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火绒罐折射火文化
来源:新民晚报 2007-08-07 13:24:4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友人最近从青岛捎来一件邮包,打开一看,是一只八面镶图木罐。附信告知,此物在古玩市场觅到,经青岛民俗专家鉴赏考证,此乃清末时期大户人家使用的火绒罐。友人知我痴迷火文化收藏品,特热心从千里之外邮赠笔者收藏。 
     
   细看火绒罐,此物为扁形八面体木罐,高7厘米,宽6厘米,厚3厘米。引人注目的是该木罐表面镶嵌多块图文骨片,显得与众不同。正面中间是较宽一面,所镶骨片呈椭圆形,刻有“童子抱金元宝”图。左右侧面分别为“金玉满堂”、“福星高照”字。反面为纹饰簇拥的“出入平安”字,两侧为“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字。顶盖为“发财”两字,字体均为行书。整件物品雕刻细腻,寓意深长。 
     
   千百年来,火柴没有发明前,我们的祖先一直用火镰击石取火。当时除了火镰、火石外,火绒是重要的火媒。火绒多为艾蒿、棉花等物,燃烧至半透熄火,趁干燥微温时装入器具保存。吸烟时,在烟锅里盛装烟丝后,再取一撮火绒敷盖其上,火镰敲击火石迸发出火星,落到干燥的火绒上,就很容易地将烟丝点燃。为保持火绒干燥易燃,人们往往把火绒存放在防潮的容器中密封保存,当时多用硬木制成小罐做容器,名曰“火绒罐”。 
     
   火绒罐从清中期至民国初年,做工越发考究,装饰更加华丽。这件火绒罐融实用、艺术、雕刻于一体,方寸之间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吉祥、平安和致富的愿望。随着火柴的发明,火镰取火逐渐淘汰,有人在火绒罐里盛放烟丝或大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这件做工精致的火绒罐,以小见大,折射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火文化。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