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在深圳中心区综合性公园购物中心COCOPARK开幕的“出街·深圳站”是一次奇异的活动。很难定义这是一个艺术群体展览,还是一次商业活动,甚至,当年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相互留下电话和QQ号码时,它看起来就像一群年轻网友的见面会。
但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活动。出街,这个广东味十足的说法,意味着走出来看看。策展人李力说这个项目的设立,就是为了鼓励年轻设计师和艺术家独立创作,发展独立思维,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创作优秀的作品。而出街展则给了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展现机会。
简单来说,出街展分三个组成部分:商场里的室内艺术展览,商场门口的艺术市集和上海“草台班子”的实验戏剧演出。其实,室内展出的这些艺术作品,有不少是在“大声展”中展出过的熟面孔。年轻艺术家无比珍视展览机会,在中国艺术壁垒森严的话语权力结构中,他们暂时还缺乏向上层渗透的能力,于是,“大声展”、“出街展”这种类型的展览,呈现出年轻艺术家频繁对流的景象。这才是他们目前最合适的舞台。从效果看,展览本身其实并不是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出街展”的特别之处在于,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将自己的创意做成巧妙的工艺品,在商场外“摆摊”出售。这种形态的活动正在逐渐兴起,今年在上海就曾经举办了“新茶”艺术集市活动。确切地说,它不仅是一部分艺术从纯艺术中分流,主动向商业设计靠拢的结果,也是年轻艺术家“玩”艺术、向社会吸收反馈的方式。一群平均年龄二十出头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放下艺术那高高在上的身段,变身为“摊贩”,多么有趣。而他们设计和手工制作的那些小玩意,也确实让人有充沛的购买欲。一位推着婴儿车的阿婆,在几十个摊位中穿梭寻找上午光顾过的一个摊位,同时喃喃自语“记得就在这里的啊”。与此同时,摊主———一位从上海赶来参展的小女孩,她的“作品”在组委会的餐桌上被一群同行和媒体记者“哄抢”。中国糟糕的美学普及教育和工艺品设计水平,反而成就了他们摊位生意的红火。
那些百洁布做成的零钱袋,造型奇特的人偶,或者漂亮独特的女性饰物,虽然价格都要高于工艺品店内的同类物件,却因为其设计的附加值而显得物有所值。问题是,这些年轻人似乎并没有仔细计算付出的成本和销售额。组委会为他们免费提供摊位,但他们自己则需要解决来回路费和住宿。可以肯定,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无法达到收支平衡。他们来到这里,原本就不是为了多卖出区区几件工艺品。在摊位上没有顾客的时候,他们相互串摊彼此结识,或者静静地四处浏览别人的设计和作品。年轻不需要精细地计算金钱成本,在交流和互相的启发、滋养中,他们其实收获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