。这两枚珍贵的钱币都是宋先生偶然得来,“其中一个是我2003年的时候去沈阳道闲逛,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摊上发现的。当时摊主也不太了解这个钱币的价值,让我随便出个价——结果只花了两块钱就买下了。有了一个便开始想找另一个,我托人到北京帮我找,结果他花了100块钱给我买回来一个。”

  正是由于收藏钱币的爱好让宋先生逐渐了解了香港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香港经历了英国四代王朝更迭,其铸造的钱币上也印有维多利亚、乔治五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共四任国王头像。”1997年香港回归期间,全国人民在庆祝回归的同时也在争先恐后地购买各种回归纪念品。“7月23日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两枚10元面值纪念币,我凌晨4点的时候便到银行门口排队,也只拿到了193号。我等了8个多小时,被告知纪念币已经全部兑换完,非常失望。最后还是一位老同事知道我收集钱币,送了我一套。”回归前夕购买纪念品的不少经历让宋先生记忆犹新,“当时在人民体育馆还发行了香港回归邮票,不少人早早便去排队,队伍一度长达300多米。我去得比较晚,最后排了一天多的时间才买到一套香港特区发行的‘开门封’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金箔小型张。”此外,宋先生还有幸购得一册集邮公司发售的“过桥票”(所谓“过桥票”,即指由香港特区发行,回归前后均可使用的邮票)。

  谈起自己的众多藏品,宋先生认为最有价值的还是“香港一文”和“香港一千”这两枚钱币。它们不但激起了宋先生研究香港发展史的兴趣,也使得我们能够在回归十周年之际再次回顾香港从开埠、割让到最终回归的这百年沧桑。

  香港币制概况

  香港割让后最早发行的“一文”“一千”均为一元的千分之一(与清朝的一枚铜钱等值);随后还发行了“十文”为一“仙”(分)、十“仙”为一“毫”(角)、十“毫”为一“元”(镑)。从1880年开始香港铸造的钱币上开始印制国王头像,其间共有四位国王被印在了钱币上。1993年,香港开始印制紫荆花图案硬币,并与肖像币同时流通;1995年,肖像图案硬币停止发行,银行只收不发;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紫荆花定为特区旗帜、徽章、钱币的标志。

  华绍栋:寻根之旅

  ——从香港到天津

  1977年进入天津美院开始学习油画,华绍栋没有想到自己未来很大一部分时间会在香港展开。和许多上世纪80年代初到香港谋生的人一样,他必须先放下画笔和理想寻找饭碗。除了经济环境的改善,他还应该感谢香港艺术发展局大力扶持的香港双年展,让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艺术家有了展现才华的机会。

  199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华绍栋的写实作品为英国王储查尔斯所欣赏,两人并因此建立了友谊;此后的10年,他重拾画笔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涯,并逐步充实和完善了自己的写实风格。华先生在香港的经历恰好跨越了回归前后香港20年的发展历程,而他从谋生、创业到重新投入艺术创作也正好可以看作是那一代内地艺术家发展的缩影。如今,香港和内地火热的拍卖市场为中国艺术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却和华绍栋一样开始频频返回内地寻找灵感。正如华先生所说,他们这一代人从小生活在内地,离开了这里也意味着脱离了属于自己的创作环境。与其在外面做一个“营养不良”的艺术家,倒不如回来踏实地做自己的艺术。

  城市快报记者(以下简称“快报”):为什么毕业后会想到去香港?

  华绍栋:我是1977年入学,那个时期学习非常刻苦,当时老师希望我去国画班,但西方形体塑造和颜色表现特别吸引我,结果就去了油画班。现在写实的基础就来源于当时的素描训练,老师很严格,要求素描和速写都得有很扎实的基础。毕业的时候内地艺术气氛还不是很活跃,所以就很想到其他地方去看一看。

  快 报:香港有专门的艺术院校吗?香港艺术家是怎样的构成?

  华绍栋:香港只有美术专修学校,没有专门的艺术院校。当地的艺术家来源于几方面,一是香港本土的,还有从内地去香港的,再有就是从海外回来的,因此香港当地艺术家接受的思想比较多样化。内地去香港的艺术家一般来说艺术功底都是比较扎实的,而香港本土艺术家所接受的教育使得他们更注重于发挥自身的特点。

  快 报:香港的艺术氛围怎样?

  华绍栋:香港艺术发展局对于各种艺术活动相当支持,尤其在回归之后,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对于各类艺术——比如当代艺术、装置艺术、抽象艺术乃至戏剧、音乐、舞蹈,都在它的范畴之内。香港的艺术团体比较多,经常举办展览,同时也会邀请一些其他的团体,交流很多,气氛也很好。

  快 报:初到香港遇到不少困难吧?

  华绍栋:我刚到香港的时候那里艺术气氛不是很强烈,好多人都在忙着赚钱。那时画家想要卖出一张自己的画还很困难,正规销售艺术品的画廊好像不是很多。后来香港艺术发展局开始举办艺术双年展,艺术氛围也慢慢开始形成。

  快 报:当时怎样谋生呢?

  华绍栋:我初到香港的时候只是想到如何谋生,第一份工作是复制一些名画,以后也做过平面设计。在这段时间里香港经济好转,对艺术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直到1996年才拿画去参加双年展。

  快 报:什么时候重新开始创作的?

  华绍栋:开始画画是在1990年以后。内地国画名家的作品当时很受香港藏家关注,而随后一些内地作者的油画作品也开始在香港展出。香港藏家对于内地画家的作品很喜欢,认为他们的功力都很深,基本功扎实,而且作品也反映了内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这种氛围也带动了我的热情,于是开始拾笔画一些画。

  快 报:内地艺术家在香港的发展怎样?

  华绍栋:1990年左右内地的一些名家包括陈逸飞把自己的画拿到了香港,当地的一些拍卖行也开始拍内地画家的作品。他们拍卖的主要是一些在内地有一定威望的中青年画家的画作,1991年陈逸飞的《浔阳遗韵》就拍到了一百多万港币——转年他的另一幅作品的价格就达到了四百多万港币。所以不仅是展览频繁,当时一些拍卖行也开始关注内地的油画和艺术动态。

  快 报:这些年香港的艺术市场发展很快,和内地的联系多吗?

  华绍栋:香港回归时艺术活动已经相当频繁,展览很多,内容也很好。尽管金融风暴稍微影响了艺术品市场,但总的来讲这十年的发展还是很快的。这段时期内地和香港间的艺术往来越来越多,当地一些画廊也开始代理内地画家的作品,非常热闹。

  快 报:你从何时开始转为“全职”画家的?

  华绍栋:2000年开始全心作画,因为那时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而且毕竟是学这个出身,还很有兴趣,觉得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还行,很多东西还没有表现出来。

  香港的“沈阳道”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位于香港中环之上环,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如今的荷李活道,从建筑风格上融合了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精髓,从“苏荷”区(Soho)到文武庙,可以领略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

  想在香港买古玩,多数人会推荐荷李活道,而位于皇后大道和荷李活道之间的摩罗街,则是香港真正的古董店铺汇集地,类似于天津的沈阳道。与沈阳道不同,“摩罗街古董市场”中各式各样的古董店铺林立,身处其中也许很少会有“淘宝”的感觉,更多的则是在和老板讨价还价。香港有不少著名的古玩店铺都在此设店,博古斋、古月轩、永宝斋、大成公司、大安文物、昌明……各店皆有独到风格,他们经营范围广,种类繁多,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古代文物,也能看到充满现代感的艺术品。从各个国家的流通货币到明式红木家具;既有雕版印刷的线装书又有种类繁多的期刊杂志——似乎只要卖得掉的东西都能在这里找到。

  这里的古玩店多为私营,经营档次参差不齐。既有能卖上百万的官窑瓷器,也有只要价一块钱的古代钱币。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收藏者和投资者在这里都能找到满意的藏品。这些店大都联系广泛,信息灵通,经营灵活,与同行都有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回归十年,纪念品五花八门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各界都以自己的方式发起庆祝,由此产生的各类纪念品也是五花八门,而在其中也蕴藏着不少极具收藏潜力的“重量级”藏品。

  “原创公仔”走俏

  近来,一套以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名为“十周年纪念原创公仔”的毛绒玩偶在香港引发收藏狂潮。据悉,这套名为“十周年纪念原创公仔”的纪念公仔一共由4个公仔组成:一对熊猫公仔,一对“十岁童”公仔,都身着白恤红裤,胸前分别印着“I”“LOVE”“H”“K”字样,排在一起就组成“I LOVE HK”(我爱香港)。此外,如果集齐4款公仔,那么公仔背面图案便可拼出中华民族的图腾——七色彩龙。这套公仔由香港设计师马志雄设计,而这1.3万套公仔全部为非卖品,将由香港民政事务总署分两次抽奖送出。

  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宝鼎

  “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宝鼎”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推出,限量发行1997尊,每尊均有绝版编号,并配有中国民族博物馆的监制证书和中国收藏家协会的收藏证书。其中主办方将把编号为001号、1997号、1888号的宝鼎分别赠给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总商会。

《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新邮

  名为《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邮票于今日发行,该纪念邮票1套3枚,分别为“欢庆”“合作”和“繁荣”,前两枚面值均为1.20元,后者为1.50元。此外,同时还将发行与香港邮政共同印制的同题材邮票小全张1枚,内含中国邮政邮票3枚、香港邮政邮票1枚。

  特制普洱纪念套茶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及滇港合作十周年之际,云南普洱茶界特制了一套代表当前云南普洱茶最高水平的“纪念茶”。该套纪念茶净含量2007克,包括一饼、九沱及五片花瓣茶共十五份茶,九个生沱的原料分别取自澜沧江流域的曼撒、倚邦、蛮砖等九大茶山。其创新设计的紫荆花形花瓣茶,更突破传统工艺茶的概念,表里如一,别具一格。很多茶界专家都认为这套纪念茶代表了云南当前普洱茶的最高水平。

  【资讯】   

  收藏 文物公司竞买会成绩喜人

  日前,天津市文物公司2007年春季文物展销会竞买专场落下帷幕,“中国书画”“中国扇画艺术”和“中国瓷器·玉器·金铜佛像·工艺品杂项”三个专场总成交额近亿元,总成交率达到75%,再次显示了目前大众对于艺术品投资的关注。在本次竞买会中,亦有不少难得一见的精品拍出了天价。

  在书画和扇画艺术专场中,陈奕禧《圣主得贤臣颂》以111万元成交,高出起价近一倍;张大千《柳荫清弈》在经过多轮竞买后最终以400万元成交,是当场书画中的最高价。近年来名家扇画作品得到市场认可,此次齐白石《福禄万代》扇面最终以42万元成交,再次印证了这一点。金铜佛像历来是天津文物公司竞买专场的特色之一,去年在会上以354万元成交的明永乐观音菩萨像,今年在北京匡时春拍中以1485万元价格成交,创下内地拍卖市场永乐金铜佛造像的最高成交价纪录。在此次竞买会上,一尊清十八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像再次得到买家追捧,65万元的起价最终被竞价至521万元成交,成为本场单件作品的最高价。此外,两件乾隆官窑作品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耳尊和仿官釉梅瓶分别以280万元和98万元成交,反映出市场对此类官窑作品的认可。

  据专家介绍,此次竞买会的成功透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书画作品继续稳中有升,扇画和古代书法艺术作品的价值都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可,特别是一些名家精品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瓷玉器及金铜佛像的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料,这也说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此类藏品将成为收藏界新的亮点。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