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记者在近两个月时间内,走访了北京、山东、山西、辽宁等地的数十个古玩市场。
商家普遍反映,现在的古玩生意没有前两年好做了。
一个周末,记者在沈阳一个历史悠久的古玩市场,从1楼走到2楼,面积达几千平米的商铺,顾客数量明显少于店主。记者和顾客聊天,很少有冲着买古董而来的,只是觉得那古玩市场的东西有意思,“闲逛一下,看看热闹。”
11月20日的下午3点,记者来到辽宁大连华宫古玩一条街,那里总共有几十家小型商户,但逛完一条街,记者只见到了连店主在内的11个人,大部分店铺都是铁将军把门。
在一家店铺,记者透过窗户看到室内摆了10多把有年份的二胡,但上面已积满灰尘。
山东济南的经营户刘德生告诉记者,2004年他的生意最好,只有半年时间,他就赚到了一套房子,天天忙得晕头转向,现在基本是很久卖不出一件东西。一年到头,总的利润很薄。
“长期来看,亏损倒不至于,毕竟古玩不像卖生活日用品,只要懂行,拥有几件好东西,总能卖出好价钱。只要脱手一次,就能弥补很长时间的亏损并利润不菲。”做了10多年古玩生意的刘德生对商海跌宕似乎见惯不惊。
清淡还是盘整
谈到生意的逐渐平淡,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古玩市场建得太多,分散了购买力。
山东烟台齐鲁古玩城总经理丁士勇对市场颇有研究,他认为,按城市人口计算,每50万人口拥有上百户古玩经营户比较合理。因为开古玩城不是开超市,它需要一定的市场环境。烟台原来只有一个地摊市场,生意非常兴旺,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大型古玩城,商户经营状况仍然不错,符合丁士勇的推算结果。
与102万城市人口的山东烟台相比,224万人口的大连市古玩市场竟然有6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叹息,现在大连的古玩城处于群雄混战。几个古玩城在抢占市场的同时又缺少大局意识,心思没有放在净化整个城市、整个行业的经营氛围上,甚至相互拆台。例如有几个古玩城是租房子开的。因为租金高,为了竞争,今天这个出个招,哗啦一下把别人的商户抢走一群;那个不服气,也出个招,哗啦一下又抢回去。经营的紊乱给收藏家的感觉很不好,很多人只能被动地穿梭于市场之间。
据了解,山东、浙江、辽宁、福建、广东、湖北等收藏重镇,从省会到地市,诞生了一批硬件设施一流、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古玩城。据不完全统计,大中型收藏品市场2006年开张的有100多家。激烈的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在许多地方都存在。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近几年全国收藏品市场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建的收藏品市场不可避免地分得了原有市场的一杯羹。从局部看,一些新建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一些原有市场明显落伍,一些商家的经营受到影响,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分流并不意味着总量的减少,只是总量的多少未必是每个个体都能感受到的。
在叹息生意难的时候,许多经营者还发现,货源的减少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意。真东西越来越难收,收上来价格也在翻番,这样的价格可能并不被藏家认可。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古玩市场目前的平淡与一些大众藏品缺少热点有着直接关系。三五年前,集邮市场涣散之后,粮票热、连环画热、徽章热、门券热,可以说热点此起彼伏。这些收藏品虽然算不上是古玩,但吸引了大批淘宝市民加入,这些藏品也在各种收藏市场、古玩市场、旧货市场中占有显要的一席之地。热潮过后,这些藏品的成交价、成交量都稳定在一个台阶上,爱好者不再迅猛增加,换手相对稳定。这种局面也使得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缺少了一种烘托。
成熟本应如此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古玩经营者也感到这两年的生意缺少了以往的热闹。他在北京一家著名的收藏品市场长期摆地摊,经营内容既有瓷器玉器,又有小铜件、小木件等杂项。问到经营状况,他说:“最近这一两年肯定没有前两年人多。那时候每个周末我的摊位前人流不断,有懂行的,但多数是不懂的,问这问那,也有不少人觉得价钱能接受就蒙着买,回去再琢磨真假。现在不行了,老客户越来越挑剔,有些新面孔一句话都不说,就在这儿左看右看,绝不轻易出手,估计也是懂行的。”不过他承认,他的总体经营额并未减少,甚至还略有提高。
北京一位收藏家的感觉是,几年前古玩收藏热刚刚兴起的时候,确实有不少普通市民带着发财梦想跻身其中。“我认识一个下岗后做交通协管员的人,天天在市场里买玉。你跟他聊上几句,他就会解开衣扣吓你一跳:全身绑满了各种玉器。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宋代的,那个是战国的,还有红山文化的。这一身玉都是个把星期里在市场上几十块钱一件买来的,他觉得认真盘一盘都能卖个几千块。现在的市场里基本见不到这样的人了,这位老兄也基本不来市场了。”他认为,前几年市场的热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赝品也有巨大的需求量,现在赝品需求下降,市场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归于平静。
中央民族大学的张铭心教授告诉记者,因为他曾在故宫工作11年,有朋友不停地找上门来请他鉴定。2004年前后,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被同类电话骚扰,有的还抱着坛坛罐罐找上门来,几乎清一色是赝品。现在请他做鉴定的人数大大减少,但是真品率却有所提高,“即便是赝品,那些假得离谱的也少了”。
山西古玩城总经理李文俊认为,前几年可以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快速生长期。那时候很多人是抱着靠买古董发大财的目的进入市场的。客观上,这增加了市场的人气,也增加了市场的成交量。但是,随着收藏者不断走向成熟、理智,收藏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人留了下来,一些人自然退出了。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市场成熟的体现。“古玩生意怎么可能像超市打折那样总是人山人海呢?真正的古玩也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供挑选啊,更何况还有一个价格门槛呢。”
许多经营户都有一个感觉,随着收藏知识的普及,瓷器、书画、玉器、古籍等传统收藏门类的懂行的人多了,收藏者的水准在不断提高,日益理性成熟,不再盲目跟风。
所有的市场都是先繁荣后规范,然后走向新的繁荣。古玩市场正经历着第一次从繁荣走向规范的过程,不再人山人海也属正常,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品牌即将闪光
沈阳鲁园古玩城总经理孙屹认为,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潜力非常巨大。但是对商家而言,诚信、品牌的问题已经摆在面前,不容回避。
作为经营户,亘古不变的是诚信。对此,山东德州齐鲁古玩城蕴宝斋老板耿光东深有体会:“古玩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多的是人文精神。古玩相对来说利润很大,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的通说,但如果自己没有文化内涵,不讲诚信,别说三年不开张,30年不开张也正常。想一夜暴富那不叫经营,只能算诈骗。”
他告诉记者,自己干古玩多年,从没感到过生意难做。首先是他喜欢学习,能够以较低价位淘到好东西,其次是广交朋友,了解各地的最新信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自己在业界的良好口碑,吸引回头客尤其是有实力的大客户,古董一般都能卖个好价钱。
作为古玩市场的管理者,更需要有大局观念。山西古玩城总经理李文俊认为,古玩城的投资者和管理者要有品牌意识,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整个市场的声誉,不能停留在商铺能够租出去就万事大吉。
古玩市场也好、经营户也好,藏品特色加诚信服务就是品牌。市场越规范、越成熟,这些品牌越会显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事实上,一些品牌已经形成,如北京、上海等地就涌现了品牌收藏品市场,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氛围和经营理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淘宝者,生意始终十分红火。
北京大学一位喜爱收藏的学者对记者说:“你看那些名牌服装,五年前市场比较混乱的时候,假名牌泛滥,大家没觉得真名牌有什么好,愿意花大价钱买的人也很少。现在呢?市场规范了,真名牌有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收藏市场也是这样,市场即将完成最基本的成熟规范,这时候就是品牌力量开始展现的时候。品牌可不仅仅是知名度的问题,它的基本要素是诚信,此外还包括独特的文化特色。具备这些内涵的市场,一定会随着市场的发育迅速强大起来”。(曹怀宇)
(来源:收藏拍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