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人物专题
流淌的艺术之美 旅欧画家张文斌的艺海独游
来源:中国收藏网 2007-07-20 10:23:1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近几年的中国艺术收藏界,更多仍在海外探索耕耘的潜力艺术家也逐渐引起国内收藏界的注意。旅欧18年的画家张文斌即是其中一个,这位18年前从北京迁居奥地利维也纳的画家,直到今年其作品才刚刚流入国内市场,然其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便立即引起收藏界的热烈关注。
   
    流淌的艺术之美
   
    在欧洲,张文斌被认为是中西艺术结合的成功画家。而在国内,尤其是艺术界和艺术收藏界,他却并不为人所熟知。这除了与他恬淡性情有关外,还由于在中国艺术市场飞速发展的这十多年,张文斌始终游离于这个市场。张文斌尽管依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除了偶尔回国内参加艺术展览,他在国内几乎完全没经营自己的艺术。只是朋友喜欢他的艺术帮他在国内出版了一本欧洲写生集。但只要他的画一露面,其与众不同的特质便能引起高度关注。在年初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没有任何宣传,初次在内地拍场露面的张文斌的5幅作品成功拍出4幅。
   
    张文斌出身于一个艺术之家,自幼喜好书画,广袤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是他驰骋艺坛的深厚源泉。张文斌父亲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后成为国民党傅作义部队的高级官员。母亲则是内蒙古丹府的“格格”。张文斌有一半的蒙古血统。抗战让父亲离家很多年音信全无,张文斌随母亲住在呼和浩特,从出生到上小学,张文斌在姥爷家住了8年,最大的兴趣是观摩学习姥爷家府宅挂着的一幅幅书画。姥爷家被称为“丹府”,老姥爷是前清皇帝派驻蒙古的督统,正一品官衔,张文斌小时候还见过道光皇帝御题的金光闪闪的匾额。姥爷家的旧藏成了张文斌最初的美术启蒙老师,激发了他天性中天生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读到初中,他已经是学校有名的小画家。50多年前,中央美术学院院办主任、中央美院附中创办人和首任校长、中国美术界著名的伯乐丁井文,站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所中学的宣传栏前,偶然看见了张文斌画的一幅吴运铎肖像画。那幅张贴于学校宣传栏里的吴运铎像即是他看过吴运铎照片后凭记忆画的。那时吴运铎是全国人民的榜样,也是张文斌的偶像。这幅画改变和决定了张文斌的一生。他被丁井文特招并举荐进入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这时17岁的张文斌进入专业美术院校学习,标志他正式走上艺术之路。这条路他一直走到现在,而且从中国走到了现代艺术发祥地的欧洲。
   

 

    从1988年旅欧,他一直在欧洲潜心艺术创作和中欧文化交流活动。他几乎走遍欧洲,也画遍欧洲。他在欧洲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他的大量油画、水粉画和国画被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等很多国家的公立机构和个人收藏,他是奥地利总统艺术奖金获得者,他是奥地利官方授予的职业艺术家,享受着政府的厚待和社会的尊崇。他还是著名的欧洲ST.LUKAS艺术协会会员,这个沙龙是欧洲主流艺术家的组织。中奥通航的纪念表被命名为“张文斌表”,表的底图就是张文斌的作品。在1998年9月成立的奥地利中国美术家协会上,他当选为主席。他受邀参加了国内两次比较大规模的全球性的艺术展,1998年初,他参加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在京举办的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他的画作《维也纳风情》在参选的1.8万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铜奖。另一次是2005年的北京双年展,他的《多瑙河畔》获选。
   
    在欧洲,他是著名的华人画家。好莱坞巨资投拍的表现奥地利著名画家生活的电影《克里木特》,张文斌被理所当然征用来客串剧中一个在北京胡同里画画的中国画家,他在电影中用形似张大千的造型表演了一段水墨淋漓的中国画功夫,导演看着张文斌激情洋溢的本色表演,连伸大拇指,镜头一次拍摄就过。张文斌笑说这是他平生挣的最轻松的钱。殊不知他电影中看似偶然轻易的表演实则是毕生功力的一次艺术体现。
   
    张文斌这些年的画多以欧洲风景为题材,画面表现已经完全艺术化,绘画语言已经逐渐摆脱具象,而趋向于抽象具象之间的知性态,他很少为作品取具体的名字,实际上我们看他的画已经不会去追究他画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我们感受到的是跳动流淌的旋律感觉,是艺术之美。
   
    住在维也纳的张文斌也受到音乐之都的艺术熏陶,多年来他画画时养成了边听轻音乐边画画的习惯,的确,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艺术。看张文斌的画,如同听优美抒情的轻音乐,线条色块如同音符流淌在宣纸上,我们能看到画中的节奏和韵律,能感受到一个艺术家满怀的激情。
   
    坚定的写生主义
   
    张文斌的专业是油画,也全面学习其他画种,尤其国画。他一生的恩师吴冠中教油画、水彩。白雪石教山水画。高冠华讲授水墨写意花鸟,还有素描,期间也亲受卫天霖、邵晶坤等诸多优秀教师的教导。五年的训练足够让他实现从业余到专业的跨越。
   
    文革期间他还和几个同事一起支撑着《北京少年画报》,这份文革期间唯一幸存的杂志由四个艺术家包办了所有文字和图片的创作和编辑,洪图做主编,张文斌、范曾画插图,刘炳森写字。他很庆幸,即使在那个动乱年代,他也一刻没有放下他的专业,他大量的写生、创作,尝试各种各样的艺术样式。无论如何,当他重新将创作还原到艺术本质上时,他的表现技巧和表现能力已经足够让他驾御任何题材。
   
    他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追随老师吴冠中当年的足迹游欧洲,画欧洲。这个愿望在1988年实现。作为访问学者,他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邀请讲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出国时他携带大量多年创作的国画,没承想他这些画到欧洲后被奥地利、德国、法国喜欢艺术的朋友一扫而空。他一下先“富”起来,便带着夫人过上了旅途画家的逍遥生活,边旅游,边写生,边创作,真的把欧洲玩个遍,画了个遍,速写本一摞一摞。
   
    张文斌说他自己是坚定的“写生主义者”。每到一地,重中之重就是画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年丁绍光邀请张文斌夫妇到美国参加一个世界华人艺术家聚会,丁绍光开一辆“大奔”去机场接他,是真正海外华人艺术领袖的气派。到他的大别墅,张文斌却不大“珍惜”和画家们的交流机会,携夫人跑出去逛街去了。下午回来的时候大伙惊讶地发现他已经画了一本美国速写。
   
    与老师一样,张文斌也是油画国画兼修,画油画的人必须会国画,这是吴冠中当时对油画专业学生的要求。张文斌出国前主要画油画、水粉画和水彩画,出国后他接触一些欧洲画家,发现他们使用宣纸画画,用的是西方的颜料。画出的味道不同凡响。张文斌比较震动,回头来重新审视国画。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一直为西方现代艺术提供着艺术灵感和源泉。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再是单一画法流行,更多的是各种艺术样式混合综合的艺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现代艺术展览,在绘画材料项标的是:综合材料。这种标注有一天会越来越普遍。从80年代末期开始,张文斌就开始主要从事国画的创作和探索。
   
    而这都是受了吴冠中先生的影响。张文斌至今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在艺术学院课堂上看吴冠中先生的画的情景,简单的线条色块,美感和情趣就出来了,张文斌想,原来画可以这么画。吴先生的绘画语言影响了张文斌一生。张文斌的画的确有唯美蔓延画中。这点与老师吴冠中追求形式美是一致的。从张文斌画中的线条和色块,能看到吴冠中的影响,但对同样绘画语言的使用,师徒俩体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情趣。有继承,有明显风格区别,也有发展。作为吴冠中的弟子,张文斌已经走出吴冠中,形成了有着鲜明张文斌个人印记的绘画风格。
   
    吴冠中曾经这样评论张文斌:张文斌70岁能出气候。张文斌说,先生认为我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到了70岁应该出成果,并非专门是对我的艺术的预言。低调和谦逊,不事张扬,这就是张文斌。实际上,几十年的积累和辛勤探索,张文斌的画的确已经到了一个凤凰涅 的阶段。
   
    张文斌的国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画,尽管仍然画在宣纸上,但很难以一个准确的称谓来定义。他的画对宣纸品质要求高,画里有中国传统的水墨,也有丙烯,还有油彩。色彩颜料他用的基本都是石质颜料,而且多用进口颜料。这种颜料的优点是色彩稳定厚重不变形。使用厚重的颜料画国画很容易画死成匠,缺乏生气和灵气,国内很多重彩画画家就在石质颜料上变成画匠。张文斌的国画黑色水墨往往非常惹眼,而其他色彩鲜艳亮丽,搭配起来画面有厚重感却异常流畅协调,而且变化多端。
   
    与老师吴冠中相比,张文斌用色更加华丽张扬,结构更加铺排丰满,如果我们把吴先生的画形容为一种南方灵动简约的婉约之美,那么张文斌的画则给人北方热烈奔放的壮美感觉,这应该是师徒间最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骨子里带出来的,是个性性格以及生活背景差异的必然结果。
   
    张文斌的综合修为当然比不上他的老师吴冠中。但张文斌扎实的功底、丰富的阅历、永远学习探索的精神以及心中洋溢的难能可贵的浪漫激情,已经让他无限接近艺术的真谛,接近至臻至美,他已经站在了艺术发展尤其是国画艺术的前沿,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给予热烈的期待,相信更加震撼的作品会不断地奉献出来。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