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国立美术馆在哪里?成立于1955年的上海美术馆(当时名为“上海美术展览馆”)当仁不让。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作为美术馆发源地的上海目前拥有各类美术馆16所,展览场地28所,但是相比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美术馆的热闹场面,沪上美术馆展事却显得有些门可罗雀。对此,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美术馆工作会议上,沪上美术馆负责人齐聚一堂,为上海美术馆的规划发展号脉献策。
问题1展览场地小
十年磨一剑,上海美术馆全力打造的“上海双年展”,目前已经在海内外赢得一定的口碑。就去年的“超设计———第六届上海双年展”而言,开展两个月,观众达到28万人次,二百六十余家海内外媒体对此作出了四百多篇报道,它不仅成为上海的文化品牌,也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当代艺术大展。
“如果场地空间再大些,可以做得更好”。每一届上海双年展举办前后,记者总是能够听到来自主办方上海美术馆方面的一阵阵遗憾声,许多被看好的作品,由于美术馆空间有限,展出效果不佳,只能作罢。场地局限,已经成为了上海美术馆的致命伤。
据了解,目前投资6亿的中国美术馆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中国美术馆的扩展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空间达2万平方米;与上海毗邻的江苏省美术馆新馆面积达2.5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的浙江省美术馆占地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而上海美术馆目前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仅为5800平方米,同为市级美术馆的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览面积仅为1000平方米。上海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指出:“展厅小、藏品库房小,上海美术馆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省市。”
对策坚持个性化发展
虽然,有关方面已经考虑筹建上海现代艺术馆,并将其纳入调研日程,但是面对当下场地局限的客观状况,沪上各美术馆也是各有对策,以个性化发展弥补不足。其中,对外开放仅一年多的徐汇艺术馆,有效展览面积约600平方米,展线仅长120米,但是其在建立之初就明确了“面向社会、开放设施、服务社区”的宗旨。该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一年半的运作时间里,举办普及活动12个,接待观众7万人次,“我们取消了购买门票的‘门槛’,坚持免费开放,并且坚持将艺术馆作为现场授课的阵地,定期将展览信息发送到各街道的联系网上。去年暑假,我们为配合‘国粹•艺术’油画、京剧特展,特意举办了‘中国京剧艺术的魅力’讲座,为方便社区居民出行参加,我们还在各街道设置了候车点。”
问题2运营经费少
展馆需要建设、扩展的同时,有多少藏品去充斥这样一个空间又成为一个问题。目前,上海美术馆现有藏品近万余件,其中大部分以捐赠为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介绍:“经费少成为征集困难的主要原因。我们并非国家全额拨款单位,每年用于藏品征集的费用仅为350万元。”
面对如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这笔数目似乎连一幅精品佳作也买不起。虽然,有关部门希望通过启动上海历史文脉创作工程,借此收藏50多幅作品,但是经费问题,依然是上海美术馆的头疼之事,也是沪上各美术馆发展遇到的“拦路虎”。面对这个“拦路虎”,有些美术馆采取了场租方式,以此获得经费。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展览数量很多,却完全忽略了质量,由此丧失了一批观众,长期以往导致门庭冷清。
对策利用自身优势“生财”
作为公益性、非盈利的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的运营机制值得借鉴,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陆蓉之介绍,“并非依靠政府拨款的MOMA的小卖部做得相当成功,甚至进驻了百货公司,遍布世界各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上海当代艺术馆也“生财有道”,“我们为一些企业赞助的活动,比如为宝马汽车做过展览,他们给足了一笔经费,目的是宣传宝马的艺术汽车。而我们则为宝马策划了30位中国著名艺术家的展览,这不仅是为自己这个小馆的生存所做的事情,而且我们还影响了它,用我们的价值观去做了这件事。”
问题3策展人奇缺
“策展人”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在众多艺术展览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国内对“策展人”这个词有着严重的误解、误导和误读。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总监陆蓉之纠正道:“我们今天在国内所理解的策展人,其实是体制外的独立策展人概念。这个独立策展人是跟着国际艺术节或双年展出来的,通常是一个临时的项目。所以,这些策展人要有十八般武艺,既要有学术,又要会推销,还要找赞助,其实看起来更像一个生意人。”
那么什么才是美术馆的策展人呢?陆蓉之表示,美术馆体制内所需要的策展人,其实就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是一个研究员的身份,而不是加入艺术市场炒作的生意人。“策展人原本就是属于美术馆的一个职位,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策划、举办、研究展览,以及教育推广。”
对策必须忍住诱惑
就目前沪上的美术馆来
看,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占了大部分,而固定的策展人多则仅六七人、少则甚至为零。为此,陆蓉之提出了“艺术馆策展人身份的‘中国制造’”概念,她表示:“现在艺术品市场太热了,很多美术馆内的人都忍不住下海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经受灵魂的考验,美术馆的天条就是不能买卖艺术品,否则就会失去这样的身份。面对各类海外展览的不断涌入,我们的策展人要做好的就是积极迎战。”
前景>>>
规划品牌展览
目前,沪上美术馆每年举办展览一百多个,其中能够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展览却不多。像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上海双年展”、“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这样的品牌展览,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青年美展”一开始只局限于上海,2005年扩展至全国征集参展作品,而今年收到了来自全国3737件参评作品,最终291件作品入选。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美术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术教育也引入了许多新模式,馆长张培成透露:“如果只局限于纪念馆,那么我们可真的变成门可罗雀了。目前,国内许多新建的美术馆对当代艺术非常关注,而我们还是侧重于传统的架上艺术,让从事传统的架上艺术的青年人有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只有多方面交流参与越深,对社会的意义也就越大。”
“树立展览品牌,成为沪上美术馆的当务之急。”刘文国表示:“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资源、优势互补,进行联合展览,并且加大对于美术馆的投入。在美术馆的展览规划中,我们应对于国家重大事项进行展览,推出高品质的涉外展览,以及举办大师级人物个展,以此打出‘中国牌’,将经典文化推广出去。”
培养潜在观众
无论是与同城的文化娱乐演出相比,还是与京广兄弟美术馆相比,目前沪上美术馆的参观观众之少,成为最显眼的问题所在。通常,各展览开幕式当天,人头攒动———来的都是亲朋好友、圈内人士,过后几天几乎连个观众的影子都没有。如何把公众吸引到美术馆来参观,除了举办各类品质上乘的展览之外,培养潜在观众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其中,位于水城路的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平日看似观众流量不大,但是它却另辟蹊径,将美术教育作为切入口,其拥有的潜在观众相当可观。
目前,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9个儿童绘画班和3个外国太太学习中国画班,张培成表示:“上海的外企很多,我们跟‘上汽集团’合作,让外国太太们来美术馆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太太们学得非常来劲,从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学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人了。上海外商投资协会希望我们能把这个学习班推广到全市范围。”而对于举办儿童绘画班,他坦言:“其实,来学习绘画的这些孩子今后能成为艺术家的微乎其微,而专业的美术教育对孩子一生完整的人格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内目前的审美教育还是太弱,这也是来美术馆的人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我们办儿童绘画班,目的是为美术馆培养潜在的观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