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中国书店第38期大众收藏书刊资料拍卖会上,1952年荣宝斋木版水印的《齐白石画集》,一册竟拍出4.5万元;就在前一天,北京中安太平迎春拍卖会上,10册40年前的木版水印《百花齐放》以9.9万元成交。更令人称奇的是该公司2006年秋拍,推出一组10件当代木版水印版画精品,成交9件,其中《韩熙载夜宴图》以16万元的高价拍出。如此价格,比起拍卖市场上的一些明清善本,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木版水印书画成了收藏和投资的新宠。
传统工艺不断发展
何为木版水印?它是现代人的一种通俗叫法,专业学名是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是在继承了明代胡正言发明的饾版、拱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技术根据画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等,分别进行描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冯鹏生在《中国木版水印概说》中认为,因为用木版雕刻,手工印制,所用的各种颜色以水调兑,而不是机器印刷所用各种色彩的“油墨”,故名木版水印。它由荣宝斋定名,虽不甚确切,但约定俗成沿用至今。2006年,北京市荣宝斋申报的木版水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业内人士介绍说,1896年,荣宝斋设“荣宝斋帖套作”机构,开创木版水印事业。开始时,只印刷些供文人雅士书写信札、吟诗作赋用的信笺、诗笺。最有名的作品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郑振铎两先生主持印制的《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前者只印了200部,后者翻刻了300部。解放后,荣宝斋从只能印大不盈尺的诗笺谱发展到能够复制大幅的画作。知名的作品有《奔马图》、《簪花侍女图》、《踏歌图》、《百花齐放》等。在这些复制品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由荣宝斋1959年筹划、1979年完成,制作历时8年,雕刻木版1667块,套印6000多次,使用了与原画完全相同的材料和珍贵颜料,标志雕版印刷术发展到了巅峰。它只印了30部。
上海朵云轩和天津杨柳青也用木版水印技艺复制书画作品。如朵云轩1981年复制《萝轩变古笺谱》,仿古本完全依上海博物馆藏本精印,只印300部。不过,津沪两地的规模均不及荣宝斋。
市场走俏前景看好
改革开放后,古籍市场放开,拍卖会上就出现了木版水印书画作品。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古籍部经理刘建章以荣宝斋1952年复制的《十竹斋笺谱》为例,列举了历年拍卖的价格。《十竹斋笺谱》的成交价依次是1998年,1.2万元;2002年,8000元;2005年春拍和秋拍,9500元;2006年春拍,1.6万元;2006年秋拍,4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彭震尧分析说,刚开始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清楚,所以价格并不高。现在,知道这种工艺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上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榜后,人们了解得更多了,加之技师日渐减少,有失传之虞,所以备受关注。此外,明清版画受到追捧,复制的版画类作品价格自然随风而上。
20年前就开始收藏古旧书籍的修文斋主人张宗祥一语道破木版水印书画作品走俏的原由:精和少!可以乱真的高质量结合有据可查的数量,便产生了市场需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始于2006年的现代书画市场行情走低,古旧书画一枝独秀。在买不到古旧书画的情况下,一些买家开始买复制品,况且它还能提高收藏者的鉴赏水平,可以用于比对等。
“古籍文献拍卖旧有的拍品版块如宋元、明清精刻越来越少,可开发的潜力相对小,促使拍卖公司开发新的项目。而新项目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具有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一定的存世量,继续复制的可能性较小等。”北京中安太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籍文献部负责人刘禹从拍卖行业的角度剖析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他说,木版水印就具备这些条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无庸置疑,复制的画有些连画家自己也看不出来。从上世纪初至1980年左右,木版水印书画作品又有一定的存世量,因为太少或太多都不具备收藏性。虽然木版水印还在继续生产,但无论在技法上,还是原料上都难以达到当年的水平。刘禹说,首先,这是一门十分复杂的手工艺,特别是制作时的潮湿度,很难掌握。其次,从原料上看,过去用的都是一些矿物质颜料、老纸、老绢。现在因为成本的关系,大多换成了普通国画颜料。在木版水印作品中诸如《宋文治双鱼图》、《韩熙载夜宴图》、《吴冠中江南水乡木版水印》、《王质花鸟》、《萧朗百花齐放》、《关山月双清图》、《萝轩变古笺谱》这些顶尖精品拍出高价后,必定会拉动这个品种的收藏和投资市场,目前一些买家已经开始追捧。他和众多业内人士一样,十分看好木版水印书画的市场前景。