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润波讲述党史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主任李润波,是我国红色书报刊收藏的领军人物。
李润波通过老报刊展示将红色书报刊的社会影响推向高峰。2004年4月,他在平谷区档案局开办了“世纪阅报馆”,被中国新闻史学会确认为中国新闻史教育基地。
在世纪阅报馆的展柜里展出有革命导师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我国最早公开研讨马列学说的期刊——《读书杂志》;蔡元培于1916年留法时所创办的《旅欧杂志》、《华工杂志》,旨在动员华人到法国学习西方工业技术,后来不少共产党人赴法勤工俭学,探索革命道路,就是受此刊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李润波所藏《旅欧杂志》还印有北大教授钱玄同先生的藏章。此外还有抗日战争刚爆发时上海文化界救亡联合会创办的由郭沫若任社长、茅盾任主编的《救亡日报》;抗日战争期间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抗敌日报》、《冀东日报》。解放战争阶段的各种报刊资料则更为丰富,从国共谈判、上党战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及后来的三大战役、渡江作战、党中央迁入北平、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路大军横扫大陆残敌等重大要闻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报刊,几乎齐全不缺。
这里只要有成批的观众来,李润波馆长就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他往往是寓教于藏地向观者讲述党史、党报及其他革命进步报刊的历史知识。
李润波指着一份《每日译报》,讲起那是1993年,他从潘家园旧货市场地摊上花18元钱购得的。
《每日译报》高举民主、团结、抗日的旗帜,为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政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1938年5月9日到12日,连续四天长篇刊载《冀察晋边区见闻》;3月6日以很长篇幅介绍斯诺的《西行漫记》;8月23日起,又将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连载,9月4日还将该文汇编成单行本广为印发。
展板上还有很多反映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老《人民日报》,尽管是土纸印刷,但保存相当完好,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特别是当革命老前辈们看到他们曾经历过的重要事件的报道,其感受更是与众不同。
1996 年,北京市粮食局离休干部田平生到平谷观光,李润波在接待工作中了解到,这位老同志解放前在平谷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平谷过去情况比较熟悉。李润波就将一份 1948年9月12日的《冀东日报》送给他看,老人拿起报来逐字细阅,用颤抖的手指着报上的黑字标题《解放军某部攻克三河歼敌千余》喃喃地说:“我是这场战役的亲历者,当时由我负责后勤供应,仗打得很激烈,打了一天才结束,后来也知道见报了,但一直没见过那张报纸。没想到垂暮之年见到了,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这位老干部临走时请李润波给他复印一份,留作纪念。更有意思的是,李润波又拿这张报纸给一位时任国民党军营长的李胤昌老人看,老人同样很激动,因为他也是这次战役的经历者,负责三河城西下垫镇守备。战役紧急关头,他率部投诚,受到我方优待。这样的报纸,当事双方都能在李润波那里见到,确实是件很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