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翘将军,16岁入党,22岁代表空军率队为第一届全运会及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飞行表演。戎马生涯中,曾先后驾驶国产飞机15种,飞行3000多小时,指挥部队3次击落敌机后,与立功将士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的嘉奖。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空司令员,空军中将军衔。
刘鹤翘将军专擅翰墨,兼工诗画,被誉为“将军书法家”、“军中一笔”。《鹤逸神飞——刘鹤翘将军诗书画作品展》于6月29日至7月17日在广州市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展出。
“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宋代诗人陆游曾于《烟艇记》中这样写道,以比喻艺者的胸襟远大开阔,就能容纳天地的壮丽景色,就能收揽万物的奇妙变化。刘鹤翘将军早年就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战争中,华夏大地,南天星空,都曾留下了他战斗的身影,更写下了光辉的战功。回首那难忘的三十二载春秋,既有壮丹江畔风雪严寒的历练,也有战机歼敌逐日追云的惊险;既有先后尝试驾驶十五种不同飞机的经历,也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做飞行表演的精彩;既饱尝了痛失战友的悲痛,也领略过受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欣悦光荣。金戈银鹰,叱咤风云,戎马生涯,赫赫战功,文韬武略,诗书寄怀,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之丰富为其艺术道路的长成积淀了深厚底蕴。
虽然为业余爱好,但由于入门正道,于楷、隶、篆、草、行各种书体皆研习得法,为其日后书法的晋境打下了坚实基础。其行书线条饱满、骨筋有力、张扬奔放;草书洒脱放逸、纵横驰骋、直抒胸臆;篆书遒劲挺拔、刚健涩拙、苍劲沉雄;隶书古拙峻实、开张聚散、跌宕合度……
刘鹤翘将军走上领导岗位后,虽公务繁忙,但一有空闲他就看碑读帖,无论何处,所爱碑帖随身携带。遇见合意的书法书籍,均收入囊中。时至今日,在其书房仍能看到书法书籍和各类碑帖占了半面墙,兴之所至,他就取下来翻阅、品味,眼研手摹。对历代书法经典的随手翻阅,可谓其繁忙工作之余的一大乐事。自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要位离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创作中。将军最喜写巨幅长卷草书,按其对书法的体悟,对于小幅尺牍,要经营得当并不难,但对于要处理好宏构巨制的章法,构成、节奏、开合等关系却是极为不易。正是基于不畏辛难、执拗的军人性格,使其能知难而上,而日有晋境。作品中的一点一撇,一字一句,于其看来,就如当年手下指挥的千军万马,进退自如,收放有度,充分体现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以及叱咤风云的胸襟气度。如其书法长篇巨幅作品《前出师表》,便是先将文稿烂熟于胸,贯通沉思,达至神怡、气和而意专,一笔在握,遂挥毫直书,龙蛇飞动,恣肆纵横,风驰电掣,须臾立就,酣畅淋漓。观者无不为其中那劲美饱满的线条、开合有度的独特气势所吸引,书家豪迈澎湃之情跃然纸上。领略其笔走风雷、气贯长虹的笔意,自然能感受到大气、开张、壮美的书风。
刘鹤翘将军走上领导岗位后,虽公务繁忙,但一有空闲他就看碑读帖,无论何处,所爱碑帖随身携带。遇见合意的书法书籍,均收入囊中。时至今日,在其书房仍能看到书法书籍和各类碑帖占了半面墙,兴之所至,他就取下来翻阅、品味,眼研手摹。对历代书法经典的随手翻阅,可谓其繁忙工作之余的一大乐事。自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要位离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创作中。将军最喜写巨幅长卷草书,按其对书法的体悟,对于小幅尺牍,要经营得当并不难,但对于要处理好宏构巨制的章法,构成、节奏、开合等关系却是极为不易。正是基于不畏辛难、执拗的军人性格,使其能知难而上,而日有晋境。作品中的一点一撇,一字一句,于其看来,就如当年手下指挥的千军万马,进退自如,收放有度,充分体现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以及叱咤风云的胸襟气度。如其书法长篇巨幅作品《前出师表》,便是先将文稿烂熟于胸,贯通沉思,达至神怡、气和而意专,一笔在握,遂挥毫直书,龙蛇飞动,恣肆纵横,风驰电掣,须臾立就,酣畅淋漓。观者无不为其中那劲美饱满的线条、开合有度的独特气势所吸引,书家豪迈澎湃之情跃然纸上。领略其笔走风雷、气贯长虹的笔意,自然能感受到大气、开张、壮美的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