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受收藏家追捧
2007年的春天,艺术品市场的火热温度从纽约一路蔓延到香港。
3月,苏富比纽约春拍会的“亚洲当代艺术品”专场以超过2亿元的成交总额落下帷幕,不仅超过了预估的上限,也创下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目前为止成交额的最高记录。4月,苏富比香港春季拍卖会再获骄人成绩,首场拍卖总成交额就超过2亿港元,现代中国艺术拍卖部分中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万港元(约92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 刷新中国画家画作的世界拍卖纪录,并大幅打破画家本人不久前的世界纪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代艺术的持续火热。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曾梵志为代表的当代油画艺术家依然是收藏家们的宠儿;徐冰、蔡国强、艾未未等为代表的装置和综合材料作品也在拍卖市场受到热捧。在300多件拍品中,1989年后的中国现实作品得到了市场充分肯定。以中国符号为标志并大打政治历史牌,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作品在纽约的拍卖市场上依然最受追捧。
其中尤以张晓刚为最大的赢家。 纽约春拍中,成交价前10名的拍品中有一半是来自张晓刚的作品,个人的总成交额就超过了3200万人民币。 其《血缘系列:三个同志》尽管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打破张晓刚的个人拍卖记录,但仍然在激烈的争夺中,被欧洲的一位私人收藏家以211.2万美元的高价买走,这幅表现“当时的中国形象”的两男一女均着军装,胸前别毛主席像章,前排两位男子戴着红袖章的作品,成为该场拍卖会最昂贵的拍品。在香港的拍卖会场,至少有6名买家竞投张晓刚创作于1993年的《天安门一号》,这件估价500万至700万港元的作品,最终由一名亚洲私人收藏家以电话标得,成交价为1544万港元(1,975,394美元)。
除张晓刚外,岳敏君的露齿傻笑的大嘴人物形象和“玩世现实主义”风格依然受到纽约市场买家的极力追捧,创作于1993年的作品《金鱼》在6位竞拍人激烈的电话竞拍中以人民币约1100万元的价格成交,一举打破了画家个人单幅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
曾梵志的《面具》被一位韩裔美国人以50多万美元的成交价拿下。现实主义画家冷军的作品《五角星》,以高出估价近4倍的12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一举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成为拍卖会的最大黑马。然而,尽管有骄人的成交总价,仍然有24%的作品流拍,和去年的纽约春拍会对于“中国当代题材”的火爆追捧情形相比,人们对于这个门类的狂热已经开始慢慢进入冷静和成熟的阶段。
艺术品投资回报首超股票,长期持有降低风险而不影响收益
异常活跃的拍卖市场给艺术品投资指数提供了大量最新的市场数据,2006秋季及2007春季的拍卖会提供了近1000个重复销售,可以用于更新数据。更新后的最新的梅摩指数(Mei Moses)(注:梅摩指数是一项被西方金融投资领域普遍认同的艺术品专业投资指数,由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副教授迈克尔·摩西与他的同事梅建平教授等共同编制)显示,艺术品的5年和10年期回报率首次超过股票。
2006年,梅摩指数的1年期回报率为18.3%,涨幅在历史上仅次于1987-1990年的艺术品泡沫时期的几年,明显超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8.3%的增长。 这是艺术品第一次在最近5年的年回报率(11.6%)和最近10年的年回报率(8.5%)方面超过股票(分别为6 .1%和8.4%)(图1)。
从艺术品和股票不同持有期的年复合回报率分析,过去25年,股票超过艺术品;但是,从1961年至今,二者相差无几。梅摩指数之所以采用1961年作为统计起始年,是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出现大量半年期数据,足以形成一个有信服力的指数。
从1961年至今的半年平均回报率来看,艺术品和股票很接近。如果用半年回报率变化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则最近10年,艺术品不仅平均回报率更高,而且其风险第一次与标准普尔500接近。这主要是由于艺术品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低迷后,最近出现系统性上涨导致的。而股票则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系统性上涨,2000年出现大跌,然后缓慢恢复。不过,从更长的持有期看,艺术品的风险仍然大于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梅摩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的半年增长率相关系数很低。两者在过去50年和25年里的相关因子分别是0.02和0.06。这显示出艺术品能够在多样化投资中发挥积极作用。数据显示,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艺术品的表现超过了股票。此后,股市开始走牛,而艺术品在上世纪90年代大跌后进入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恢复期,这也是标准普尔500指数长期回报率超过梅摩指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