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西洋镜里看博览 "海派艺术"你真的懂了吗?
 来源:新民晚报 2007-07-18 10:04:1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在评价有上海特色的事物时,人们常喜欢用“海派”这个标签:海派绘画、海派小说、海派建筑、“海派风味”、“海派服饰”……甚至“海派生活”。但是,在被当作“万能膏药”随处贴的同时,有多少人能说清“海派”二字的由来,又有多少人能悟透“海派”二字的内涵?

    西洋镜里看博览

    海者,纳百川;上海,海上也。凭借特别的地理位置,一个平凡的渔村在百余年间成了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各式各样的人蜂拥而至,带着他们的梦,还有他们的文化。同治、光绪年间,一批画家来到上海,以任伯年、胡公寿等人为领袖的一派画家重品学修养,倡个性自由。面对当时上海纷乱的文化状态,他们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纳民间艺术样式,借鉴西洋画技,追求雅俗共赏的化境。杂糅众家所长,融古今土洋为一体,形成了在中国画流派中占重要一席的海上画派,又称“海派”,这便是“海派”一词的肇始。

    绘画,往往是革新的先锋。清末,从画坛刮起的“海派”风慢慢影响到了戏剧、小说、建筑及其他艺术门类。今天仍支撑着城市天际线重要一段的上海历史建筑是近代上海“海派”风力之劲的最好证明:从一段马路,甚至一幢建筑里就能看到多种跨度极大的文化元素撞击和融合。这在其他城市都是罕见的。

 

  像雾像雨又像风

    源流并不难考,但要为“海派”给出清楚的定义却极费周章。多少对上海十分了解且感情丰沛的文人想了又想,最后从笔端倾泻出来的常常只是点滴回忆与断章。而对浸淫在“海派”文化下产生的“海派”艺术及其作品,各人心中亦有不同的印象。

    对于在徐汇区住了几十年,近年迁至近郊的潘先生而言,“海派”是一种怀旧的情愫:“从前那老房子虽然煤卫都不方便,但住在里面感觉好啊!摆了我爷爷传下来的红木家具,有壁炉、有拼花地砖,大门的窗户上是彩色玻璃,木质的楼梯窄是窄,扶手上的雕花可考究了。现在住的小区一切都称心,只是觉得这样的房子哪里都有,而那老房子独一无二。”

  

    当今年轻人对“海派”又有别样的理解。孙小姐在外企工作,被问及她心目中的“海派”及“海派”艺术时,她沉吟片刻,说:“‘海派’有点小资的味道,蛮洋气的,同时带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就我而言,对‘海派’艺术的欣赏不只是针对艺术品,我会很看重欣赏的形式和过程,比如在石库门画廊里看抽象画,或者边喝卡布奇诺边听评弹。错位搭配虽然荒唐,但感觉就是有上海特色的‘海派’。”

  众里寻她千百度

    从前“海上画派”有鲜明的创作特点:多元、开放、扬弃、创新。虽然到今天对“海派”仍然难下定义,但这四个关键词却几乎是大家的共识。或许是因为她的这些特性,让她善变,而且,能在不同的时候,在不同人眼中,呈现不同的形象。在中国已待了好几年的安娜塔·席勒女士坦言自己不喜欢某些“海派”艺术作品,凡事严谨的她将那些用“海派”标榜自己的作品比作“插了其他鸟儿羽毛的麻雀”:“它们给人的感觉是杂乱无章,一堆没有意义的符号。他们以为这是创新么?只是肤浅的抄袭与拼缀罢了。”

    批评虽然尖锐,但不可否认,她点到了现代“海派”艺术的软肋。在“海派”艺术诞生的最初,它确实是种先锋的试验,但是当时进行试验的人有着极深的国学修养和内涵,植根于中华厚重的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去芜存菁,成就了“海上画派”的繁荣。“海派”不是对创作形式或内容的总括,她象征着一种创新态度,那是上海一直为之自豪的城市态度。而今天的一些所谓“海派”艺术往往沉醉于对过去的表层模仿,或者生硬地拼凑以期出奇出新。却不知没有深厚文化和深度思考的支撑,艺术品不可能拥有灵性,也不可能获得流芳后世的隽永魅力。

    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总有些“海派”情结,我们常常探寻记忆中属于上海的那抹风景。但回忆总在过去,要让风景常新,就要懂得成就那样风景的精髓,继往开来。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