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市场评论
文物争相回流 探析收藏市场“海归”藏品
来源:江南都市报 2007-07-04 09:20:5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中国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影响到各个方面,收藏市场当然也不例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势不但刺激着收藏者参与藏品交易的热情,也吸引着流失海外的文物古玩争相回流。这些“海归”藏品受到广大藏家的关注和追捧,形成了当今收藏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海归”藏品成抢手货

    据了解,目前国内十余家著名拍卖公司中,海外回流文物古玩已占全部拍品的50%左右,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60%,其中,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为中国书画和明清瓷器。一时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到处可见“海归”藏品的身影,有的还举行专场拍卖,海外回流文物古玩可以说是成了内地收藏市场上的“香饽饽”。

    “海归”藏品不仅成了各路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也是许多高价纪录的创造者。2002年11月,流落在海外达三百年之久的宋代书法家米芾仅有的三幅大字作品之一——《研山铭》,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拍中,被国内买家以2990万元的天价购得,最终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被收藏界认为是我国文物回流的里程碑。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回流艺术品从根本上改写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物古玩外流的历史,不仅对国家馆藏文物是个极大补充,也使许多珍贵艺术品由此进入民间,培育出一个巨大的市场,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在南昌滕王阁古玩市场,从东南亚一带回流的古瓷生意十分红火,一些古瓷一开箱就被等候的藏家一扫而空。

    ■藏品“海归”的成因

  综览海外文物古玩回流,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经济因素。“盛世兴收藏”,这是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普遍现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国力空前强大,在国内兴建了许多博物馆,并到欧洲大举购买名画等文物。日本和韩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腾飞之后,也都曾从海外大量回购其本国文物古玩。中国这些年来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力的极大增强,带来了购买力的巨大增长,为艺术品回流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反观,在亚洲金融风暴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的古玩市场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一些收藏家纷纷将其藏品出手,寻找买家。

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内地,有人拿成千上万元买一件古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今天成为了事实。经济的发展让很多人不但满足了温饱,还满足了收藏爱好,而且如今不少人已经将收藏作为显示品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在内地经济持续发展,买家实力雄厚的今天,海外文物古玩回流是必然趋势。

    二是文化因素。国际收藏界的不同文化认同,造成不同地区不同的艺术品类的喜好,也造成了文物古玩的地域流动。国外的鉴定专家对于中国文物,主要是书画、陶瓷这一类藏品的理解不如中国专家,从事这一领域的专家力量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特别是近年来赝品数量的增加,使得许多大拍卖公司心有余悸。美国的嘉士德、苏富比等大拍卖公司近年来就撤掉了纽约的中国古书画专场。滕王阁古玩市场的熊老板告诉笔者,改革开放初期,新加坡等地的老华侨从大陆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了大量古玩,如今这些人大都年高体迈,或已过世,由于他们的后代大多受的是西文教育,对中国古玩兴趣不大,所以只要价格合适都会出手。珍贵的中国字画、瓷器、玉器等文物古玩,这些有着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还是在中国本土能够得到最大的认同。

    三是市场因素。在收藏市场中的文物古玩,首先具有的是商品性,它们的流动更多地表现为受市场规律驱使的商业行为,即自然而然地从低价位地区向高价位地区流动。当中国内地提供了价值提升的空间,文物古玩自然开始回流。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收藏队伍逐年扩大,收藏市场开始红火起来,各类收藏拍卖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过数年的发展,内地文物古玩交易日益市场化,行情已经和国际上趋同,且市场反应非常灵敏。

据了解,目前除了中国台湾的官窑瓷器、日本的中国古瓷价格高于内地外,其他同一种文物古玩在内地价格总体上高于海外回流艺术品的来源地。如中国近现代书画,在国内市场上价位普遍很高,甚至比海外的市场价位高出许多。因此,文物古玩回流本质上是资本逐利的表现,是市场规律的吸引。而中国文物古玩价位的迭创新高,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藏家的关注,促使流失的中国文物古玩加快了朝国内流动的速度。

    ■藏品“海归”的渠道

    文物古玩流失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促使它们回流的渠道也不止一条。目前,我国海外文物艺术品的回流采取政府主导、民间补充和市场推动的策略。所谓政府主导,就是由国家出面征集和回流文物,国家文物局在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专设了文物鉴定研究室,负责文物征集和回流的工作。在以市场方式回流方面,主要有海外文回流物艺术品拍卖和企业、民间团体或个人出击海外市场等方式。

    中国各大拍卖公司在文物古玩回流方面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它们把握商机,率先在海外广泛征集拍品,部分拍卖公司已经把征集海外拍品作为日常业务,甚至在海外设立了自己的办事处和代理机构。海外文物古玩商家随即直接参与到内地销售回流文物,他们首先瞄准的也是一些著名拍卖公司,其次便是内地的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和古玩市场。尔后发展到海外收藏家团体在国外组织拍品,委托中国的拍卖公司在内地进行专场拍卖。

    企业是参与收购海外回流文物古玩的生力军,它们的热情值得肯定和尊重。浙江企业是进军海外市场的代表,有“夺宝兵团”之称。据悉,浙江不少民营企业投入巨额资金,购买回流文物古玩,部分企业还拥有自己的博物馆,藏品数量、质量都相当可观。

    古玩商是藏品“海归”的重要力量。南昌滕王阁古玩市场的古玩商们,近年来纷纷出境搜寻古瓷,开辟货源的新渠道,收获颇丰。有的出国次数竟比出省还多,年轻力壮的谭老板一个月内居然跑了三趟新加坡。

    部分收藏爱好者也充分利用出国的机会,在饱览海外名胜风光、体味风土人情的同时,不忘悉心寻宝,带回几件喜欢的藏品。

    ■客观理性地看待“海归”藏品

    “海归”藏品在市场上的不俗表现,使得回流文物古玩也存在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况,一些负面影响也应运而生。

    内地一些藏家因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片面地认为,似乎只有国内市场才有造假、制假、售假的现象,只要是海外回来的文物古玩,就基本不存在真假问题。其实,在海外,如果你莅临某家古玩店,主人同样会绘声绘色地给你讲述藏品传承的故事,你必须同逛国内的古玩店一样,小心提防。另外,市上红火的竞买场面撩动了不少商贩的心弦,一些造假的触角由此伸到了海外。

有人充当国际“搬运工”,把仿制品、赝品从国内搬到海外,再从海外搬回来,来来往往、进进出出之间,故事多了,真假也就难辨了,而且摇身一变成了海外回流文物,使得身价陡增。笔者在南昌滕王阁古玩店中,就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口的仿古工艺瓷瓶,器型规整,画工不错,而且釉面也有些包浆,极易迷惑藏家。此外,有不少古董商将国内仿制的瓷器送到国外拍卖行上拍镀金,即便流拍,回来时拍卖目录上也会赫然标注:该拍品曾于某时在某国际著名拍卖行拍卖。

    藏品是否海外回流并不重要,不管是“海龟”,还是“土”,关键在于是否真品和精品。客观理性地看待“海归”藏品才是正确的态度。最近,几场备受人们关注的“海归”藏品专场拍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拍品成交不足3成,成交额也与预估价相差甚远。据藏家分析,这些海外回流文物古玩受冷落,很大程度上与拍品的质量有关,藏家对拍品的身份有疑义。看来,现在藏家是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精明了,不会随意去赶潮流,把钱花在自己拿不准、看不明白的藏品身上。

    ■相关新闻

    文物回流大事记

    ●2000年春,保利集团以3000多万港币的价格拍购到圆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从而实现国宝流失海外140余年后回归祖国的愿望。

    ●2002年11月,流落在海外达300年之久的宋代书法家米芾仅有的三幅大字作品之一——《研山铭》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拍中,国内买家以2990万元的天价将其购得,被文物收藏界认为是我国文物回流的里程碑。

    ●2003年,上海博物馆在得知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有意出让被称为“中国书贴祖宗”的宋拓本《淳化阁帖》,立即抢先出手,最终以450万美元购得此本,让启功先生感叹说:“不见此帖,我死不瞑目”的“我们的国宝”回到国内。

    ●2003年,在嘉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距今已有1500年、被称为“中国现存最早书法”之一的书法手卷——晋索靖书《出师颂》,被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天价收购。

    ●2005年10月,旅美华人陈哲敬先生携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雕琢的古阳洞高树龛主佛的佛首,和唐代火顶洞左肋侍菩萨的头像等文物回到龙门,让阔别已久的佛雕得以身首重聚.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