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猫图
潘玉良比张大千大4岁。“大千弟”、“玉良大姊”,二人在近三十年的交往中,称姐道弟,结下深厚的友谊。目前正在省博展出的“画魂——潘玉良作品展”中,有一幅彩墨《豢猫图》立轴,从这幅画上我们除得到了艺术欣赏上的高度满足,还为此画背后一段故事所感动。
1956年5月,57岁的大千先生第一次赴巴黎举办画展时,他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61岁的“玉良大姊”,这是他1937年与玉良南京分别后的相逢。画展期间,玉良多次请“大千弟”到家叙旧。一天下午,玉良备了一桌酒菜,陪客的只有常玉和王守义两人。常玉,四川人,旅法著名油画家;王守义,河北人,早年赴法勤工俭学,与邓颖超、聂荣臻同班同学,后在巴黎开饭馆,现为旅法华侨俱乐部主任。邀四川同乡陪客,请高级厨师做菜,可见玉良的用心。一盘辣椒红烧鲤鱼,一碗香喷喷的四川鱼乍肉,“万里海外,能在大姐家吃到如此考究的家乡菜,恐怕是找不到第二家了!”大千吃得很开心。
叙旧长谈,夜深人静,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在塞纳河畔上空回荡。大千先生的视线投向墙上图钉按着的一幅彩墨画,它是玉良刚完成的立轴《豢猫图》。两只与真猫一样大小的白猫,相互嬉戏,形象生动。背景是简笔山石,斜出的枝头摆动几片绿叶,笔墨清雅,主题突出,大千手捋胡须,赏画入神。“能在上面题几个字吗?”玉良说着,常玉便取下画,王守义清理案桌,大千略加思索,挥毫写下五行长长的题语:“宋人最重写生,体会物情物理,传神写照,栩栩如生。元明以来,但从纸上讨生活,是以每况愈下,有清三百年更无进者。今观玉良大家写真所豢猫,温婉如生,用笔用墨的为国画正派,尤可佩也。”下面是落款钤印(见图)。这时,大千又发现玉良卧室镜框内一幅墨荷画,好面熟,原来是他20年前绘赠玉良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潘玉良在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任教,家住上海,与当时同住沪上的张大千就有交往。1936年,大千受聘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二人交往更加密切。一次潘玉良画作在南京展出,第二天发现多幅画被破坏,有的还写有“青楼女”等不干净的话。就在这次玉良决定二次赴法前,大千特作《墨荷图》惠赠,玉良一直挂于卧室。
1956年7月,潘玉良赴英国伦敦办画展之前,她致函邀请卜居巴西“八德园”的“大千弟”,结伴同行。这次在伦敦大千又为玉良画了幅国画《百感图》。画面上一位古装老人,双目炯炯,长须拂胸,伫立旷野,两袖清风,风吹草动,忧心忡忡。画中自作七言诗一首,并有“请吾家玉良大姊教正”字样。这幅画连同《墨荷图》现均藏安徽省博物馆。
1957年秋,张大千特约潘玉良携带20幅画与他的画作赴台湾同台展出。其间,二人还合作一幅四尺整宣横幅《梅竹图》。1978年大千先生移居台湾后,此画被台北美术馆收藏。
1959年,巴黎博物馆成立永久性中国画展览,潘玉良以她“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长”的身份,邀请张大千赴巴黎。大千携12幅作品参加了开幕式。也就是乘此机会,潘玉良精心为张大千雕塑了一尊铜质头像。大千非常满意,并捧抱铜像一起拍照留念。法国政府有个规定,潘玉良作品未经批准不得出境。这尊与大千脸面同大的头像,现藏巴黎现代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