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北京文物专家桂林鉴宝 文天祥手迹惊现桂林城
来源:桂林晚报 2007-07-10 12:55:0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近日,在市图书馆榕湖分部举行的“桂林民间收藏品鉴定会”异常火爆。许多市民不顾酷暑炎热,将自己“镇家之宝”拿来给专家验明正身。结果三天下来,用专家一句话总结就是,两极分化,赝品居多,好的很好,差的很差。

  十有八九是赝品一张真迹一飞冲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市民的“镇家之宝”都为赝品。“瓷瓶讲究比例协调,尤其是瓶肩处,圆滑流畅,有美人肩之称,而你这瓶肩宽而平坦,叫张飞肩比较合适,所以为赝品。”一市民带来的明清瓷瓶一眼就被鉴宝专家牛福忠教授鉴别出真伪。而另一市民则拿来了一造型奇特的圆肚壶,该壶全身布满土迹,看样子也有很长历史,鉴宝专家朱民英教授用湿纸巾一抹,结果壶上土痕一下被擦掉了许多。“如果是古代的,经过长时间,很多部位泥土都会渗透进去,不可能擦出这样的效果,而该壶造型为马上民族所用,所以为现代仿元的。”还有一小伙拿出的一锈迹斑斑青铜鼎也未能通过考验,经牛福忠教授查看后点评:该鼎纹路不清,字体不明,且青铜一般不会整体起锈,另外,该鼎太薄,鼎作为祭祀用品都很厚重,所以为赝品。

  而这其中,最令人大跌眼镜的要属一市民收藏的玉菩萨头。该玉菩萨头有巴掌大小,雕工精美,周围人看了无不啧啧称奇。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牛福忠教授认为该菩萨头实为玻璃而非玉,原因有二:玉用脸部贴着时有明显的冰凉感觉,玻璃没有,且该菩萨头眉下有一气泡,玉是没有气泡。该市民听后难掩失望之色,直呼“上当了,上当了。”

  当然,此次鉴宝会除了层出不穷的赝品外也有不少惊喜,其中最大的意外就是一市民的一幅文天祥字被鉴定为真迹。“这本是无价之宝,但顾客非要估个价,于是我说,保守估计也在500万以上。”牛福忠教授表示。

  收藏还需摆正心态先学知识再淘宝

  牛福忠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收藏很热,市民鉴别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市场上赝品占绝大多数。这与在桂林的鉴宝结果不谋而合,大概赝品占80%以上。他说,现在人们收藏有个误区,即心态不正确,不为收藏,只想增值,很多人开口就问三个问题,“这个真的假的?”“值多少钱?”“到哪可以卖?”他认为,抱着这样的心态是没法成为一个好的收藏家。他同时表示,很多市民喜欢到地摊淘宝,但在不具备相关知识的情况下非常容易上当受骗。“天上掉不掉馅饼,当然掉,但中国十三亿人,砸不到咱头上。”为此他特别道出了自己总结的16字收藏真言,“心态平和、少听故事、广交朋友,多多实践”。

  “作为收藏爱好者,首先要懂得区分古董和旧货,如果连这个都区分不了就更谈不上什么收藏了。”朱民英教授认为,所谓古董就是艺术加时间,两者缺一不可,比如河里的鹅卵石,可能上亿年,有时间却没价值,不能称之为古董。而旧货尽管也是古代的,但是没有任何价值。此次就有很多市民把旧货当成古董拿来鉴别,其中一市民就拿了一双据说是其奶奶的奶奶穿过的靴子,这个明显属于旧货而非古董。他还谈到目前桂林很多收藏者最关心的是古董价格,“其实古董价格很难估计,不确定因素很多,比如拍卖,底价10万,大家都识货可能最后会拍到上百万,而相反,如果不识货的居多,可能连10万也卖不出去。”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