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越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刚刚过去的“文化遗产日”和端午节,是一场媒体的“盛宴”。那些轰轰烈烈的活动和展出在被媒体争相报道的同时,却屡屡遭遇观众的冷遇。还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去欣赏传统的技艺和文化,并继续让它们存活于自己的生活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只有人民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才可能真正做到有效保护,如何让更多民众乐于接近、走近、热爱,进而痛惜、保护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已摆在我们面前。”
无人喝彩的悲哀
围坐在火塘边听老奶奶讲述本民族神话传说的场景,因为大家庭的缩小、电视的普及、火塘的消失而淡出人们的生活;旧社会那些为了生存而当学徒、做年画的手艺人,因工业革命的到来而以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以胶版印刷取代了木版年画,年轻的学徒走进学校,接受统一的应试教育;农村的田野中矗立起小楼、工厂和烟囱,年轻人进城打工,传统的农耕生活渐行渐远,曾经飘荡在田间地头的彝族“海菜腔”,不知还有几人能唱?以浓郁乡土气息和水乡风韵而闻名的上海“金山农民画”,不知还能画多少年?……
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宗旨下,今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许多地方纷纷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
然而,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时,记者却发现,许多活动仍然是观者寥寥。日前举办的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馆内大多是业内人士和媒体记者,普通市民鲜有问津;6月9日“文化遗产日”当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同样除了相关人员和记者外,观众寥寥无几。
无人传承是一种危机,无人喝彩则是一种悲哀。
什音是古中原宫廷音乐在闽南地区的遗存,有“天子传音”美称,过去主要在红白喜事中演奏。随着社会变化,婚丧从简,什音的表演市场大大缩小,能听到什音的机会越来越少,偶有演出也乏人问津。
湖北云梦皮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艺人告诉记者,在云梦县,皮影艺人们开了一家茶社,观众看戏喝茶只需一块钱,可台下观众还是非常有限。
一位长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不由得大声疾呼:“没有观众,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越来越‘贫瘠’。保护,不应只是传承人的责任,也不应只是政府的责任。而怎样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孩子们在心灵上有印象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一道材料阅读题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专家称,高考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这释放出了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信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试卷将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青少年中的学习热潮。
已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王仁杰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呼吁让传统文化走入课堂,他非常赞成在考试中出现这样的题目。“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小开始,从教科书开始,如果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接受到这些文化,在心灵上有印象,就会作用于一生,他们一辈子都会记住。”王仁杰说。
其实,除了“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还有很多形式值得探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传承人齐秀花,就会定期到高密的中小学教孩子们剪纸。虽然比起每逢假期人满为患的英语班、钢琴课、舞蹈学校、游泳俱乐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培训还是少之又少,但专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应该逐步成为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活态”文化才是保护之本
在泉州的KTV包厢里,30岁的王艺惊喜地看到,南音在当地已是遍地开花。“有一次在KTV,我惊奇地发现居然有南音可以唱,后来在许多歌厅都看到南音的曲子。”
泉州政府提出要在10年内安排共3821万元经费用于泉州南音的保护与振兴。
在KTV中,一些节奏缓慢、优雅绵长的南音曲目做成了简短的演唱片断,一些朗朗上口的旋律则编写成了对唱,深受年轻人喜爱。在农村,泉州等地的农户逢红白喜事,都会请艺人来演唱南音。随着南音越来越受欢迎,泉州艺术学校、泉州师范学院的南音专业吸引了许多孩子前来报名。
台湾南音社团“汉唐乐府”的创办人陈美娥到大陆访问时曾对记者说,“很高兴,也很惊诧看到泉州南音保存得那么好。现在‘汉唐乐府’每年都要到泉州的艺术学校物色毕业生,因为只有在那里还有系统完整的南音教育。”
“保护,不是时空上凝固不变的保护,不是把它当作遗产、古董,而是要使它活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今年6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批准成立,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活态保护、整体保护已经成为许多专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
闵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是沿着优化民间文化的“土壤环境”,培植活态的地方文化的思路在进行探索。南音、梨园戏、闵南方言以及造船、瓷器、制茶、手工艺等,都被列入了保护范围。
为此,福建省专门编制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提出要探索建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依存,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保护区”。
福建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福建将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给传承人予经济资助和相应的荣誉;对保护区内以传统生产技艺、传统艺术为生活手段的艺人,给予生活补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传承人的责任,也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而是全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