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精粹 推出唐卡艺术精英
桑吉本、 娘本、仁青加、公保加榜上有名

首届中国唐卡大师颁奖仪式现场(张涛摄)
首届中国唐卡大师评选颁奖仪式于2007年7月2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桑吉本、娘本、仁青加、公保加获得首届中国唐卡大师称号,旦巴、公保、兰周卡、白玛达娃获得首届中国唐卡杰出艺术家称号。全国书画院协会秘书长谷福海、青海省美协名誉主席马西光、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康金成、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西藏民间美术学会会长丹巴绕单、中国书画报执行社长何东、美术报总编辑蔡景富、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副会长王玉良、柴京津、人民日报画院常务院长杨泓、全国书画院协会培训部副主任张国兴、西宁画院院长田昕、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主任吕霞、青海文博书画院院长刘绍艾等参加颁奖仪式,并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此次活动的评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尼玛泽仁专门题了“佛心、佛画、佛缘”的题词,由于出访,特委派代表多尔加参加仪式。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为活动创作了作品。《首届中国唐卡大师获奖作品集》同时发行。
首届中国唐卡大师、唐卡杰出艺术家与评委丹巴绕单合影(张涛摄)
唐卡是佛教文化与藏族文化相结合产生的一朵艺术奇葩,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传承发展唐卡艺术十分重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却一直没有为唐卡艺术设过全国性的专门大奖。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服务中心、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全国书画院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文化博物馆筹备组主办,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人民日报画院、甘肃省文联、青海省博物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西藏区美术家协会、西藏大学唐卡研究所、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中国唐卡大师评选、宣传、推介系列活动,以弘扬我国的唐卡艺术,宣传著名的唐卡艺人为宗旨,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中国唐卡大师。这次活动自2006年9月启动以来,历时近一年,得到广大唐卡艺人的积极响应,参与者众多。经过以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唐卡艺术家尼玛泽仁为主任的评委会专家认真、公平的评选。广受瞩目的首届中国唐卡大师和中国唐卡杰出艺术家光荣诞生。
桑吉本-堆金文殊

娘本-长卷局部

仁青加-文殊五尊

公保加-八马财神
颁奖仪式上,获得大师称号的著名唐卡艺人桑吉本代表获奖者发言,表示感谢主办单位,获得大师称号后,一定要继续努力创作,为传承发展唐卡艺术做出新的贡献。与会的领导、专家纷纷发言,认为举办中国唐卡大师的评选、宣传、推介活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民族和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和谐,增进海内外热爱唐卡艺术的人士的联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家希望把这项利文、利民、利国的活动坚持下去,越办越好。
颁奖仪式结束后,举办了交流联谊笔会,马西光、丹巴绕单、谷福海、康金成、王玉良、柴京津、何东、张国兴、杨泓、田昕等著名画家纷纷挥毫作画。画家们还赴玉树藏族自治州参加了赛马节采风活动。
近期,获奖的中国唐卡大师代表团将赴台湾等地举办巡展。(张涛)
关于唐卡
唐卡是藏语,最初表述的是藏民族的一种宇宙观。“唐”表示从一个点向无尽的空间放大和扩展;“卡”表示对这个空间进行不断填充,使之充满吉祥美好。后来,唐卡专指藏式卷轴画。
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那时青藏高原上除寺庙里供奉佛像外,游说的僧人会随时悬挂佛教布画,向人们讲经说法。藏族人游牧于雪域高原,一卷卷的唐卡,成为他们随身携带的神圣庙宇,可以随时祈祷和参拜。
唐卡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除以佛教为主外,历史、民俗、天文、历算、藏医药、人体解剖图等皆可入画。具有宗教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被国内外人士称为“青藏高原的大百科全书”。
唐卡的创作过程非常讲究、复杂。绘制前要向活佛问卜,选择吉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一边诵经,一边备料。然后经过准备画布、定位起稿、铺底着色、精心勾勒、描银铺金、开光加持等过程。绘制一幅简单的唐卡需十几日至几十日,绘制复杂的唐卡要数月至几年。
唐卡须用纯天然颜料,因此,性能稳定,色彩保持的时间很长,可以几百年不变色。
唐卡主要画在经过处理的布上,也可以画在牛羊皮上,或画在墙上、纸上。
唐卡艺术发展到今天,流派众多,新人辈出,技法不断出新,作品异彩纷呈,广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被誉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奇葩。
联系人:谷福海 张涛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小关北里217号 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
电话:010-64954341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