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艺术界,蔡于良先生可谓是多重身份的怪才俊杰。作为一位画家,佳作层出不穷;作为一位资深的美术编辑,左右逢源而又硕果累累,特别在包装与推介艺术家的形式及路数上出手不凡,令人刮目相看。让我们诧异的是,其平日与艺友煮酒论画,切磋挥毫,笔底下却暗渡陈仓,当起准收藏家,且藏品旁门左道、巨细皆收,亦雅亦俗。也许是长期与不同的领域“杂交”所派生出与众不同的“嗅觉与敏感”,他近年来行动神秘,在画作、编辑、收藏领域里一片凯歌声中,竟默心潜练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专著 《黎族织贝珍品·龙被艺术》和《黎族织贝珍品·衣裳艺术图腾百图集》。这一成果的推出及时而有力地挖掘与保护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补了研究黎族民间艺术的一项空白。
黎族是海南的先民,他们在其长期的生存方式中逐渐形成自成一统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精神指向,其外化的建筑、服饰、民间艺术等样式独具一格,与中原文化“同质异构”。特别是在“纹身”、“龙被”、“黎锦”样式中,其纹样的形态、图案的形式、物种的选择、构成的方式、色彩的搭配间接地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万物、宗教的认识与理解,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及地域特色。这些文化遗产因其地域的相对封闭性不易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消解,因而自成体系、保持了其原创性与纯洁性。从某个角度来说,研究这些艺术样式就能从中窥视黎族先民的集体意识、文化心理、宗教精神、审美取向。历史上对黎族文化的研究多从其族源、人口人种、社会经济、风俗习惯、宗教等角度入手,其中所涉及到的纹身、服饰、生产工具、民间艺术等话题多为附带而过,没有对其进行专题的深入研究、而一部份工艺美术家则又多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主要对服饰中的图案式样、色彩进行一些浅层面的介入与研究,较少从文化角度对黎民的精神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梳理。因而,以服饰作为纵向的切入点,从其历史的根源、文化脉络、宗教精神角度对其图案的形成、样式、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作学术的研究,蔡于良先生可谓琼州第一人。
蔡于良学术专著的价值意义在于它既不同于史学家的角度,侧重于理性的考证;又不同于纯艺术家的角度,侧重于直觉的感悟与图式的阐释;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通过鲜明生动的视觉文本直指黎民的精神图式。这种“小题大做”的介入方式通过对龙被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工艺制作、民间艺术与宫廷贡品的互融特质,图案的象征、隐喻、构建等多层面的阐析去展现黎族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世界。尤其是对黎族先民原创的动植物图案与汉文化的 “龙凤”图案之间如何兼融、整合问题的论述中独具慧眼,将其置放在文化背景上进行观照,直逼黎族的宗教、自然观层面,从而更直接、形象地把握每个图案的生成价值与含义。这一颇具个性的探索为揭示黎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跨出了具有前瞻性的一步。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日益受到损害和破坏,黎族的文化艺术在这种趋势下受到严重的影响,有些艺术从样式到工艺制作方法已经频临灭亡。因而,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应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毫无疑问,蔡于良先生是这一举措的先行者,其研究的成果仅是这一征途中的一个驿站,任重而道远。希望这部专著的问世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加强各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合作,进一步推动我省各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为建设海南的文化品牌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