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伪作缘何现身《黄宾虹全集》?
来源:中国宝藏网 2007-08-03 14:27:0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是专家走眼  还是另有原委??
    早就听说《黄宾虹全集》即将出版。现在终于见到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黄宾虹全集》,每套定价近八千元。其中收录了黄宾虹山水花鸟及作品写生稿3000多件。虽然汇集如此数量的黄氏的作品,但称之为《黄宾虹全集》却依然不够。盖宾翁一生,画作无数,一时要想收罗殆尽,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本全集,实际上也就是黄宾虹绘画的一个相对量大的选集而已。这是题外话。
    作为“黄迷”,我是怀着急切而渴慕的心情来谒读宾老的这部著作的。谁知初读一过,却让我惊讶,这样一部著作里,竟然有一些值得商榷存疑的黄宾虹的作品。众所周知,近些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运作,有很多出版社或出版物被某些射利家们所利用,从而炮制出许多伪劣的出版物。所谓的“伪劣”,是因为其间掺杂“西具之物”,以此来混淆某些人的认知。而在很多藏家、买家的心目中,出版社(尤其是美术专业出版社)当然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性。对于那些不谙内情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其间掺杂伪作的真相。难道这些伪作仅是因为编者的一时走眼所造成的吗?因为有些著作其中并非一件或两件,而是很多件(当然,伪造出版物除外)。由此可见,许多则是编著者或出版者的刻意所为。那么,这样一种出版物可以说已成为一种幕后交易的产物,近年来已让很多读者及收藏家深受其害,也让人们对出版界、出版物渐渐失去了信心。
    然而,像《黄宾虹全集》如此巨大的一部画家的个人专集,有一个系统的编辑班子,其中有王伯敏、童中焘、王克文等专家、艺术家在列(王伯敏、王克文先生分别为黄宾虹研究会副会长和秘书长),两家出版社联合出版,历时多年,国家投入了如此巨大的财力,可谓重大工程。对于当代的画家、美术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书画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美术界一起重大的事件。但其中仍然有令人失望的事情发生。由此也可看出,这绝非“一时的失误”就说得过去的,因为有这么多的编委层层把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尽管如此,我仍不能够妄自揣测其为有意识地参与商业的行为。如果不是这样,我只能认为,这么多的编委真的是眼光有问题,起码工作和治学的态度不够严谨。以这样的态度和识见来编辑、研究黄宾虹,权威何在?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鉴定家谁来鉴定》,质疑当下对所谓“权威”的认定。
黄宾虹伪作图《雨过云犹湿》

    这里,我们不妨就《黄宾虹全集》第五卷第110页—117页的“八开山水册”略加分析。这件伪作用笔荒率,构图造作,显然是从黄宾虹其他的作品中拼凑而成。比如第一幅《雨过云犹湿》,毫无章法地堆砌一气,线条呆板、软塌,若乱柴杂积。用笔无力,墨色散滞,尤其是近景的几株杂树,含糊琐碎,所谓胸无丘壑,一味涂抹,且款字也是极其造作,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拙劣的伪作。   
《湖山泊舟》
    再看第二幅《湖山泊舟》,此幅用笔似乎用心一些,但依然生硬造作,略知黄之皮毛,杂树修篁也是混杂一堆,毫无层次,泊舟中的人物十分别扭,简直就像一只苍蝇,令人喷饭。
《山亭会友》
    第三幅《山亭会友》,山中楼阁显然是从黄宾虹的某画中抄摹而来,同样的毛病是散乱,款字造作,用笔稚嫩无力。
《湖山泊舟》
    第四幅《湖山泊舟》,宾老写岸渚依然运中锋,但此画全用侧锋拖扫,杂草尤其拙劣。舟下的波纹线条软弱,鬼鬼祟祟。
《山居》
    第五幅《山居》,显然是模仿黄氏的漓江山水的作品,色彩混浊而浮薄。宾老用色完全写出,而此处大片涂抹的方法在黄宾虹作品中绝不可能出现。
《江干卜筑》
    第六幅《江干卜筑》,这件作品用笔稍微小心一些,但依然散碎,用笔无神,颜色平涂,题款做作、刻意。
《水墨丹青合体》
    第七幅《水墨丹青合体》,仅从画的题目来看就非常别扭,随意截取画中题识,断章取义。山石树木也是极其散乱,房屋夹杂其间,生硬、猥琐,显然是一幅“一眼即假”的作品。
《山水》
    第八幅《山水》,近景的几株杂树,完全并排在一个平面,而黄宾虹画的杂树参差有致,极尽自然之美。再若远山的这种侧锋碎点,毫无底气,显然没有读懂黄宾虹点虱之特点。
    有人笑问:你说它假,假到几成呢?我说,三成也不到。所谓几成,不过说说而已,实际上也反映出作假者的水平。此仿造黄画的作者,显然尚未读懂黄氏之画,更不要说从笔墨和绘画的本体上去理解吃透,故而模仿甚劣。作伪,从来不乏高手,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市场的运作,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的作品作假可谓是触目惊心。因为他们是市场的抢手货。而最难辨认的实际上也就是黄宾虹的作品。事实上虽然“黄宾虹热”正日益上升,但真正能够理解读懂黄宾虹绘画的画家、收藏家乃至研究家,确是寥寥无几。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透黄宾虹的绘画,连很多美术理论家和史论研究者,在其著作中也会出现以黄宾虹的伪作当作插图的现象。
    黄宾虹的画,线条老辣,蕴藉有味,诚所谓“虚中运实,柔内含刚”,说句大白话,他的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可以用钳子夹将出来,而他的苔点依然用中锋著力,力透纸背,墨色沉厚浑朴,所谓的浑厚华兹,气息高古,像这样的一件伪作只是徒得黄宾虹绘画的形貌,而精神上则与黄宾虹相差甚远。再举第四卷223页《溪山幽居》卷,画上题为黄宾虹九十一岁所作,虽款识刻意模仿宾老晚年稚拙之态,但造作习气扑面而来。宾老画,留白甚妙,此幅“留白”,状若面馍堆砌,生硬做作,毫无丘壑造化自然生气。笔墨也极浮薄,枯硬杂乱,实处板刻,虚处空洞。宾老之画则于混沌中见分明,尤其晚岁所作,浑厚苍茫,所谓“黑墨团中天地宽”,臻入化境。我实在不能明白,这样的伪劣之作,竟然会被当作黄氏的代表作收入“全集”之中(特选局部两幅)。如果其间没有什么“故事”,那么我只能怀疑这些专家的眼光,并深感遗憾,甚至非常愤概。至于其中其它一些作品,我将要继续加以研究和分析,希望方家识者一同参与讨论,加以鉴别,存真指伪。当然,你们可以说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但是我自信这些年来对黄宾虹作品研读,仍然是有些心得,断非信口开河。前些时,京城的一家拍场也有一件黄宾虹的巨幅伪作,一位美术评论家写了专文鼓吹。当时我也感到非常诧异。不过话说回来,那只是一次纯粹的商业行为,受害者可能只是买家一人,也算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吧。而作为“全集”这样的一部著作,以假作伪,实在是贻害后学,如果他们将其当作黄宾虹的作品来研究学习,不仅黄先生因此蒙辱,学习者也深受其害。倘若他日此作流入市场,又有买家上当。希望这些“专家”们给一个说法!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