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市场评论
暴利的投资板块 谁能搞定金融化的艺市?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7-07-28 13:45:3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2006以来,中国几乎进入了基金时代,艺术市场这个号称最暴利的投资板块,最近好像也是进入了花样秀时期。艺术市场方面的投资模式尝试可谓热情颇高,先是墙美术馆推出艺术银行业务,接续的就是民生银行( 14.14,-0.31,-2.15%)的非凡理财系列“艺术品理财计划”1号产品。这真是中国艺术市场此类形式的1号产品,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专家学者、业界专家、艺术藏家、普通客户纷纷对这个表示深度关注,抱怀疑态度的占很大一部分,针对投资门类、市场判断、专家资质、稳妥程度等的质疑不绝于耳。无独有偶的是,在中国业界怀疑专家资质的时候,海外的专家倒是有兴趣到中国来走穴传经,那位叫做菲利蒲·霍夫曼(Philip Hoffman)的老兄,是英国伦敦一家艺术基金的主管,在这个行业颇有声誉。

  银行投资艺术品并不少见,民生银行绝非全球首创,但是如果不保本那叫做理财倒是有点怪异。以基金的形式投资艺术品也是稳妥之计,可以通过艺术门类的组合来规避风险确保收益。而银行的金融机构的介入,本来应该是可以利用其资金规模和投资专长为艺术市场带来新的可能性,而其稳健的投资模式也可带来稳定性,但是既然是基金投资,那么这样的一个名声在外的金融机构购买行为一定会形成一定的导向性,仿效行为的产生会将盈利机会扼杀掉,而2年的时间又不足以以时间换增值空间,所以还是需要其他的模式补足这一块缺陷。

  隐密性私募基金在这个行业倒是大有可为,以纯投资的角度讲,被当作无名小卒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有在专业眼光下严密的资本组合规划和进入退出时机选定,那获得的回报应该是很可观的。而资本量在一定限度的控制,形成封闭式工具,对于市场的干扰性也不会很大,呈现的是一种良性的跟进机制,因为大资本投入搅浑市场对其本身也并无利益可言。目前已经有一些这样的个例在市场中出没,这也是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之后的一些新路径。

  当一个市场具备一定的可自由兑换的产品数量、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相对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这个时候就基本上具备金融化气质。而融入金融工具来征服一个专业性颇高的市场,实在是个难度很大的事情,艺术投资是学识、大势、资本三驾马车拉动的,一面缺失可就要失衡,那么你要拿什么来搞定金融化的艺术市场呢?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